2022年11月18日晚,中国物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在南方科技大学举行。本次大会公布了首批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获得者,周光召、赵凯华、陈佳洱、王乃彦、甘子钊、杨国桢、杜祥琬、赵光达、郑志鹏、赵忠贤等10位物理学名家获此殊荣。其中,周光召为清华大学杰出校友。10位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获得者周光召,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984—1988年任清华大学...
2024年4月2日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粒子探测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所)原所长叶铭汉院士的百岁华诞(99周岁,按中国传统为100虚岁),其同窗挚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从美国发来贺信说,叶铭汉是中国核物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的骄傲。中国科学院高能所、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当天在北京举行“叶铭汉先生与北京谱仪物理学术报告会”,百岁高龄的叶铭汉院士亲自参会。中国科学院高能所所长...
清华新闻网8月27日电(记者 刘蔚如) 8月25日,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物理学工作者们,以及学生代表、其他国家和地区物理学会的代表等500余人齐聚清华园,共同祝贺中国物理学会成立八十周年。
美国时间8月4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政道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李政道长期从事物理学研究,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李政道始终心系祖国的科技事业。自1972年起,他多次回国讲学、建言献策,为高能物理前沿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2021年10月10日,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在中国...
他是少有的几位参与研发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中国人;他发明用于测量金属内耗的扭摆仪被国际上命名为“葛氏扭摆”;他利用该仪器发现的晶粒间界内耗峰被科学界定义为“葛峰”……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庭燧,中国金属物理学开创者。“我与共和国同龄”1913年5月3日,葛庭燧出生在山东蓬莱大葛家村。葛庭燧的父亲葛启彬年幼时,曾在北京一家面粉厂里当学徒。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他徒步逃回家乡。从小就听父亲讲外国列强以...
吴宪(1893—1959),1910年通过了清政府组织的庚子赔款留美考试(庚款第三届)。作为中国第一批留美预备班的成员,于1911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4日,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获得2024年度的巴克利奖(2024 Oliver E. Buckley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Prize)。这是该奖自1953年首次授奖以来首次颁发给中国籍物理学家。巴克利奖被公认为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旨在表彰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薛其坤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Ashvin Vishwanath共同凭...
清华校友、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副教授祁晓亮以其在凝聚态物理学方面做出的贡献而获得“物理学新视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