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萱,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现任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兼资本市场研究会秘书长,从事金融证券工作17年。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和经济学双学士,1994年和2001年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国际金融、金融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历任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副处长,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副所长。有丰富的金融证券实务和研究经验,主持和承担人民银行、外汇局、深交所的重要研究课题十多项,课题成果获多项奖励。近年来在《金融研究》、《证券市场导报》、《国际金融研究》、《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等金融核心期刊和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研究方向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公司债券市场、场外市场、交易所发展战略、海外上市、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创业投资等。同时担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授课教师,国际金融理财师CFP(FPSB)资深讲师,华南理工大学EMBA授课教授,《证券时报》评论版特约评论员。
回忆清华美好时光
见到记者,一萱学姐很激动地说:“从清华毕业到现在20个年头,正好赶上清华百年校庆,我们班4月23日在北京有一个隆重的聚会活动,虽然时间很紧,但无论如何也要赶去。”接着,学姐就回忆起自己清华的美好时光,她是1986年从山西太原五中考进清华,就读清华的无线电系,是三大弱电系之一。当时清华提倡办综合性大学,提倡工科与经济复合型培养模式,她于1988年修经管学院的双学位,是经管学院第一批双学位学生。回忆起同时修无线电和经济学两个学位的经历,她说那时的日子过得昏天黑地,“今天考电路,明天考博弈论”,双学位的第一年期末考试考了13门课。她带着重感冒考下来,异常辛苦。但是这样的经历带来的收获非常大,经济双学位为她后来的经济金融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数理功底。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五道口)攻读金融学硕士和博士期间,她不仅宏微观经济学可以考满分,而且经常辅导其他同学。
说到清华当时工科女生少,王学姐笑了,她说当时有很多“和尚”班(清一色男生),如水利系和机械系。她们班算是幸运,30位同学中有6位女孩子。物以稀为贵,女生是相当的优越和幸福,有很多男孩子追。而她当时的前提是谈恋爱不能耽误学习,每晚10点钟从三教自习回来后,宿舍已经熄灯,她仍然坚持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写日记,记下每天的趣事和感想,等到毕业竟然写了满满6大本。
一萱学姐还是一位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学生。她在太原五中时就是国家三级运动员,来到清华后依然参加了校园长跑队。她记得那时的清华每天下午4点半响起大喇叭,也记得自己在清华参加长跑训练以及参加了北京市田径运动会跑一万米的经历。如此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锻炼习惯让她在以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至今她仍然鼓励儿子去坚持一项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因为健康是第一位的,工作和生活都要以健康为基础。
她不仅爱好长跑,受出身话剧家庭的影响,她还喜爱播音主持,普通话说的准确优美,是清华广播站的成员,负责清华广播站文艺节目,例如诗歌朗诵和音乐鉴赏。她回忆说,“我那时爱好很广泛,表现也很活跃”。课外生活丰富多彩。广播站工作人员经常举办各种party,还一起去过秦皇岛游玩。
一萱学姐还回忆起对自己帮助影响很大的老师,比如班主任陆延丰老师,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都非常关心,还有论文指导老师张芳兰,几乎是手把手地指导自己的毕业设计,还获得了系里的论文三等奖。谈到清华的美食和风景,王一萱学姐说照澜院的火锅很不错,学生之家的馅饼也是她的最爱,还有长跑队当时的运动员食堂,还有运动员补助,伙食相当不错。而提起清华的风景,她最怀念的时一群年轻人晚上出来遛弯和广播台的朋友们在大礼堂门前草坪上弹吉他,感觉非常惬意和浪漫。
从高中到大学追求优秀一直是一萱学姐的一种习惯,她全面发展、多才多艺不仅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更是当时的一种时尚和潮流。所以,她将个人气质与事业爱好协调得很完美,如今的她依然大气干练而又亲切优雅。
离开清华求学工作
在人民银行工作7年之后, 2001年,王一萱学姐来到了证券行业的前沿——深圳证券交易所从事研究工作。一萱学姐回忆说,当时年轻的自己,投入到一个年轻的行业中,在这个充满活力行业中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在深圳研究所的研究与管理工作之外,一萱学姐还兼任了深圳清华校友会金融分会的理事,将自己的事业和清华的校友圈子相融合。她说,现在的清华校友从事金融工作的人开始多起来,一些人是从做工程转向行业投资,比如基金公司的一些行业分析师、基金经理、创投的投资经理、合伙人等。这些清华校友形成了一个共50-60人的金融分会,活动非常活跃。
一萱学姐通过参与校友分会的活动,为创业者、投资者与分析师之间铺设了一个信息沟通的桥梁与平台。清华的金融分会定期举办一些行业讲座并与创业人和投资人共享。利用这个平台,一些投资经理人和分析师可以交流对行业以及对创业板的看法。同时,通过校友会金融分会,一萱学姐可以向清华校友创业家宣传深圳创业板的定位和理念,这样的活动将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工作和校友会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期待这一举措会吸引原本在境外上市的校友企业回归中国股市,我们期待一个又一个搜狐、完美时空、迈瑞医药从纳斯达克走向深交所创业板。
感悟清华厚重精神
一萱学姐说:清华给我留下了一段令人珍惜和难忘的日子,也给了我最好的培养和锻炼。自强不息——在意志上要有奋斗和拼搏精神,遇到困难要克服和坚持。这在学姐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遇到问题自己主动去搞懂,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去解决。厚德载物——在与人相处上要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胸怀天下。她认为这四个字对于从事经济金融行业的人有着更强的指导作用,因为经济金融工作关系着国计民生,需要多方面的合作与协调,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走出清华,参加工作后,她对厚德载物四个字的理解就更为深刻。她还告诫我们一定要尽快体会这四个字,无论是做管理做学问还是做政治家,团结与协作的习惯和胸襟都很重要。

她还提到1999年自己自己人民银行副处长开始做管理,到现在已经10多年。有些事管理者不一定亲自去解决,甚至解决不了,但是要能够找到合适的人去做,并且把这些人团结在自己周围。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相对于证监会的管理相对简单,尤其是协调的部分相对简单。研究项目主要需要处理好课题的内容与方法,包括数理调研与案例,政策建议不要偏颇,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要调配好研究人员与资源,需要监督实施的过程。研究部门的特点在于研究团队里成员学历比较高,知识分子又喜欢争论,很难改变自己的想法。所以她说管理知识分子是件非常难的事情,要给予知识分子高度的尊重和足够的空间。
寄语清华莘莘学子
一萱学姐在给清华在校的学弟学妹们的建议中,首先强调大学生不要禁锢自己的思维,要多尝试,因为大学是培养基本的素质能力与增加知识的阶段,不要过早地把自己禁锢在一个领域,须知要做好一个科学的选择需要宽阔的视野。其次她强调大学生要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必在大学阶段固守自己的专业,从而错失了复合型成长的机会;但同时也要防止涉猎面太广,职业生涯缺乏具体目标。总而言之,她建议在校学弟学妹在学生时代要开阔视野,发现自己的兴趣,以便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及开阔视野的方式,她进一步点拨道: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的方式很多,可以多去图书馆,广泛而大量地阅读;也可以多听讲座,参加学校内部和校际之间的交流。
诗意人生,清华起航,在一萱学姐的身上,清华人的踏实勤奋与女性特有的优雅诗意的气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她那卓有所成、绚丽多彩的人生经历也给清华的莘莘学子以巨大的鼓励与指导。祝福立足金融行业前沿的王一萱学姐继续谱写更加绚丽的人生诗篇,愿那一代清华人的自强、拼搏的精神可以在后辈学子身上得以传承!
最后,一萱学姐为母校百年校庆送上了美好的祝愿:“在母校百年校庆之际,祝愿清华在综合性、多学科大学的建设方面更上一层楼,培养出更多的科学家、实业家、金融家和政治家。”
(深圳研究生院 李琳 陆拂晓)
转自 清华博学网 2011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