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悼念李埏先生

2009-08-12 |

李埏(1914.11.212008.5.12),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19357月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七·七”事变后转入西南联大,1940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1942年入浙江大学任教,1943年入云南大学任教。

  2008年是一个让人欢喜又让人哀痛的特殊年份。北京奥运会、“神七”等的喜悦,是与四川特大地震等灾难的惊愕和悲痛伴随着我们的,而在中国文化界和学术界,一个个学人的离去——台湾的柏杨,上海的贾植芳和王元化,等等,更使人痛感“广陵散矣”的慨叹,2008512李埏先生也在昆明逝世了(享年94岁)。

  李埏先生早年师从张荫麟、吴晗、钱穆、陈寅恪等史学大师,深得史学真传,此后他执教六十余年,教书育人,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教育和史学研究,而在他的青年时期,李埏先生曾任教于抗战西迁中的浙江大学史地系,是当时全国闻名的浙江大学史地系的少壮派教师,当年他追随史地系教授张荫麟先生和浙江大学客座教授钱穆先生,并随侍左右,书写了浙江大学校史上一段温馨的篇章。如今,或许莘莘学子已经不再知道这位史学前辈,而李埏先生厚厚的一册遗著《不自小斋文存》也在杭州一家特价书店——唐风书店里默默地摆放在那里,可谓一枝“寂寞开无主”的山涧梅花。不过,“只有香如故”也罢,“她在丛中笑”也罢,历史会永远记住他——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李埏先生的,而浙江大学历史上的这位尊敬的学长,他的名字更永远书写在浙江大学的历史上了。

  还是让我们铭记住他吧——李埏(19142008),字子沂,号幼舟,与从前浙江大学的“校宝”之一——姜亮夫先生一样,他们都是云南人。李埏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后考入北大文科研究所。1942年夏,李埏得知恩师张荫麟教授在遵义的浙江大学病重,他听说当时张荫麟孤身一人,贫病交加,于是不惜中断了还有一年就要完成的研究生学业,赶赴贵州遵义,一边任教于浙江大学史地系,一边悉心服侍先生,直至先生辞世。这段师生之情,迄今回想起来,还是让人唏嘘不已的。当年的张荫麟教授,曾有“梁启超第二”的美誉,这位天才之属的史学奇才,正在书写《中国史纲》(如今已被众多出版社再版)等著作,可惜战争和贫病以及感情受挫等众多因素,让这位重量级的历史学家的生命停留在了浙江大学西迁途中。聊以自慰的是,1943年春,钱穆先生应浙江大学聘请到遵义进行短期讲学,李埏又与自己的另一位恩师重逢。此后,在钱穆讲学的日子里,李埏总是随侍左右,他们每天还沿江散步,也正是在散步时,钱穆经常对李埏讲:“学史致用有两个方面,一是为己,一是为人。为己的意思就是加强自身的修养,为人就是为国家为社会,倘若对自己的修养毫无作用那何必学呢?倘若所学对国家、对社会毫无益处,那与玩物丧志、与博弈又有什么不同?近世史学界崇尚考订,不少学者孜孜兀兀,今日考这事,明日考那一事,至于为何而考,则不暇问。这种风气,宋代朱子已批评过。你们决不宜盲目相从,只窥一斑,不睹全豹,要识其大者。”

  “古之人学为己,今之人学为人。”如今,孔子的这句话,许多人已经不解了,甚至许多研究生或博士生对它的意思也有别的解诠了。当年钱穆先生解释它、李埏先生领受它,联系史家的“学史致用”观念,有一番亲认的体会。为什么我们说有的人逝去了,我们有“广陵散矣”的慨叹?因为我们会由衷地痛慨:如今学府天下滔滔,皆是“为人之学”的喧嚣,那是卖弄和炫耀给别人看的学问,是“伪学问”,当然不乏“学术腐败”之风的盛行,此也无它,皆因学者已失去自爱之心,所以再也不可能达至“天人合一”的境界,因而也只能是“为人之学”的盛行;至于“为己之学”,却是本于“天人合一”之境而出乎主体之诚的真心实意的“知”与“行”,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善学者自己的品行和生活,故于其学也不独好之,亦且乐之,所谓“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于是当年钱穆、李埏二人遍游遵义山水,是出乎其至诚,却非“玩物丧志”了。后来,“学以致用”和“为己之学”在李埏一生的研究和教学(特别是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中起了极大的作用。正是当年李埏所感慨的:“生今日从师游山读书,真是生平第一大乐事。”

  当年钱穆先生离开浙江大学时,在临别之前,赠送给李埏一条横幅,上录有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一诗:“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天涯喜相见,披豁对吾真。”这是钱穆先生对李埏先生的厚望,也由此记录了这两位学人的忘年之情。此后李埏先生果然不负钱穆先生的期望。(可能钱穆先生还不曾想到:李埏先生的公子李伯重,后来更是一位出众的历史学家。)

  1943年,李埏受聘于云南大学,以迄其终。人们说:李埏先生之学可谓渊源百出,难窥际涯,原来,从他的求学时代到他的治学早期,恰逢中华民族已积蓄近百年之智思,学界亦基本摆脱了空疏与浮躁的风气,再加上一大批学术名流和思想大师隐忍故国沉沦之痛,含英咀华,戛戛独造,各自均身怀绝学以报效祖国和民族之际,有如此的学术环境,加之李埏先生倾心向学,便造就了这样一位引领后学、深沉博大的前辈学者。如今,我们正应该深思于此,继承前辈的事业。

  李埏先生从事史学研究,尤长于中国经济史,他立足于唐宋经济史,以中国土地制度史和中国商品经济史为主线,对中国经济史有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也被学术界誉为是“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名经济史学家。他著有《中国封建经济史论集》、《中国古代土地国有制史》、《史记-货殖列传研究》(合著)、《宋金楮币史系年》(合著)、《滇云历年传点校》、《不自小斋文存》、《唐宋商品经济史》、《盐铁论研究》等。(散木)

转自 北京青年报 2009年7月4

相关新闻

  • 072020.10

    钱穆 凤鸣高冈

    【编者按】2020年7月30日,是钱穆先生125岁诞辰。特转载《南方人物周刊》2015年9月14日出版的第446期封面文章,以为纪念。 《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在“求新求变”的时代洪流中,这位...

  • 172019.02

    流金师与李埏先生的学谊

    西南联大的铭心岁月惠赐给流金师与李埏先生这辈学人的,不正是“甚欢”的记忆与“均佳”的学殖吗?

  • 262024.08

    李政道先生悼念追思会举行

    “2010年,李政道先生最后一次回国的时候告诉我,以后他不会再回来了。他说,以往每次回国,他都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而这次回国却主要是受到了大家的照顾。”8月25日,在李政道先生悼念追思会上,李政道先生的“忘年至交”,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如是说。当天,李政道先生悼念追思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举行。人们手持白色菊花,排队进入追思堂,缓步至李政道画像前三鞠躬。追思会开始前,屏幕上播...

  • 062024.08

    沉痛悼念李政道先生|讣告全文

    享誉全球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李政道先生,于当地时间2024年8月4日凌晨2时33分,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97周岁。作为开创华人获得诺贝尔奖历史的物理大师之一,李政道先生在六十余年的...

  • 172014.06

    悼念李循棠学长——王伯惠

    李循棠为西南联大1944级学长,老家湖北沔阳,1920年生。自幼家境富裕,父亲就学日本仙台学机电工程,母亲就学北京女子师范学堂,可谓书香门第,家学渊源....

  • 042020.08

    沉痛悼念曾善庆先生

    2020年7月18日,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美术教师,旅美画家曾善庆先生,因病于美国纽约逝世,享年88岁。曾善庆先生,1932年出生于湖南邵阳,擅长绘画,1946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195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徐悲鸿先生。生前曾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并担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副教授。2016年摄于曾善庆先生的纽约曼哈顿寓所,左起:奚树祥、曾善庆、杨燕屏曾师和我们同时在1952年进入清华,当时他才二十岁,是我们的同龄人,却成...

  • 282020.06

    沉痛悼念陈肇元先生

    我与陈先生认识大约是在1998年秋季的一天下午,他来找或已退休的中建总公司科协秘书长臧宣武大姐谈事情,当时恰好臧总不在办公室,他就坐在我旁边一个座位上....

  • 232020.03

    纪念恩师李道增先生

    来到清华园,有幸在李道增先生门下学习,是对我的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虽然在校跟随先生身边读书的时间只有三年,但随后在北京大学工作,与清华大学相邻,因....

  • 202020.03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道增院士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道增同志,于2020年3月1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

  • 20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