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王永志:航船激荡银河水 天宇遨游指掌间

2009-02-23 |

永葆青春智勇攀,志存高远破难关。

航船激荡银河水,天宇遨游指掌间。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工程的重要技术骨干、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开拓者——王永志,随着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这个响亮的名字,也响彻寰宇。

  210日上午,记者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拜会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

  王总刚刚接待完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故没有穿军装。虽然西装革履,依然军人风度。再加上身材魁梧,声若洪钟,益显睿智中的一种果决。当记者把本文开头的这首“永志航天”七绝念给这位高擎载人航天工程技术帅旗的科学家时,王总爽朗一笑:“呵呵!载人航天事业,这哪仅仅是我个人永远的志向,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飞天梦想,这是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航天群体的智慧结晶。”

  高大的办公室,阳光灿烂,窗边的君子兰、兰草很茂盛。西面墙5组书柜中装满了政治、军事、历史及科技类书籍。宽大的办公桌上,电脑显示器打开着,旁边摆满了《工程科学》、《工程教育咨询》等工程科学杂志,国外科技参考资料,全国政协、中国工程院的一些文件和报纸等。

  如今现已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的王永志,如不在外参加重要会议,每天都来上班,看文件、参考资料,了解国际航天科技发展动态。面对貌似威严的院士,周围的同事并不觉得拘谨,因为在他们心目中这是一位宽厚的长者。他严于律己,也严于律人,却又让人觉得可亲。他常说:“一个人品格很重要。只有把心放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上,决策才是正确的,才能禁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

  问到王总有什么爱好,王总笑着说:“我喜欢养花,尤其茶花,我养了一种叫‘情人节’的花现在正开着。其实,我们搞科研也懂情,我们的‘情人’就是航天科学、民族使命。”望着把一生情感系在航天事业的长者,记者深深地被感动了。

  王永志,193211月生于辽宁省昌图县,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后并入北航),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火箭导弹设计专业。历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主任、副院长、院长,19915月任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20045月起兼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和特聘教授,是党的十六大代表,现为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先后参加或参与领导了我国6个地地火箭型号、两个运载火箭型号的设计研制工作。担任了我国第一种液体洲际火箭的副总设计师,新一代液体远程和固体远程战略火箭、固体战术火箭的首任总设计师,长征二号捆绑、长征三号甲等几种运载火箭的首任研制总指挥,航空航天部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地地火箭系列总设计师。

  199211月被中央专委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开始了长达14年之久的艰苦攻关。2005年,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签署命令授予他“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及解放军一级英模奖章。

  1992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5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荣获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潘衍习)

转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9年2月23

相关新闻

  • 182024.06

    实现民族飞天梦,培养航天接班人——深切缅怀王永志院长

    2024年6月11日,敬爱的王永志院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清华航院全体师生万分悲痛,深切缅怀。20年的时光荏苒,王院长领导清华航院学科建设、为国家培养大批航天航空人才的往事历历在目,音容笑貌永存。谨以此文,致敬我们的院长,激励师生继往开来。以航天精神办教育2004年5月18日,为适应国家需要,清华大学成立航天航空学院,聘请1952级校友王永志院士担任首任院长,在清华大学复建了自1952年院系调整、航空学院整体迁出组建北...

  • 192016.09

    王永志院士与中国空间站的建设

    在中秋节晚上成功发射“天宫二号”后,王永志非常兴奋。面对未来的载人航天任务,他说,空间站作为国家级的太空实验室和太空独特环境下的科学技术实验平台,在建....

  • 212022.02

    “星”光因梦想闪耀——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

    舱门打开那一瞬,王永志仿佛又变成那个站在发射架前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北京时间2021年12月2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翟志刚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这则新闻,王永志看了一遍又一遍。那片星空,承载着王永志的青春与梦想。为了推开中国人迈向太空的大门,他付出了多年的汗水和心血。从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成功发射,到今天我国进入空间站时代,担任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

  • 262021.07

    王永志:祖国的需要就是我前进的方向

    “党组织给了我参与‘研制地地导弹、发射人造卫星、送中国人上太空’这三件大事的机会,是党的事业为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报效祖国的广阔平台。”——王永志

  • 182024.09

    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 技术“领头人”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62024.09

    清华大学杰出校友王永志获“共和国勋章”

    国家主席习近平13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3日上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清华大学杰出校友王永志获“共和国勋章”。王永志(1932年11月17日-2024年6月11日),航天技术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曾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

  • 162004.04

    校友刘东生、王永志获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校友刘东生、王永志获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校友刘东生、王永志获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作 者:  发布日期:2004-04-16                       2月20日上午,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国黄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校友刘冬生(42地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校友王永志(52-53航空)双双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技奖自2000...

  • 052009.11
  • 022011.08
  • 07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