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科技工作者必须永远攀登永远向前

2008-12-02 |

金怡濂(1951)

感谢国家和人民给了我这样高的荣誉。也感谢母校师长对我的培育之恩。

超级计算机又叫巨型机,应该说是计算机中速度最快、性能最高、规模最大的一类计算机。要把我们国家高科技搞上去,离开巨型机是很困难的。

提高计算机速度是计算机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计算机速度的提高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把元器件的频率速度提上去;再一条路就是采用一些并行的措施,采用多机系统。这道理是很简单的,一台机器不够,两台,两台不够十台、一百台、一千台,甚至上万台。就跟人的工作是一样的。一个人工作干不了就两个人干、一百个人干、一千个人干。但是要做到这件事情要有很多条件,并不是一百台计算机把他集合起来就行了,就跟人工作是一样的。人工作,人与人之间要有交流需要有沟通,需要有信息的来往。就必须有一个高速度的互联网络,把几百台、几千台计算机连在一起,让所有的计算机能够互相沟通,能够互通消息,有组织、有调度。有了这些条件,这一群计算机就可以联合工作了。

20世纪50年代,周总理主持制定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12年规划。当时是非常重视计算机,要加快发展。我们在1958年就造出了第一台计算机,1959年就造出了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后来很快就从电子管计算机跨越到晶体管计算机。前期我们发展还是比较好的。拨乱反正以后,1978年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迎来了科学技术的春天。从那时候开始,巨型机就开始起步,而且发展非常快。90年代以后,巨型机进入了快车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神威计算机就是在这时提出来的。回想这段历史,确实感慨万千。我们很深刻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科技工作者的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运昌则科技兴,科技兴则国力强。

我记得一件事给我很深的刺激,大概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急需一台超级计算机。当时要购买巨型机是很困难的,因为西方国家对我们实行禁运。经过了种种谈判,我们花外汇买到了一台计算机。但是有一个附带条件,要请两个专家。干什么呢?不是来帮助我们去维护、去使用好这台计算机,而是来监督我们使用这台计算机,许干什么,不许干什么,要他来监督。专家有一个小房子,中国人是不准进的。这件事对我们搞计算机的人来说,大大伤害了我们的自尊心,刺痛了我们。我们也深感自己没能为国分忧。所以,关键的部位,我们要下决心自己开发,要让我们的计算机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

在研制的整个过程中,遇到的艰辛和困难是很多的,最难忘的还是在创业初期、五六十年代。当时国家的条件并不好,机房是盖好了,但生活条件很差,甚至连自来水都没有。那时是住在机房,吃在机房,没有八小时工作的概念,夜以继日地工作,更没有星期六、星期天。经济困难时期,生活更是艰苦,但是大家的兴致很高,一心一意要为国家造出像样的计算机来。

我工作了50年,有几点体会。一是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管前面有多大的困难都要不屈不挠地去追求,直到搞成为止。交给我们干的事不仅干好,而且要干得最好。二是学校里必须要打好基础,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非常之快,技术千变万化。我在苏联学计算机的时候,计算机是每秒一万次,占的地方大概是一百多平方米。而现在一台微机每秒几亿次,就一点大。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技术全要从学校学到是不可能的。我在清华大学的时候就没有学过计算机,也不知道计算机是个什么内容。怎么办,主要靠学校给你的基础知识,给你的工作能力,去自己学习,自己判断。第三点是要培养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我在清华读书时,有个教授叫闵乃大。他讲的课理论是很深的,公式一写两黑板。但是他每次讲完课以后,他就要问学生一个问题,说你抓住了概念没有,你有没有Catch idea。这给我很大启示,不管这个问题多么深奥、多么复杂、公式多么长,最重要的是你要抓住它的本质。我们后来学什么问题,都要把它想通想透。这对我们今后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我记得1957年我在苏联学习,毛主席到了莫斯科接见了我们留学生,我那时28岁。毛主席那一天非常高兴,讲了很长的话,特别是关于青年人的话,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今年我七十多岁了,但还是想引用一句毛主席当年说的话和我们的年轻人共勉,那就是: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科学的精神是永恒的,科学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因此我们科学工作者必须永远攀登,永远向前。

相关新闻

  • 062021.01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打赢“蓝天保卫战”是我的责任

    最美科技工作者首先应该有家国情怀,要为国家的重大需求、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改善人民生活献身研究。”对于获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感言,“大家选我,不是因为我‘最美’,而是大家希望看到我们的国家更美。”虽已年过古稀,郝吉明依然在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这是我的专业,我的责任,也是我应该有的担当。”

  • 162021.06

    两位清华人入选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0年12月下旬,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6部门在北京向全社会发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10位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优秀典型获本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院士和我国水工抗震学科带头人、1950级土木系校友陈厚群院士名列其中。

  • 292020.12

    两位清华人入选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面向”,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国家现代化创新争先,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6部门在北京向全社会发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10位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优秀典型获本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清华大学环境科...

  • 142023.08

    一位“海归”科技工作者的梦想:让无碳能源早日普惠

    为了实现“把技术变成产品,让更多人可以使用”的愿望,李全(清华大学电机系1999级本、2003级硕)选择全职回国工作,任新奥集团首席产业技术创新总监、新奥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 022011.03
  • 302023.01

    陈清泉院士:香港的科技工作者要身在香港、心怀祖国、放眼世界

    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陈清泉,是香港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耄耋之年仍奋斗科研和育人一线。大湾区之声在新年伊始特别策划《湾区·腾飞之光》,邀请陈清泉畅谈国家科技强国建设和香港创科发展。“虽然我86岁了,但是很有奔头”2017年6月,陈清泉牵头,与香港其他2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表达了香港科技工作者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巨大热情,同时也期待国家能够帮助解决一些...

  • 072010.12
  • 082020.01

    黄令仪获中国计算机学会女性科技工作者夏培肃奖

    2020年1月6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发布公告,决定将2019年“CCF夏培肃奖”授予中国工程院正高级工程师陈左宁和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员黄....

  • 082010.12
  • 21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