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钱天白:第一封邮件发送者

2008-11-28 |

来源:比特网 2008年11月6

钱天白,1945年生,无锡人。1963年以平均92分的高分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曾先后担任亚太地区Internet协会中国组副主席、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信息安全工作专家组成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01128日,钱天白代表中国在SRT(Internet的前身)首次登记顶级域名CN,并在国外建立了CN域名服务器。钱天白的有识之举,为国人保住了在Internet上的一席之地,使中国的域名——不至于让外国人抢注。

  1987920,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个很普通很普通的日子。但是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这一天却意义非凡。钱天白教授通过拨号上网,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这封电子邮件从北京经意大利到达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成为我国Internet的开山之笔。

  钱天白与Internet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那时他赴德国为兵器工业部引进大型计算机,第一次听说了Internet这个词汇,这引起了他的关注。到了1987年,他参加了国际互联网交流会,这是中国人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类似的国际会议上,令与会的欧美国家代表惊讶。从那以后,用他自己的话说,“也就绑在这个网络战车上了”。

  应该说,在普及宣扬Internet概念上,钱天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首先身体力行,自电子邮件在中国首次开通以来,有数十个科研单位通过他的渠道收发电子邮件。从1987年开始,他去开国际会议并不是用传真、信件来联系,所有事项都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包括定旅馆、会议注册、报到等。

  钱天白所做的大量工作,影响了周围的人。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Internet的概念还不为人所知,钱天白费了很多口舌给领导、亲戚、朋友、同学讲述,在业界做了大量报告,一点点地做推广工作。在他指导下上网的同学、同事就不在少数。

  到了1996年的时候,很多的媒介、普通人开始关注上网,他的心情高兴得无以复加。他说:“我记得1987年在普林斯顿开会的时候,外国看不起中国——网络速度这么低,只有一个结点。但是我心里想,有朝一日,中国也会像其他国家一样,很快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中去。现在到了1996年,看到在中国开始掀起网络热,我当然很高兴。”

  梦实现了。但令人扼腕痛惜的是,19985月,钱天白心脏病突发,过早地离开了他无比热爱而又极其需要他继续为之奋斗的网络事业,仅仅53岁。

  可以告慰先生的是,在他去世后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信息化进程超过了他的预测,互联网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相关新闻

  • 292019.01

    夏翔先生的一封信

    这封信是我最近在整理收藏的邮票资料时发现的,时隔三十余年,读来依然有怦然心动的感觉!睹物思人,与夏翔先生前后十几年的交往情景仿佛一下子都出现在眼前……....

  • 142004.04

    致体育代表队校友的一封信

    致体育代表队校友的一封信 致体育代表队校友的一封信 ...

  • 022018.07

    六十多年前的一封邀请函

    六十多年前,我接到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叶企孙等五位领导于1949年8月31日发来的一封邀请函。当即决定应邀出席定于9月2日晚八时在同方部举行的“自然科学....

  • 112017.07

    吴宓的一封佚简

    1947年10月1日《国立河南大学校刊》复刊第16期刊载了一则《吴雨僧先生来函》,它并非全璧,但对于我们了解吴宓与姚从吾二人的交往,以及吴氏1947年....

  • 132025.08

    邓稼先的一封信为何让杨振宁热泪盈眶?

    编者按1971年8月13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收到一封信,写信人则是他多年的老友邓稼先。在这封信中,邓稼先为杨振宁解开了心中一个疑惑——中国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是否有外国人的参与。而信末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不仅承载着两位科学巨匠心有灵犀的情谊,更成为科技领域一则跨越国界、超越时代的佳话。“和你见面几次,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东西似的,细想起来心里总是有‘友行千里心担忧’的感觉。因此心里总是盼望着‘...

  • 152009.06
  • 232013.08
  • 012011.08
  • 022013.07
  • 202019.08

    青年闻一多的一封家书(上)

    闻一多的这封家书,写于五四运动后不久。1919年5月17日,他给父母写信,信中表明了他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并描述了当时清华学生游行示威和罢课的情形。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