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奥运清华人】陈伟强:来自清华的奥运田径总裁判长

2008-06-01 |

陈伟强,1982年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来清华大学体育部任教,现任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教授,国家级裁判。在2008北京奥运会中将担任田径比赛总裁判长。

在即将拉­开帷幕的2008北京奥运会上,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陈伟强教授将担任田径比赛的总裁判长。陈老师已在清华工作26年,他对体育、对奥运有着怎样的理解?他即将承担的是一项什么样的任务?清华又在备战奥运比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在体育部采访了陈伟强教授。
记者:陈老师,听说您将在此次2008北京奥运中出任田径比赛的总裁判长。这是怎样的一个职务?
陈伟强:此次奥运田径项目共有211名国内裁判——官方的正式名称叫做国内技术官员(NTO),是本次奥运所有比赛项目中NTO最多的。此外,还有3名来自国际田径联合会的技术代表,10名左右的国际技术官员(ITO)。而我所担任的总裁判长,官方名称为赛事主管,主要负责国内技术官员(NTO)的组织和现场执裁工作,以及NTOITO工作的协­调。此外,我还要负责协­调裁判与竞赛团队、场地器材、媒体、安保之间的工作,甚至颁奖环节的相关协­调工作。
其实承担总裁判长工作,对我而言更多地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对国家的责任、对清华的责任。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奥运期间又恰逢自己的生日,能在北京奥运会上担任田径比赛的总裁判长,我觉得非常幸运。
记者:听起来裁判长的工作内容很繁杂。那您是否会觉得压力很大?您觉得承担这项工作最大的挑战在哪里?
陈伟强:确实,这是一个很艰巨的岗位和任务,要求很高,责任和压力也大,因为国内还没有举行过这样规模的田径比赛。现在各方面都在筹备阶段,到了真正的奥运比赛阶段,那十几天里我们每天的工作都要从早上56点钟持续到晚上12点,强度会很大,对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要求都非常高。所以我现在每天都会有意识地加强锻炼,做好体能上的准备。另外奥运会国际化程度很高,语言交流能力也是一个挑战。
我两年前参加过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担任总裁判工作,让我积累了一些¾­验和信心。我觉得,要做好这项工作,还是统筹能力最关键。此外就是应变能力,一定要临危不乱。当然,良好的田径裁判基础是前提。
记者:在担任总裁判长的前期工作中,给您感受比较深的是什么?
陈伟强:很多人会很羡慕裁判的工作,认为可以在最近的距离观看精彩的比赛。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田径裁判是不能在比赛场地的。现代体育比赛在公平、公正之外,会更突出现场展示。可以说奥运会田径场就是一个大舞台,运动员就像表演者,而我们就像舞台监督。大家现在看雅典、悉尼等奥运会,会觉得比赛的播出»­面很完美。实际上在这些完美的»­面背后,有很多人在付出巨大的努力。这就要求裁判在公平、公正、准确执行裁判任务的同时,必须同时要考虑到观众和媒体。
还有一点感受比较深的是,国内裁判领域现在人才辈出,竞争非常激烈。当我作为考官参加田径NTO的选拔时,发现很多来面试的年轻人专业和语言能力都非常强,我觉得有些甚至比我们这些考官还厉害。这也提醒我,作为总裁判长,工作中决不能有一丝松懈。
记者:目前,我们清华体育队备战奥运的总体情况怎么样?
陈伟强:目前拿到奥运入场券的运动员名单还没有全部揭晓。我们清华参加奥运备战的运动员一共有6名。其中,学生运动员有备战短跑项目的胡¿­;中长跑项目的刘青、李翔宇;参加射击项目的赵颖慧、曹逸飞。此外还有参加奥运女子链球项目的刘瑛慧老师。目前,赵颖慧、曹逸飞、刘青已确定进入奥运名单,眼下正在积极备战。而其他几人能否获得奥运参赛资格,则可能要到7月份才能最后确定。
记者:除了备战奥运比赛的运动员,清华体育部是否还承担着其他的奥运相关工作?
陈伟强:没错。目前,体育部李庆教授在担任备战奥运的国家田径队集训队教练。此外,还有一些老师在参与竞赛组织工作,包括跆È­道项目的张慧景老师、体操项目的周涛老师、击剑项目的刘爽老师、还有艺术体操项目的周小菁老师。
此外,还有很多老师在为奥运科研攻关、科研保障而贡献着。比如,陈小平老师就在为皮划艇项目优秀选手做技术分析、技术跟踪等工作。
再有几位老师,就是和我一样做裁判工作了。和我一起做奥运田径裁判员的就有咱们学校的高全老师和彭建敏老师。
记者:对于奥运精神,您有怎样的理解?
陈伟强:清华一直有非常好的体育传统。从马约翰教授的“体育的迁移价值”到蒋南翔校长的“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老一辈清华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体育精神财富。我感受到,奥运精神和清华的体育传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培养人。继承和发展清华优良体育传统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期待在北京奥运会上,清华人能为祖国、为清华争得荣誉!
(《清华人》2008-3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