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许身国威壮河山——访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女士

2004-10-21 |
许身国威壮河山——访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女士

许身国威壮河山——访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女士
作 者:郑伟博 章迪(工物系) 发布日期:2004-10-21

  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而党和国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

  2004年正逢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40周年,又是邓稼先的80诞辰。安徽教育出版社适时推出了由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女士整理的《邓稼先文集》和《邓稼先图片传略》。在古色古香的住宅楼里,许女士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说从1960年起邓稼先和她就住在这里。房中的沙发是邓稼先跟杨振宁聊天时曾经坐过的,折叠椅也是他在家里和同事们讨论问题时常坐的。

  谈及邓稼先所患的病时,许女士显得很坦然,向我们描述了当时的状况:在大漠核实验期间,一次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许女士不无感慨:“他那时候根本都想不到自己了,他完全懂得钚239是怎么个毒性,铀235是怎么个毒性,完全懂,他进去找到那个碎弹片的时候,最糟糕的就是拿手捧了一下。1985年那次体检,检查出来得了直肠癌,医生说你怎么这会儿才来,他都回答不出来。”也许在邓稼先的潜意识里,自己的生命已经全部奉献给了国家了。

  《邓稼先图片传略》里有两张照片许女士讲解得格外仔细,一张是邓稼先用手比划着一个足球大的东西,西服的里面不是白衬衫,而是病号服,邓稼先为两弹的事业操劳28年,直到去世前的一个月身份才被公开,当时他是在住院期间打着手势回答记者“我们国家的第一颗原子弹有多大”的提问。另一张上他比划着一个脸盆大小的东西,是我国第一颗氢弹的大小。还有一张照片,是1986年颁发的表彰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证书,奖金是1000元人民币,当时邓稼先的月工资是240元,那时候正是那句“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流传甚广的时候。以邓稼先为代表的国防科技工作者默默无闻地做着轰轰烈烈的事业,支撑他们的理想和信念,远远超脱了一切物质待遇。

  老人家说得兴致很浓,沉浸在对那段虽然艰苦但却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心也仿佛飞向了邓稼先曾经战斗过的那片一望无际的戈壁,飞向了那片有马兰花点缀的绿洲。

  为了不打扰老人家的休息,我们起身告辞。在门厅前,老人拉住我们的手说,他们那一代人亲眼看见过日寇的暴行,感受过朝鲜战争我们装备落后受的欺负,所以才什么都不计较,一心想让国家更强大。当听说我们系有很多同学毕业后去了西安21所、九院等单位,老人家很欣慰,她说,以前都是最拔尖的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这个事业,以后还需要更多的人才来继续发展我们的核事业,这样我们国家的腰板才能挺得更直啊。

  拜访回来,整理着资料和照片,我们还是被感动着。我们以为张爱萍将军悼念邓稼先的一首词更能概括他们的精神:

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


附 件:


相关新闻

  • 162025.03

    “许身国威壮山河”——走进安徽安庆邓稼先故居

    在安徽安庆宜秀区五横乡白麟畈上,有一座“铁砚山房”,“两弹元勋”邓稼先就出生在这里。我满怀敬仰之情,来到邓家老屋,寻找稼先精神的源头,追寻邓氏家族薪火相传的文脉。走近山房,门首匾额上“铁研山房”四个隶书大字赫然入目,门前竖有安徽省人民政府所立“铁砚山房”(古时砚、研二字同源)石碑。1924年,邓稼先生于山房“守艺堂”。他在风雨年代成长,在抗日救亡呼号中长大,在父亲邓以蛰的引导下走上科学救国之路,谱...

  • 202023.10

    邓稼先珍贵历史档案展开展

    10月18日,“两弹”元勋邓稼先珍贵历史档案展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正式开展。展览以“许身国威壮河山”为主题,以邓稼先将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投身中国核武器事业,忠诚爱国、鞠躬尽瘁的一生为主线,分为“秀实之禾 立志报国”“许身国威 壮我河山”“功泽人间 精神永续”“半世挚友 千里同途”四个主题版块。展览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馆藏档案为基础,挖掘整理出邓稼先工作和生活中若干珍贵档案、照片和实物,如我...

  • 072015.07
  • 062009.02
  • 152019.11

    邓稼先真实的28年——许进忆姑爹

    邓稼先千里探母,说明不仅他自己没有因为工作而抛弃亲情,而且组织上也没有因为他从事的是绝密工作,而让他断绝与亲属的往来,甚至提前替他安排好了探亲行程。

  • 272018.12

    常印佛:此身许国无多求,乐在图书山水间

    1931年出生的常印佛学长,今年已经87岁高龄,但是除了听力有点差,常印佛学长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都特别好,目光炯炯有神,说话中气十足,尤其是记忆....

  • 082019.07

    《许国璋英语》背后的故事

    1994年,病榻之上的许国璋为外研社建社15周年题词——“必欲达至天下,岂能独善其身”,言简意赅的十二字励志箴言,是许老立德修身的自我规范,更是他对外....

  • 252022.02

    被“许国璋英语”所遮蔽的许国璋:其实我是个哲人

    他说,“许国璋英语”大行其道 只表明英语教学界的落后

  • 122023.12

    见证以身许国的木箱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收藏着一只看似普通的木箱。它表面粗糙,唯有用毛笔书写的“北京王京”字样,成为特殊标识。木箱的主人,就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王淦昌,“王京”是王淦昌为了保密给自己取的化名。1971年至1978年,王淦昌随核武器研制机构从北京迁往四川。这只木箱是王淦昌当时用来装运资料的,它见证了一代科学家以...

  • 092016.11

    我所认识的许国璋教授

    学问家,有真学问不容易,有真才实学又别具人格魅力,更不容易。许国璋教授,就是一位富有人格魅力的大学问家,人们所崇敬的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