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与辛亥革命同年,走过105载风雨的老人,终于写完人生这部大书,留下她的文字,她的思考,她的风骨与情怀,任后人沉思与缅怀。
7月17日,是杨绛先生诞辰119周年纪念日。杨绛,本名杨季康。跨越两个世纪的人生起伏,她是安静、优雅、博学的女性;在钱锺书眼里,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圆圆的脸上总是挂满微笑,平易近人、和蔼友善,两院院士吴良镛给人的印象一贯如此。5月7日是吴良镛的百岁生日,期颐之年的他每当谈及城市、人居时,眼里仍会闪烁着坚毅的光芒,因为这是他毕生挚爱的事业。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墙壁上,挂着他亲手书写的四个大字“匠人营国”。作为建筑界的泰斗,这位老先生一生都在践行“谋万人居”的崇高理想。立志学习建筑,毅然回国建设将建筑事业作为毕生追求,这与吴良...
近日,王雪瑛的最新文集《倾听思想的花开》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为该书中“一生情结,一身清风——梅贻琦与清华”一节的部分内容——
他认为,机械工程人才需兼备“巧心”和“劳手”两种条件。只“巧心”而不“劳手”,只有学理而无实验,充其量不过是一位理论的工程家,可以做文章,可以勉强教书,而一遇到实际问题,却难免失之不切实。
熟悉曹汛的朋友都知道,先生爱聊天,尤其喜欢作月旦之评。说起古今人物,必定兴致勃发,滔滔不绝。作为一代学术大家,曹先生毕生精研建筑史和园林史,治学严谨,著述甚丰,建立了以史源学、年代学为基础的学术体系,同时又涉猎考古、文学、历史、美术等诸多领域,均卓有建树。他平时对学界人物品评较多,对同辈持论最严苛,对前辈的错失也多有批驳,对后辈则相对宽容。对于前辈,曹先生最崇拜的,是史学大师陈垣先生,还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