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承载激情--记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信祥(1966届)

2004-04-17 |
承载激情--记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信祥(1966届)

承载激情--记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信祥(1966届)
作 者: 发布日期:2004-04-17

“感谢清华对我的培养和教育,对于人生,这是非常难忘的8年。而这8年中,做辅导员这两年给了我更多的锻炼,更多的教育,更多的磨炼和更多的机会,对我一生的成长,起到了基石的作用。希望清华能够很好地总结、坚持、发扬辅导员制度,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

陈信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0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院系改革后转入精密仪器系光学仪器专业,1963年入党后任当时的机械系学生会主席,兼任政治辅导员,1966年毕业,1968年离校,后获得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电机系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经济委员会总工程师,负责技术改造、工业产品出口、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工作;SAP公司中国首席代表;现任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IFIP?TC9的中国代表。曾获2001年北京信息先锋称号。

陈信祥博士是多项国家科技部863课题的主要参加者,已在国际学术会议和杂志上发表十余篇有关信息处理的论文,并参加《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三本书的编著工作。陈先生曾在清华学习和工作8年,在东北工作8年,在美国学习和工作8年,然而最后,陈先生毅然回到祖国,将自己所学所得不遗余力地奉献给了祖国。

在回顾自己清华生活的时候,陈信祥感谢清华对他的培养和锻炼,自己赤手空拳走进清华园,走出去的时候却拿到了生活的“猎枪”。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的工作经历尤其令他难忘。

老一辈清华人是朴素和勤奋的,不计较吃穿的好坏,一心为了成为建设祖国的红色工程清华一直选用优秀学生来做辅导员,因为学生了解学生群体在想什么,他们之间做工作更加亲密和方便,这一点可谓是一种创举。谈到辅导员的工作,陈信祥说,辅导员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但并不是说辅导员在每个方面都是最优秀的,任何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一个合格的辅导员,应该善于向同学学习,充实自己。辅导员应该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而不是一个傲慢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成为令同学们信服的人,成为一个合格的辅导员。

在辅导员生涯中,最令他难忘的是那段带领同学去体验兵营生活的时光。当时他担任连队副指导员,有一次,半夜12点钟紧急集合,进行拉练。当时正逢下雨,道路泥泞,大家都累得要命,回来以后,没有洗漱就睡了,臭袜子脏衣服扔得到处都是。当他想要开会批评同学们的时候,部队的指导员却劝他不要这么做,而是动员干部和共产党员把脏衣服都洗干净晾好了。“战士们都很累,应该关心他们,如果开批评会,反而会搞得部队死气沉沉;如果战士醒了以后看到已经洗干净的衣服,他们会怎么想呢?这个时候整个连队会是怎样的一个精神面貌呢?”按照指导员的意见做,果然同学们大受触动,整个连队掀起了做好事、互相帮助的热潮。一件小事,让他更深刻地懂得了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境界。

由于辅导员平日里有许多琐碎的事情要处理,工作量很大,难免会和正常的业务学习发生冲突。陈信祥说,由于担任辅导员的同学本身学习基础比较好,虽然工作较累,但也不会有太大的学习困难;时间上肯定是比较紧张的,在大家都放松的周末时间,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功课。他还强调,念书不是教条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和掌握的程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牢固地掌握学习中最基础的部分,是陈信祥经常思索并时刻注意的问题。最令他难忘的是当时的机械原理课。老师在第二学期结束的时候,居然用上一学期的东西来考同学们,而他得了很高的分数,是当时班里惟一能上90分的人,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习惯功不可没。那时清华实行因材施教,分别在学生中以万分之一(从学校中选)、千分之一(从系里选)、百分之一(从班里选)的比例进行选择和单独培养。陈信祥以自己的实力成为了其中的千分之一。他认为是辅导员的工作训练了一种方法、一种思维,让自己学会从另外的角度,从更高的层次,用辩证逻辑的方法去掌握学习。

清华的学习生活中,陈信祥印象最深刻的是,清华不提倡学生死读书,而是强调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外语水平。这是一种综合的、全面的培养,可能单对某一门课来讲,这种优点并不明显,但是从整个知识的贯通、从处事能力水平来说,却是很有益处的。后来,他去美国读书,仍然觉得在清华学过的东西、获得的能力和美国同学比起来不仅毫不逊色,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陈信祥于1968年离开清华,在国内工作了12年之后,他抱着开阔眼界、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希望,飞往美国求学,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要留在国外。

到了美国,一下飞机他就呆了,这样车水马龙的景象他还从未见过,首先面临的视觉上的冲击就足以让他震撼,深感两地科技水平之差距。

想起来,在美国的那段紧张而艰苦的日子对他的影响非常大,虽然他不知道今后要做什么,但他内在地知道他要去奋斗,为自己,也为祖国。在美国的8年里,陈信祥深刻地认识到:美国社会并不是什么都好,它亦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客观、全面地认识美国才是正确的思维方法。他牢记当时清华校长蒋南翔的话??热爱自己的祖国是对清华学生的最基本要求。他时刻提醒自己是中国人,美国再好,也不是自己的祖国。

当陈信祥开始在美国工作的时候,他感觉到在美国工作缺乏激情,如果追求比较安定的、安逸的生活,美国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为自己的国家作贡献。而且当时正是“亚洲四小龙”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台湾飞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大量的美国留学生回去创业,将很多美国成功的经验带到台湾去。“祖国大陆为什么不能比台湾发展得好呢?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把美国的先进经验带回祖国呢?”几个萦绕脑海的疑问让陈信祥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他的事业在中国,他坚信祖国大陆一定会比“四小龙”发展得更好。

满怀报效祖国的激情,陈信祥跨越大洋,飞回了自己的祖国。起初他想做一个教授,做一个技术方面的专家,后来,他转变了想法:做专家固然可以为祖国服务,但是做一个了解专家、一个能为千千万万个具有专业知识为祖国服务的专家创造条件的人,岂不更好?于是他走上了政府工作的道路,担任了北京市经济委员会总工程师。

回到祖国后,陈信祥真正感觉到了为事业奋斗的激情。在美国,想见自己公司的老总一面都是难上加难,可是回国之后,他见到的是各个大企业的总裁,商谈的是和北京市合作的大项目。他的眼界顿时开阔,接触层面上升了一个台阶,工作能力也在迅速增长。随后,为了学习更多的工作经验,他去了SAP公司工作,想要在国际大公司锻炼一下,学习更多规范的操作细节。

1998年,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陈信祥又带着年轻人那种创业的激情,以在政府、大公司的工作经验和在学校里奠定的扎实基础再次投入到祖国建设中去。在创立至今的短短几年里,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扎实的业绩,逐步建立了其今天在业界的领先地位。作为北京市城市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企业之一,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担当着北京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一系列重大信息化工程的设计者、建设者和运营者的角色。公司业务也逐渐以北京为中心,扩展、辐射到全国范围,享有“数字化北京的建筑师”之誉。2001年底,首信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在此之前,公司实施重大人事调整,由原副总裁陈信祥担任新董事长,并由陈信祥提名、任命当时年仅32岁的公司副总裁汪旭博士任新总裁。首信公司由一家带有浓重政府色彩的公司,迅速转变成中国IT市场中活跃的商业型企业。

陈信祥对清华校训中的“厚德载物”深有感触,他告诫同学们,尤其是要出国的同学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不要忘了爱国,这些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没有“德”,就一切都没有了。要热爱自己的专业,最好能学以致用,但是如果生活给了自己一个其他的选择,那么创业,做经理,也是很好的。但是无论干什么,都永远要学习,要不断地学习。想要从一个工科的学生变成一个创业者,成为一个公司的经理,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回想起自己在事业上的经历,陈信祥感觉自己的一生和清华两年的辅导员生活有很大的关系。作为公司的总裁,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两个人,更不是几台计算机,而是要把公司所有优秀的人才凝聚在一起,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辅导员的经历给了我一个学习做人的工作、学会团结人的启蒙式的锻炼机会,为我的人生奠定了基础。”人生苦短,为国家作贡献的时间太短了。小胜,胜于技;中胜,胜于才;大胜,胜于德。

与陈信祥相似的是,首信公司由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关键时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此次SARS爆发期间,首信公司开发的数据采集系统为农村的疫情提供了及时的监控;他们建设的重点医院视频监控系统和非典医院专家会诊系统,让首都的领导们方便快捷地向战斗在第一线的医务人员致以慰问和给以有效的指导,让每一位患者和每一家医院都得到专家的关怀和指导,这些都是公司重视基础建设的结果。陈信祥还谈及了首信公司今后发展的几大领域:数字城市的建设、2008年北京数字奥运的建设、Linux和软件、无线服务系统、数字集群系统、北京信用征集评估系统等等。他说,这些领域都有很好的商业前景。作为国家863项目,“面向奥运的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网络系统”正准备在2004年巴塞罗纳世界文化艺术节进行“多语言实验”。这个系统主要覆盖中文、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联合国官方语言,通过宽带城域网,并通过诸如手机、PDA、街头信息亭等方式,向公众提供多语言的信息咨询和服务。“经过5年至6年的努力,首信对进入中国IT 10强行列充满信心”。

陈信祥正在承载着满腔的激情,踏实地前进着。他首先要感谢的是清华对他的教育:“在清华的8年中,两年辅导员的生涯,对我是一个更多的教育和训练。我觉得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每个人都应该选择自己的生活,不可能雷同,不可能都做辅导员。利用资源要根据自己的特色,但也有共同点。我们在念书的时候,都有一个目标:健康地为祖国工作50年,要出去为祖国服务。知道自己的特长,有了目标,一定会做出平凡但辉煌的成就。”

(王璐科、姚为、王三环)

陈信祥,男,1943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IFIP?TC9的中国代表。1960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后院系改革,转入精仪系光学仪器专业,1963?1965年任辅导员,1966年毕业。1986年获得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电机系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经济委员会总工程师,SAP公司中国首席代表等。

附 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