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赵元任:“言有易,言无难”

2017-04-05 | 苏金智 | 来源 《光明日报》2017年4月5日 |

学人小传

赵元任,号宣重,又号重远。清光绪壬辰年(1892年)生于天津紫竹林,原籍江苏常州,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祖父是同治举人,曾任磁州、祁州、冀州等地知州。赵元任幼年全家随祖父迁居各处,开始熟悉各地方言。父亲也中过举人,小时候教过他《左传》和《书经》,还教他吹笛子。赵元任4岁开始识字,7岁跟常州宿儒陆轲轩学习“四书五经”。1905年在常州上小学,1907年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预科,1910年入美国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1914年以优异成绩获理学学士学位。数学成绩得了两个100分和一个99分,天文学也得了100分,这两门功课成绩在该校历史上保持了多年最高纪录。毕业后入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学哲学,次年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主修哲学,191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19年在康奈尔大学任物理学讲师,1920年回清华教物理和心理学,1921年至1924年回哈佛大学教哲学和中国语言课,1925年—1929年任清华大学国学院导师兼哲学系教授,1929年至1938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1938年后长期旅居美国,先后在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校执教。1945年作为中国学者被选为美国语言学会会长。曾两次回国探亲,1973年周恩来接见,1981年邓小平接见。1982年仙逝,享年90岁。

赵元任从小兴趣广泛,尤其痴迷于语言学习。在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同时仍然保持着对语言和音乐的爱好,挤出时间学习世界多种语言和中国各种方言,学习音乐知识并进行歌曲创作。在系统掌握数学、物理、哲学等学科知识之后专攻语言学,在普通语言学、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语语法、社会语言学、中华民族共同语的规范与国内外传播、拼音方案设计等研究领域都作出了开创性研究和杰出贡献,成为国际语言学界顶尖人物,中国现代语言学的一代宗师。他为我国现代音乐同样作出了开创性的杰出贡献,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一百多首歌曲,其中《教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等歌曲广为流传。赵元任创作的音乐作品和音乐理论研究得到艺术界的广泛赞誉,是开创中国现代音乐新时代的著名音乐家。

1916年,赵元任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留影。

从事学术研究要有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因此从事学术研究,不管是研究自然科学,还是研究人文科学,都应该具备科学精神。一般的学术研究工作,有了科学精神和其他一些必备的物质条件,就可以有声有色地做起来。

如果研究工作要做得很出色,除了科学精神和必备的物质条件,还需要有人文情怀。人文情怀是指一种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关心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解放的思想和行为。

作为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尤其是人文学者,要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很好地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赵元任能把科学、语言、艺术与人生融为一体,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体现得那么淋漓尽致,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北京商务印书馆组织编辑的预计为二十卷的《赵元任全集》已经陆续出版。

赵元任是五四时期“科学”与“民主”积极的提倡者与实践者。他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喜欢做科学实验,经常观察天象。青年时代留学海外,与同时代的伙伴们一起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勤奋学习科学知识。大学时代学了数学和物理,研究生阶段则学了大量的科学史。在大学和研究生学习阶段,他参与了“中国科学社”的创建,成为《科学》杂志的撰稿人并长期参与编辑工作。

辛亥革命胜利后,赵元任与血气方刚的同伴们提倡文学革命,认为只有规范祖国的语言,克服方言造成的语言障碍,书写口语中鲜活的白话,才能真正唤起民众,达到实现政治民主的目的。

赵元任一辈子写文章都是写大白话,创作的诗歌也大都是白话诗。他与五四时代提倡“科学”与“民主”的先行者们一道,共同开辟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新时代。他的音乐作品,饱含着对中华民族和广大民众深情的爱,充满着对反动统治者和日本侵略者刻骨的恨。

赵元任把学术研究转向语言学后,对语言文字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研究,使之在我国成为一门现代科学。在研究过程中,他既重视归纳的分析方法,也重视演绎和其他的逻辑分析方法;既重视语言学的一般方法,也巧妙运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他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解释语言现象,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分析语言结构成分,并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语言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赵元任用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解释语言现象,主要表现在语音学的研究上,如用物理学的知识解释语音的物理基础,用生理学知识解释语音的生理机制,用渐变音高管、浪纹计等仪器分析语音的音高、音强、音长的性质。他曾经把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的对补原则用来解释语音不同特征的关系,这种关系如同质子的动量与地位之间的关系,既互相排斥,又是不可或缺的。他还用化学的一些概念如“化合”“聚合”“离子化”“同位素”等来解释汉语的语法现象。

五度值标调法是赵元任在语音学上的一个重要发明,开创了用数字标调的新方法,现在普通话的声调就是使用五度值标调法的简化形式。

五度值标调法是在大量实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赵元任早期记录调值是采用把声调曲线画在五线谱图上的方法。他曾经用七弦琴做实验,得出九种汉语方言的声调曲线。这种声调曲线是用乐器模仿声调的发音得到的。作出声调曲线之后,再用画格子临法帖的办法,按原样改画到一般的五线谱上面,这就是五度值标调法的雏形。

1927年,赵元任向国际语音协会提出过五度值标调法的建议。1930年,他在国际语音协会会刊上发表了《一套标调的字母》,正式提出了五度值标调法。这一方法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对各种声调调值的描写、分析和研究中。

20世纪30年代初,赵元任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建了语音实验室。语音实验室办公室共有四大间,在当时东南亚一带属于第一流。

建造语音实验室的目的,是想把所有调查来的语言材料,都用仪器录制成永久性的音档,以便以后想听写的时候可以随时听写,为科学地分析语音材料提供方便条件。语音实验室的建造,从设计到绘制蓝图、购买仪器和各种设备,都由赵元任亲自策划。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赵元任还亲自监督,一边监工,一边做方言调查的准备工作。为了提高实验室的隔音效果,他还在美国订购隔音纸板及其他隔音设备,如双层玻璃窗、四层隔音板门等。室内的四面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全部都用八层隔音纸板铺成,下面还加上地毯。他还向国外订购用于做语音实验的各种仪器,包括最新式的录音机,记录声调用的音浪计,音叉和留声机等设备。

当赵元任发现扩音器的效果不理想时,他运用学过的物理学知识,自己设计了一种超高效率的扩音器,请中国电气公司制造,结果不仅音质清楚,音量也比原来的扩大了一至两倍,总体效果比美国制造的要好许多倍。

赵元任在语音实验方面发明的一项技术,被语言学家李荣称赞为“简直是神乎其技”,它就是“听倒写英文”。他把一段模仿萧伯纳发音的英语留声机片倒开着录下音,然后听写倒着录下来的这段英语的发音。听写的方法是用国际音标记音,用音乐符号记声调。记下倒录的英语后,再把原来正常的英语录音记下来进行比较。这个方法有助于详细分析语音的特点,检验记音的准确性。

据赵元任的弟子吴宗济回忆,他还用这个技术训练自己的学生。在进行方言调查记音训练时,他常常把灌音铝片倒放来听,让学生用严式国际音标记音,然后让他们把记录下来的音标念出来,再灌制片子,倒放出来听,比较这两次发音的异同,据此评价学生的记音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记音水平的目的。

赵元任不仅用科学记音技术记录下了一大批汉语方言的语音面貌,还为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语言记音。《广西瑶歌记音》记录了五种瑶人中一种自称为“正瑶”所唱的民歌歌词的语音。通过语音分析,揭示了汉瑶之间亲密的语言文化接触。

赵元任还是中国使用科学记音方法记录藏语和维吾尔语的第一人。

在史语所工作期间,赵元任学习了藏文,后来他在北京找到一位藏族同胞,让他读由于道泉整理出来的仓央嘉措的62首情歌并录了音。他用国际音标记录了这位藏族同胞的发音,经过整理就成了1930年发表的《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其记录的拉萨话语音系统至今仍是研究拉萨话的重要参考材料。

这期间,赵元任还为维吾尔语标音。当时有一本《注音·新疆回鹘文常用字表》,共收了三千个左右的维汉对照分类词汇。经过研究和多次试音,赵元任为维吾尔语进行注音,字母表中还标注了国际音标。这是中国人首次用现代语音学的科学方法为维吾尔语标音。

赵元任在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方面的研究,同样表现出严谨的科学精神。他在美国学习期间,认真学习了和声、对位和作曲等课程,在其后音乐创作实践中严格遵循音乐创作的规律。

在介绍赵元任《新诗歌集》时,萧友梅称赞他是中国的舒伯特,认为这种舒伯特派的艺术歌曲“替我国音乐界开了一个新纪元”。

赵元任的音乐创作成就,被台湾音乐学家刘塞云誉为“五个第一人”:我国第一位能成熟运用西方和声和转调技巧的作曲家;第一位赋予钢琴伴奏特殊表现功能的作曲家;第一位特别重视声韵、词曲密切配合的作曲家;第一位用新诗来谱曲的人;第一位实际深入民间采风,运用民间素材进行歌曲创作的人。

赵元任在语言与音乐关系方面的研究,尤其在语言的声音高低与音乐的关系,词与曲的配合,歌词的读音等三方面都有精辟科学的论述。

1970年,赵元任(中)接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人文学科荣誉博士学位证书。

业师陈原先生在拙作《赵元任学术思想评传》序言中赞誉赵元任具备当代人文学者的所有特征:尊重人的价值,培养并训练人的技能——科学的技能和艺术的技能;富于人情味和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常常给人带来愉快的幽默感。

赵元任具有完美的高尚人格,他那幽默诙谐的性格常给人们带来微笑与快乐。

1926年,赵元任在《清华周刊》15周年纪念刊上发表的“语条儿”说:“笑话笑着说,只有自己发笑。笑话板着脸说,或者人家发笑。”“正经话板着脸说,只有自己注意。正经话笑着说,或者人家也注意。”他年轻的时候虽然有一段时间得过忧郁症,但在这同时他也写幽默诙谐的打油诗。

后来,赵元任经常把工作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工作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在语言研究中写下了多则著名的语言游戏诗,其中《施氏食狮史》至今还为人们所熟知。

赵元任曾经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文字改革、学术研究和艺术这三种兴趣的关系,充分展示了他的人文情怀。他认为,对国语罗马字的兴趣仿佛是一个人对朋友的爱。一个人应该有朋友,有了朋友不但可以有实际上的帮助,也可以使精神生活有相当的发展。罗马字是一种新文字,不仅有实际上的便利,还可以为中国将来的精神文明开一条新路。他对学术的兴趣仿佛是一个女人对男人的爱,是永久衷心不变的。他对艺术的兴趣仿佛是男人对女人的爱,热就热到火苗的程度,热度减了好像离开了她也能过似的,但回想起来又觉得没有她生活全没有光彩似的。

赵元任一生奉献给了文字改革、学术研究和音乐艺术,他对这三个领域除了进行科学研究外,还做了许许多多创造性的实际工作,因而使这三个领域不仅富有科学性,还充满了人文情怀。

他对国语罗马字的爱,是对祖国语言文字改革事业的爱。他认为,这是一种可以得到回馈和帮助的爱,犹如友爱。只有充分沟通的世界,才有可能是个充满友爱的世界,精神文明的世界。语言文字是人类心灵沟通的媒介,沟通度越高,得到的友爱自然就越多。文字改革运动是五四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我们国家开展的一项波澜壮阔的语文革新运动。尽管人们对这一运动的看法无法达成一致,尽管这一运动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毫无疑问,这一运动对普及教育,开发民智,促进新文化建设,扩大国际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是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

赵元任始终站在这个运动的前列,他从文字改革领域切入,把自己的终身事业定位在语言学。国语罗马字,是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该方案主要由赵元任设计,语言学专家团队讨论修订。方案形成后,1928年南京政府曾作为“国音字母第二式”正式公布推行。国语罗马字最终没能推行开,根源在于这是一个专家型方案,一般民众不容易掌握。

虽然,国语罗马字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受到过批评,最终没有成为新文字,但是它对后来《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与应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对中华民族共同语的国内外传播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为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赵元任对学术的爱,也是对科学的爱,表现了无限的衷情。他把科学救国和科学强国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把一生奉献给了科学事业,奉献给了学术研究。

1970年6月24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授予赵元任荣誉人文科学博士学位,在介绍赵元任时称颂他思想上的创造性和学术上的严谨性为后人探索真理开辟了新的途径。

赵元任对音乐、戏剧、语言艺术的爱达到了无限钟情。在音乐创作中,他大都取材于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体现了“为人生的艺术”的创作观,其音乐作品涉及民歌、校歌、爱国歌曲、家庭歌曲、社团歌曲、运动会歌曲以及一些直接批判社会现实的歌曲,充满着生活气息,充满着爱和恨。他为孩子们(包括自己的孩子)和自己本人谱写了一些以游戏为目的曲子。这些曲子后来也为人们广泛传唱。他在音乐艺术方面的创作给人类带来了心灵上和感官上美的享受,也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斑斓的色彩。

赵元任不仅是一位博学的汉学家,天才的语言学家,著名的音乐家,还是一位出色的教师。从1916年赵元任到康奈尔大学教物理时算起,他的教学生涯长达60年。

赵元任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起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时,王力是他的学生。他被聘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后,虽然主要工作是研究,但也招收了研究生,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

1939年—1941年,赵元任作为美国耶鲁大学访问教授,开设过三门课:中文阅读、中国音韵学课和粤语课。离开耶鲁大学之前,他应邀到美国语言学会语言学暑期讲习班讲学。离开耶鲁大学后,他到哈佛大学工作,曾任哈佛大学的美国海外语言特训班中文主任。

1946年—1947年,赵元任任密西根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期间应邀到密西根州暑期语言学讲习班讲学,主要讲授国语音位系统、汉语句子结构、汉语造句法、福州话和粤语等内容。

1947年起,赵元任任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一直到退休。在加州大学,主要讲授汉语音韵学、汉语语法、汉语方言等课程。

1966年夏,美国中部11个大学联合起来办了一个远东语言学暑期班,简称CIC,每年轮流到一个大学开课,请各校有名的学者去教10个星期的课。赵元任应邀去教了10个星期。1967年,赵元任除了去CIC讲课外,还应邀到密西根大学语言学讲习班授课,密西根大学授予赵元任讲座教授称号。1981年回国,北京大学授予他名誉教授称号。

除了在大学里任教之外,赵元任还多次在世界各地讲学。“桃李遍天下”这一句话用来形容其学生遍布世界各地,最确切不过了。赵元任在六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不仅课上得好,还编写了教材,总结了一套自己的语言教学方法,为中国和美国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型的人才。为中国培养了像王力、丁声树、董同龢、吴宗济等语言学的顶尖人才,也为美国培养了像罗杰瑞、易家乐等著名的汉学家。

赵元任身在海外,心系祖国。1914年在大学读书时创作了《尽力中华》,自己作词并编伴奏,盼望为振兴中华尽力。后来他谱写了许多爱国歌曲,如《我们不买日本货》《背着枪》《抵抗》《看醒狮怒吼》《教我如何不想他》等,其中《教我如何不想他》传唱最为广泛。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赵元任一家经常参加“中华赈济联合会”的各种活动,在为救济难民进行各种形式的募捐活动中,他专门作了介绍中国文化和音乐的演讲,并让女儿们作示范演唱。

1942年,中国政府在美国成立了“战争时期中国留美学生规划委员会”,赵元任为副主任,胡适、孟治、周鲠生等为委员。1946年“中华赈济联合会”在预备结束工作之前组织了给中国各大学捐书的活动,赵元任夫妇积极投身其中,为支援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赵元任平时床头总放着一本《唐诗三百首》,在仙逝的前一天晚上,他还用常州话吟诵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诗句。

苏金智,1954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永春县。现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顾问,《赵元任全集》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语言学,研究方向主要有:赵元任学术思想研究,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与历史,语言接触与语言变化,港澳台语言,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法律,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等。著有《赵元任学术思想评传》《赵元任:科学、语言、艺术与人生》等著作。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研究贵在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赵元任从事语言研究科学精神的核心。

“言有易,言无难”是赵元任给高足王力大学时代研究论文的批语,这一批语成为王力的终身座右铭。

“言有易,言无难”六个字包含着一个十分深刻的道理:研究结论要实事求是,要符合语言事实,在没有全面深入调查之前就不要轻易下结论。时下人们在谈到汉语的独特性时,经常会犯两个常识性错误,一个是只根据普通话的材料就轻易说汉语没有某种西方语言所具有的特点,另一个是轻易说某某特点是汉语的独特性,是世界其他语言所没有的。

没有经过大量语言事实的验证,就匆忙下结论,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汉语除了普通话外,还有十一种方言,这些方言还可以分为将近上百种的方言片,没有对这些方言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就说汉语没有某某特点,这很容易出现不符合语言事实的结论。世界上有六千多种语言,在没有全面了解这些语言的特点之前,就说世界上其他语言都没有与汉语相同特点的话,也是很容易出错的。

语言研究要做到实事求是,就要有大量的语言调查材料的支持,如果没有可靠的证据,就不要轻易下结论。我们应该向王力学习,把赵先生的这六个字作为座右铭。


相关新闻

  • 252022.02

    纪念赵元任先生逝世40周年 | 教我如何不想他

    40年前的今天,90岁的赵元任先生逝世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一首《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的传世之作。4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回望赵元任先生与科学、语言和艺术共度的一生,依然耀眼夺目,令人动容。斯人已逝,精神长存!赵元任(1892年11月3日—1982年2月24日),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同为清华的四大导师,现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 092022.09

    现代学术史上的赵元任

    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最早运用现代的科学的学术方法,对现代汉语,从多方面展开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开创性的成果,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望。赵元任以学术为天职,一生淡泊名利,凭借其卓越的语言天赋和不懈的求知热情,成长为一代巨擘。他博学多才,拥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和通达的世界眼光,同时又怀着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深厚感情,以公认的学术贡献,将中国现代语言学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平。特别是他酷爱...

  • 172004.04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162014.05
  • 302009.03
  • 292010.06
  • 072019.01

    点滴记忆——回忆父亲童诗白(上)

    我对父亲的第一缕记忆,是他把我放在膝盖上,高兴之余,他把腿忽然垂落,我就像滑滑梯一样落到地上。我记得那个乐颠颠、忽悠失落,心还在颤抖。

  • 232020.04

    何以“归成”?——清华校园文化对中国第一代留美建筑家的影响

    校园文化对他们的影响至少有六个方面,这就是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自由多元的个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程、跨专业交流合作的可能、爱国主义和社会关怀的陶冶,以....

  • 272023.12

    暮年梁启超

    2023年是梁启超诞辰150周年。梁启超是大变革时代的启蒙者,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他的家风学风深深影响子女,成就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俊彦”的家族传奇。他只活到56岁,人们在怀念时不免感叹,“正写到最佳状态、写到兴头上的梁启超的突然弃世,这不仅是他个人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现代学术的重大损失。”梁启超的最后三年,遗憾颇多,他曾打算把全部主张堂堂正正著出一两部书来,却终究没有实现。若不是“国忧家难,重重叠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