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清华学子自愿到西藏工作十七年 “祖国需要 我就去”

2017-03-03 | 宋家丽 | 来源 中国西藏网2017年2月28日 |

这两天适逢藏历新年,首都博物馆正在展出的“高原牦牛文化展”在26日上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藏历新年庆祝活动。活动中,在京藏族朋友、在藏工作过的同志和热爱藏族文化的友人共聚一堂,欢度藏历火鸡新年。

赵家国(左2)和李业壮(右1)就是曾经支援西藏建设队伍中的一员。1976年5月,二十几岁的他们从首都北京来到平均海拔4450米以上的西藏那曲地区,从事汽车修理和农牧机械的制造工作。那曲草原生活环境十分艰苦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空气稀薄,常年不长树木。26岁的赵家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了17年。被问到当年为什么要去这么远的地方工作时,赵家国说,“那个年代人的想法只有一个,祖国需要我去,我就去。”

在首都博物馆的《牦牛走进北京》展览上,赵家国看着来自于西藏的展品

回想起当年藏北草原的艰苦岁月,他十分感慨“当年在那曲,我们没有蔬菜和水果吃。文化生活也非常匮乏,整个县城,只有一条街道、一个大礼堂、一个邮电所和一个百货商店”。

赵家国的经历在那个年代并不特殊。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约有2000左右的工农兵学员、中专生来到西藏工作。这些人,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留在了西藏。

在西藏那曲工作的几个工农兵学员当年的合影

李业壮被分配到了那曲地区农机厂工作。他介绍说,和他一起被分配到西藏的学生主要负责机械加工和农业机械的制造及修理,“我到现在都很自豪地说,我参与冶炼了那曲的第一炉铁水”,李业壮告诉记者,从那时起,那曲地区就可在当地进行铸造了。

青年时代的李业壮

李业壮在那曲工作了5年。当时,草原上没有什么文娱活动,工农兵学员们就自己创造条件。跳远、跳高、下象棋,很多工农兵学员还学会了骑马。李业壮说,对于那个年纪的他们,少有远离家乡的孤独感。

“大学生们聚在一起,自己动手做饭,动手学本领。”李业壮说,2013年,阔别西藏38年,他曾带着夫人故地重游,想找一找当年工作过的地方。“我多方打听才知道,出于对西藏环境的保护,那曲不再发展工业,我们的厂子也被撤消了”。再次回到西藏的他,很为西藏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虽然厂子没了,但看到那曲的发展变化,我还是很激动。现在那曲有农贸市场、电影院、商场、大小饭馆,大街上到处有卖水果和蔬菜的。”

故地重游

因为首都博物馆的这个牦牛展,让这些为西藏建设付出汗水的人们又聚集在一起了。李业壮说,在那曲的时候,牦牛随处可见,但这个展览却让我更加了解了很多有关牦牛和藏文化的知识。他觉得这个展览很有意义,通过牦牛,内地的参观者可以了解到西藏的历史文化,让西藏走出了雪域高原,走到了我们身边。正如展览中所说,牦牛的憨厚、忠诚、悲悯、坚韧、勇悍、尽命代表了西藏精神。展览让更多人了解了这种精神。

参观牦牛博物馆合影

说到西藏精神,人们总是提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两位清华学子都说,“我们没有想到苦、也没有想到死,只知道‘党要我上,我就上’”。从峥嵘岁月到花甲之年,如此质朴平凡的情怀几乎伴随了他们的一生。


相关新闻

  • 262018.04

    药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药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 222023.02

    创业清华人 | 智联安吕悦川:只要需要,我就去做

    吕悦川,清华大学1988级精仪系校友。与祖国芯片产业发展同频,吕悦川的个人命运发生着斗转星移的变化。2007年,清华精仪系毕业校友吕悦川结束美国深造,归国工作、创业。2013年,吕悦川成立蜂窝物联网芯片公司智联安,研发团队具备全链条技术自研能力,在通信、5G物联网、车联网领域均有产品布局。2016年,第一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举办。智联安获成长组第二名,宣布完成亿元B+轮融资。作为一名创业校友,吕悦川带领智联安公司继续...

  • 142018.05

    钱伟长: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钱伟长虽然是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但在教育领域同样颇有建树。他在做清华大学副校长时,积极参与教育思想讨论,提出了独到的教育理念,甚至为此引发了3个....

  • 222008.08
  • 222018.06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沉痛悼念恩师李国鼎先生

    我国著名的市政工程、环境工程与核环境工程科学家和教育家李国鼎先生于2018年6月13日与世长辞。我们34位李先生的研究生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表示哀悼,并....

  • 232008.10
  • 262021.10

    陈厚群:只要祖国需要,我随时准备出发

    “从年轻时到现在,建设一个伟大强盛的祖国是我一生的夙愿。只要祖国需要,我随时准备出发。”——陈厚群

  • 222022.04

    卢吉:一蓑风雨任水电,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卢吉,清华大学水利系1998级本科,2008年博士毕业。现任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主任、中国水利学会理事、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参与了小湾水电站和龙开口水电站工程建设,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序言14年,于历史,不过白驹过隙;于卢吉,却千帆阅尽。2008年,卢吉博士毕业后积极响应学校“入主流、上大舞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在恩师余锡平教授的支持...

  • 262018.12

    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清华小哥温暖“冰凉”的苗寨

    有人问过余宗洋,清华毕业后在寨子里做建房、改厕所、拉客之类的小事,到底有多大意义,余宗洋也问过自己。有一段时间,他每天清晨去寨子河边的栈道上读《道德经....

  • 142022.10

    “祖国需要我”,他是荣获世界地质学最高荣誉的第一个中国人

    1996年8月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气氛热烈。被誉为国际地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国际地质大会首次在我国举办,来自世界101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位地质科学家齐聚一堂。此次大会还评选出了国际地学最高奖“斯潘迪亚罗夫奖”,而获奖者正是我国沉积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1950-1952地质)。他也是百年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刘宝珺(1931.9-),沉积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其实,这既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