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李树勤:做大先生,有大格局

2021-11-16 | 来源 公号“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2021-11-15 |

20211028日下午,水博21第二党支部在新水370举行“长河溯源七十载,浪花奔涌新百年——水利系老书记专访”活动。水利系原党委书记李树勤老师、土木水利学院工会副主席王春红老师、水利系研团总支书记李瑞栋及全体水博21第二党支部成员参与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水博21第二党支部书记沈忠辉主持。

李树勤老师分享入党初心

李树勤老师于1965年入学清华大学水工001班,师从蒋南翔校长,1970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并留校任教。曾担任过清华大学校长助理、水利系、人文社科学院和法学院党委书记。任职期间,李树勤老师曾“八下昌平”引入人才,亲自操办老师的“后勤”,为清华大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渗透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键时刻勇担大任,新百征程再续辉煌

在李树勤老师任职水利系党委书记期间,水利系曾参与过多个国家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包括三峡工程建设、世界上第一座碾压混凝土薄拱坝设计、50g-t土工离心机设计与建造等。李老师回忆到,在三峡工程开工建设初期,水库泥沙问题亟待解决,而来自不同单位的模型试验恰巧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于是,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决定由清华大学水利系再次开展三峡工程模型试验:时任系主任董曾南老师直接挂帅,系内各方力量紧密配合,最终给出了翔实可信的实验研究成果,为三峡工程这一国之重器的顺利建设做出了贡献。

“面对其他单位截然不同的结果,当时清华的压力其实很大;但我觉得清华就应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李树勤老师深情谈道。最终的工程实践证明了清华大学未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很好地完成了中央交付的任务。

回顾水利系的历史发展,李树勤老师指出,作为传统老系,水利系是蒋南翔校长“又红又专、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和“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办学理念的重要来源地与矢志不渝的践行者。多年以来,成千上万的水利人从清华园走出去,承担了很多堪称国之重器的工程建设任务。在新时代,水利系一定能够赓续光荣传统,创造新的辉煌,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学实干践初心,激浊扬清悟党史

在谈及个人入党过程时,李树勤老师谈到,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祖祖辈辈受苦,而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解放了人民群众,使得他有机会上学读书,并且来到北京接受高等教育。“一个朴素的想法就是理应报答党,为党的事业奋斗。但理想信念不能仅靠感恩,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基础”,李树勤老师进一步指出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在大学期间,李树勤老师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中共党史》,对党的认识开始上升到理性层面,认识到党的事业是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图发展——“这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这个组织的一员,才能真正把对理想的追求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在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科学认知人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李树勤老师指出,我们更应该把“入党”落实在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发挥模范作用。

李树勤老师以个人在三门峡的工作经历为例:在毕业前夕,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部分系内师生前往三门峡参加工程改建工作,李树勤老师便参与其中。毕业分配留校工作后,李树勤老师仍回到三门峡工地,参与实际建设任务。“在三门峡的那段时间,是对我们的磨练:在开挖底孔的时候,打了三个月的风钻;风钻喷水冲出来的碎渣,一冲便是冲一身,我当时穿着雨衣,整个袖子都是结冰的。”尽管如此,李树勤老师不怕苦、不怕累,能够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对于做党员应发挥模范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们在历史风浪当中受到了锻炼,认识和了解了社会,在政治上就更成熟了,遇到了问题就更善于思考;但未来还有可能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李树勤老师谈到,当前仍有人以各类手段来曲解党史原貌,矮化先进模范,污蔑党的领袖人物和历史成就。因此,在谈及当前学生党员学习教育及支部建设工作时,李树勤老师建议,开展党课学习、党内教育工作要有层次感和现实感,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学习党的历史,捍卫党的历史。“党史学习是一个激浊扬清的学习过程。我建议你们一定要用反面材料对比着来学,才能把正确的东西树立起来。”作为博士生群体,李树勤老师也鼓励支部同学开展组织生活时要以问题为导向,要敢于围绕切中大家思想实际的问题开展有深度、有高度的讨论,避免出现“为了特色而特色”、仅停留于统计数字表面等形式主义的倾向。

立德树人亦师亦友,薪火传承又红又专

“我体会到自古以来对教师的要求都是很高的;教师这个职业,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弄不好就可能误人子弟。就清华来讲,无论做哪个专业领域的教师,我想都按照习近平同志在今年419号来清华考察时给教师所提的要求:要做大先生。”李树勤老师进一步援引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中的一句话——“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分享了他对于“大先生”的理解:将精湛的专业知识传授给他人,这个并不难;而以自身的学识经历培养他人高尚的人格修养,教导他人如何做人,或许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李树勤老师认为,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对教师来讲,要努力做大先生;对学生,要尊师重教,也要做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在谈及师生间的过往回忆时,李树勤老师谦虚地说到:“和众多的老教师相比,我不敢说桃李满天下,尤其是在我们水利系。但我的学生,确切地说,是我接触的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品种多,其中有理工科的、法学的、文学的、艺术的等等,在各领域都有发光发热的。”在教书育人方面,参与学生工作多年的李树勤老师深深体会到,需要坚持蒋南翔校长的“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在红的方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专的方面,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瞄准前沿,注重创新。这一教育思想在各个学科领域是较为通用的。在法学院工作期间,曾有同学在党课报告时提问工科出身的李老师来到法学院工作的价值何在,当时李树勤老师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希望能让同学们能够很好地在法学院这个环境里进行学习,增长了才干,最后出去为国家担当重任,都实现了你们的人生价值。我的价值在哪呢?我的价值就在这里,在于你们都成才了”。李老师的真诚话语获得了所有听党课同学的热烈掌声。

同时,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背景下,当谈及新时代对青年一代提出的新要求时,李老师认为清华人最重要的品格有两点,一是家国情怀;二是奋斗精神。“有了这两点,你的人生就有了大格局。我们清华水利系明年马上就是70周年了。在这70年的历史上,我回忆了一下,我们的家国情怀,最生动地体现在我们的系歌中:‘从那黄河走到长江,我们一生走遍四方;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战斗着奔向前方’。我们的奋斗精神表现在一代又一代校友的光辉业绩中。水利系的校友出了这么多治国栋梁、兴业英才、学术大师,它不是偶然的,它是和我们的传统、水利系的文化紧密相连的。”

最后,李老师寄语现场青年同学:“希望新一代水利人,也就是你们,要薪火相传,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第一个100年,我们这代人参与了,完成第二个100年的历史使命是你们的,这个任务是很光荣并很艰巨的。希望你们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生感想

“知识分子当饱含家国情怀”,这是我参加完访谈最大的感想。我从李老师身上看到了在过去那个年代一个知识分子不屈的情怀。尤其是特殊时期,即使万千迷茫萦绕心头,但是依然能够拨开浓雾,找寻到最坚定的方向——相信我们伟大的祖国,这就是最朴实的家国情。正因为这份淳朴而清澈的爱,数十年前才会有一众远赴重洋的知识分子毅然踏上归途,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之后这份情感被来者继承,以李老师为代表的国内芸芸青年,甘为螺丝钉,哪里有需要哪里钉。李老师尽心尽力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我相信这种家国情怀也可以被我们更好地继承!

——方君

李树勤老师学水利出身,在法学院做党委书记时曾面对“人生价值在何处”的尖锐问题,他提到“任何一项工作,哪怕付出了120%的力都可能做不好,那么又谈何屈才?”“我受学校派遣,我的人生价值就在于大家都能够成才。”这种“大格局”使我很受震撼,其间分享的“扫出‘清华水平’的厕所”的故事也让我印象深刻。我意识到我们是否能够成就自己并不在于我们承担了多么重要的任务,而在于我们面对每一项考验时的态度和作出的努力,每一次努力都是丰富自己的过程。怀抱积极乐观的精神,向前看,做好当下的每一件小事就能够在发展中成就更好的自我,达到更高的高度。

——曹园

活动最后,水博21第二党支部书记沈忠辉向李树勤老师赠送鲜花,全体合影留念。至此,本次专访活动圆满结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