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月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气氛热烈。被誉为国际地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国际地质大会首次在我国举办,来自世界101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位地质科学家齐聚一堂。此次大会还评选出了国际地学最高奖“斯潘迪亚罗夫奖”,而获奖者正是我国沉积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1950-1952地质)。他也是百年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刘宝珺(1931.9-),沉积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其实,这既不是...
“时间总是不够用”的叶笃正把一生献给了气象学和祖国,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提携后辈,至今桃李满天下;他将眼光放远到千百年后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为世人敲响了警世洪钟。叶笃正先生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个人离不开群众,荣誉归于大家,要感谢舞台,因为舞台是大家给的;要感谢大家,因为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
潘际銮,中国科学院院士,焊接工程专家。他是全国第一条高铁的铁轨焊接顾问,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的核电站的焊接顾问,曾成功研制居国际领先水平的爬行式弧焊机器人,科研成果价值高达千亿。他说:“我这一辈子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中国的第一个焊接专业是我创立的;第二件事,我创建了南昌大学;第三件事,我在几十年里,为中国工业经济做了很多工作。
9月26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2022年度会士增选名单揭晓,13位AI领域的卓越科技工作者当选CAAI会士,其中包括一位清华教师和两位清华校友,他们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张毅、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特聘教授张立华。张毅张毅,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系统工程所所长、智能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研究中心主任,CAAI智能交通专委会主任。1986年和1988年先后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得学士学位...
Ironman Triathlon,中文翻译为“超级铁人三项”“大铁人三项”。2018年4月28日,廖宁,在拼搏16小时26分钟42秒之后,完成了20....
11月8日13时34分,中国晶体与结构化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唐有祺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唐有祺开创了我国晶体化学领域,在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等多个重要体系的结构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自发单层分散理论,与合作者一起开展长期系统研究,揭示的自发单层分散原理对高效催化剂、吸附剂等功能体系的研制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创建了分子工程学学科,推动了我...
1911年,同方部随着清华的一院大楼、二院、三院、北院住宅及校医院等一同建成,是清华建校初期首批建筑物之一。同方部整个建筑灰砖墙身,红瓦坡顶,欧式风格....
作品编号:32作者姓名:王世刚 工作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设计说明: 作品表现的是清华大学第一个共产党员——施滉。
浩瀚太空再新添一位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星辰——国际编号为32581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邹承鲁星”,以表彰和纪念国际著名生物化学家、近代中国生物化学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率先实现胰岛素人工合成做出重要贡献的邹承鲁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11月2日在北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邹承鲁星”命名仪式,中科院副院长周琪院士、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主席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