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深切悼念西南联大校友陈秉良先生

2023-01-05 | 来源 公号“西南联大博物馆”2023-01-04 |

20221225日,著名水利工程专家、西南联大杰出校友陈秉良先生因病逝世,享年96岁。

陈秉良,1926828日生,江苏宜兴人。抗战时期就读于位于贵州的国立三中,1945年考入西南联大土木工程学系,同年12月参加一二·爱国民主运动。抗战胜利后进入清华大学土木系,于1949年毕业,参加吉林丰满水电站大坝抢险修复工作。1951年进入水利部,从事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设计规范编译工作。1958年调到青海省水利局(水电厅)从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与施工。1979年重返水利部,任技术处长及外办主任等职。他毕生从事水利电力和港口建设,参与三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等大小项目近20个。

陈秉良

1937年,抗战爆发,陈秉良跟随父亲从江苏宜兴逃难到贵州,进入贵州国立三中学习,毕业后被贵州大学录取。当时,为了给援华美军培养翻译官,昆明成立译员学校,并到贵州大学招生,该校一共有3名学生考上译员学校,陈秉良便是其中之一。

在译员学校组织的训练班里,陈秉良接触到了西南联大的很多同学,他们怀揣着满腔爱国热情,被征调进入部队担任翻译官,为国效力。这给陈秉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他了解到西南联大这所诞生于烽火硝烟中的大学,并对这所大学心生向往。培训结束后,由于没有分配到工作,陈秉良到昆明宜良县一个小学当教师,一边教书,一边温习功课,准备重新考大学。1945年,他终于如愿以偿,考入了憧憬已久的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的物质条件十分匮乏,学生们只能在铁皮顶、土坯墙的平房里上课。跟大多数来自战区的学生一样,陈秉良和家里断绝了经济方面的联系,只能依靠少量的贷金读书、度日。西南联大大师云集、名家荟萃,为陈秉良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沃土。他一面兼差,一面苦读,跟着沈从文、杨武之等名师学习了多门课程,为自己的专业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联大,闻一多、费孝通等教授常常开设讲座,向学生传递进步思想;学校大门东侧的墙壁上也经常张贴有各种“反内战,争民主”的壁报和漫画。陈秉良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启蒙,积极投身各项进步活动,参加了席卷全国的“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他和同学们走上昆明街头,在近日楼一带开展轰轰烈烈的游行,向老百姓分发传单,勇敢揭露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残暴和凶恶,号召大家争取自由、反抗黑暗。

组成西南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后,陈秉良进入清华大学土木系,于1949年毕业。毕业后的陈秉良到水利部工作,在我国第一个国际招标工程——鲁布革水电站的招标评标中担任了主要角色。这是中国第一个面向国际公开招投标的工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造出多项中国第一,被誉为中国水电基础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电站。

陈秉良家庭照(右一为陈秉良)

他一生兢兢业业,为我国的水利电力发展和港口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他从未夸耀过自己的这些成就。

201710月,陈秉良先生接受了西南联大博物馆的口述采访。陈秉良对昆明和西南联大感情深厚,谈起在联大度过的时光,他不禁动情地唱起西南联大的校歌,他的思绪仿佛跟着歌声回到了那段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他当即表示,一定要回联大旧址看看。2018年,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93岁的陈秉良从北京赶到昆明,回到令他魂牵梦萦的母校。校庆当天,他向云南师范大学的数百名师生重温了西南联大时期的点滴经历,并对同学们强调,刚毅坚卓仍然是当代青年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2018年陈秉良回访西南联大旧址时参观西南联大博物馆

陈秉良出席西南联大在昆明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活动

在联大求学的这段经历使得他对贫困学子倍加关注。自2007年起,他先后两次将自己存下的30万元工资捐赠给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他作为发起人之一,成立了清华校友1949级励学基金,往后每年他都向基金会捐2万元,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他还大力资助建设西南联大希望小学,怀着一颗博爱的心,真切地守护下一代的成长。

陈秉良先生用敬业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耕耘,用大爱在教育事业中播撒希望,无愧于“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与学习。

出席西南联大在昆明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活动的陈秉良

201710月底,在料峭的寒意中,西南联大口述采访团队来到北京朝阳区的一处居民楼,拜访西南联大土木系的一位校友——陈秉良先生。这位低调的老人,很少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却是在我国水利水电事业方面作出过杰出贡献的重要专家。

上午九点,我们如约登门拜访。一进门,一股暖意瞬间驱散了北京初冬的寒冷,面积不大的小屋收拾得整洁明亮,靠墙的茶几上,老先生已准备好了热气腾腾的绿茶、咖啡,居然还有一盒糖果。先生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喝茶和咖啡,让我们先暖暖身子再开始布置采访场地。他穿着一件熨得极平整的淡蓝色条纹衬衫,外套浅咖色夹克,头戴棕色贝雷帽,显得那么儒雅而潇洒。

陈秉良先生是我们此次北京之行访谈的第一位联大校友。采访一开始他就主动聊起了自己的联大学习生活,使采访氛围一下子融洽起来。他的声音缓慢沉稳,眼睛明亮、专注而睿智,从早年的求学经历,谈到一波三折的报考大学经过,如何从贵州大学到了译员训练班,又如何受训练班中的联大校友影响,从而向往西南联大。能感觉到,他逐渐走入了最宝贵的青春回忆。

谈到西南联大,先生的精神更足了,他生动地为我们描述当时教室的铁皮屋顶,是如何在雨天“当啷当啷”地响,联大的教授队伍是如何大师云集。他特别自豪地说:“担任教师教我们课的,都是大师级的人物。我的语文是沈从文教的。沈从文大家应该都知道!我的数学微积分是谁教的?是杨武之。杨武之是谁?是杨振宁的父亲!”有时他也会陷入沉思,把手肘支在扶手上,手指轻轻地搭在鬓边,然后再把这段尘封的记忆缓缓道来。

采访结束后,他手持联大校歌歌词,与我们一同唱起联大校歌:“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这熟悉的旋律,穿越时空,唱出了他一生的报国追求,唱出了他赤诚的爱国丹心。

陈秉良先生,您播撒在教育事业中的星星火种,必会在传承弘扬西南联大精神的道路上绽放华采,为您深爱的祖国繁荣发展贡献力量。相信这也是后来者对您最好的纪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