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康乾盛世的熙春园(今清华园)之一: 熙春园——帝皇三子胤祉赐园 苗日新 作者曾任校基建规划处处长,现为校基建规划处顾问,校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本文原载于2006年7月出版的《校友文稿资料选编》第十一辑,作者作了重要补充。 母校在清华园建校已经95年了。但是关于清华园的前身——熙春园的“生平”,尚未能说得清楚。我们一直不知道熙春园是谁建的,是哪一年建成的,园名是谁起的,最初的园林主人是谁,因此不能确切说明它的人文历史价值、园林建筑价值和纪念意义。我们只能在“相传”的假设下,过了95年。根本的原因在于,自雍正朝起所有清王朝密档统统被封于皇宫之内。1921年发生了“八千麻袋” 清宫档案(7.5万公斤,这仅仅是全部档案的一部分)事件,北洋军阀政府差一点把它们付之一炬。当时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清华周刊》上撰文,把这八千麻袋的清宫档案和安阳殷墟甲骨文、西域木简、敦煌汉唐写经一起,并称为近代中国文化的“四大发现”。下面说的尘封近300年的重要历史真象,就是从近年来出版的清宫档案中找到的。 一条康熙四十六年满文朱批奏折揭示:熙春园是皇三子胤祉赐园 2006年初,我校建筑学院郭黛姮教授告知笔者一条惊人的确凿史料:皇三子胤祉请求赐地建房的满文朱批奏折,证明熙春园是皇三子胤祉赐园。 图一说明:扫描自《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的胤祉奏折和康熙帝朱批全文 首次发现的这条尘封了近300年的满文奏折告诉我们,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皇帝诏准七位年长皇子在畅春园周围同时建造房屋。皇三子非常具体明确地说明了他所选的建房地点,并且要求工部员外郎佛保绘制图样,呈皇父阅览后,当年开工建造。 清朝当时之水磨村包括现校医院、原西大饭厅一带。1921年4月《清华周刊》“清华园与清华学校” 一文说,1913年建校初,校园土地新增了近春园和近春园西围墙外的南、中、北三段地块。中段水磨村地界,南起出水闸,北止于进水闸。胤祉所指的“水磨闸”,就在水磨村。“水磨闸东南”就是我们的校园。 乾隆年间,在水磨村北建成长春园。康熙朝时长春园东南是明珠的花园,自然也是“明珠子奎芳家”了。而这里恰好和清华大学校园相邻。 乾隆御制诗和清道光修史官吴振棫著《养吉斋丛录》都说,熙春园,俗称东园,康熙时即有之,有康熙时御书者。 不难得出结论,同时满足皇三子胤祉奏折里所有地理位置条件的,唯一可能的是清华的校园;康熙四十六年所建的胤祉赐园就是“康熙时即有之的”熙春园。而现在的清华园和近春园都是当时熙春园的核心部分。 胤祉奏折还说建园前这里是“空地一块”,不是我们过去听说的“明代废园”。 玄烨10次临幸熙春园,他人生最后的9年里有7年8次来赴寿筵 笔者查阅了《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的每一页,玄烨曾十九次幸皇三子胤祉花园进宴;而幸皇四子胤禛赐园的次数仅为十二次。其中临幸胤祉京郊赐园熙春园和热河狮子沟分别为9次和10次;而临幸胤禛的圆明园和狮子林则仅分别为5次和7次。但是,笔者查阅了《康熙起居注》,没有发现玄烨在熙春园驻跸和听政的任何记载,因此,可以肯定,熙春园不是康熙皇帝的行宫。 笔者最近从《四库全书》发现:“康熙五十二年恭遇皇上六旬万寿,普天同庆。皇子诚亲王胤祉等十三人率皇孙弘升等二十六人谨择吉日于万寿节前预祝遐龄,进万寿恭之觞。”“十三日,诸皇子设宴于皇三子花园,皇上临幸,是日诸皇子作斑衣戏彩之舞称觞献寿。” 十三位皇子齐集熙春园,为康熙皇帝六十大寿举办盛大寿筵和戏彩之舞(昆曲)。来熙春园祝寿的满16岁的十三位皇子是:诚亲王(胤祉)、雍亲王(胤禛)、恒亲王(胤祺)、淳郡王(胤佑)、八贝勒(胤禩)、九贝子(胤禟)、敦郡王(胤礻我)、十二贝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十四贝子(胤禵)、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禄)、皇十七子(胤礼)。每位皇子都献七言“万寿诗”三首。 康熙皇帝从60岁开始过寿。新的发现解开了一个更大的谜——康熙皇帝多次到熙春园和圆明园进宴,原来是赴寿筵。除了康熙五十七年因处于皇太后的百日服孝期,“命停止朝贺筵宴”外,从附表所示三月中旬可知,在康熙皇帝人生最后的10年里,9年接受了祝寿。其中,7年(8次)在胤祉的熙春园过寿,只有2年在胤禛的圆明园度过。这无疑是清朝熙春园建园200余年中的最大历史事件。 (http://news.tsinghua.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