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做任何事情,我以为作怪的主要是金钱名利。 ——潘际銮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邮人爱邮事,同气乃相求。玩物非丧志,方寸集千秋。”
我生于1923年,1942年1月在浙江省黄岩县立中学高中部毕业。当时,由浙江省教育厅派官员到浙江黄岩灵石举行全省高中毕业生的会考,我以第一名的成绩保送....
在这本书里,父亲引经据典,反复举例、论述,就是为了告诉读者和后人什么是西南联大的精神,这样的学校为什么行。我作为后代深受其影响,小时是熏陶,后来是有意吸纳,现在是自觉传承。
郑朝宗(1912-1998),福建福州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学系。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研究生,回国担任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专于....
近日“与古为徒——容庚的学术与时代”展览在深圳博物馆开展,展览以著名学者容庚(1894—1983)先生的学术和收藏历程为主要线索,旨在“揭示以金石学为代表的传统学问如何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发展生存,时代风气和学人的学术之间又是如何呼应和互为表里”(展览策展人、深圳博物馆李飞博士语)。展览的第三单元“学术交游”部分,公布了朱自清(1898—1948)先生致容庚信札一通,有助于深化对朱自清代理清华大学图书馆主任期间活...
11月10日,立冬三天,天空呈现大片的蓝。突然收到一条陌生微信:“我是周伯昆,我父亲是您父亲的好友周定一,请与我联系,谢谢!”周定一,我敬仰的大名啊,他是父亲在西南联大的同学,我曾随穆旦研究者李方拜访过他,至今还记得简朴公寓窗外可以俯瞰二环路上的车流。当老人一听说我父母的名字,那样惊喜的眼神,很快拿出一张老照片,给我指哪个是我爸,哪个是他。我一直遗憾没能最后送他老人一程,这下好了,和他的孩子联系上了。“您好!很希望和周叔叔的孩子们认识,见过令尊一面,非常敬仰。”
我和父亲有聊不尽的话题,那就是昆明。我们家是1938年12月随同济大学搬迁到昆明的,那年父亲33岁,正是如《神曲》开篇所写的,“在人生的中途”。第二年8月他就辞去同济大学的工作到西南联合大学任外国语文学系教授,一直工作到联大结束,1946年6月我们随北京大学复员回到了北平。在昆明住了七年半,其中有七年在联大度过,这七年,他在研究歌德、里尔克与杜甫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在创作上也出现了一个高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