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关于清华学堂首任教务长胡敦复

2013-03-04 |

孟凡茂(1979 自动化)

根据中美两国利用退还庚款办学的协议,19097月清政府的外务部和学部会同上奏朝廷申请设立游美学务处并筹建游美肄业馆。8月,外务部和学部派外部左参议兼学部丞参上行走周自齐为游美学务处总办,负责留美事务。19104月总办周自齐聘任胡敦复为游美学务处教务提调,负责游美肄业馆的招生和教学组织工作。1911年春,清华学堂开学后胡敦复就任首任教务长。

一、关于胡敦复接受游美学务处聘任的时间

有书籍称,190910月,第一批留美生赴美时,学务处会办唐国安和英文文案唐孟伦负责护送,胡敦复作为护送助理,陪同其弟胡刚复赴美。此批考生于190911月初抵达美国,唐国安等安排学生入学后,应该在190912月或19101月回到国内。如果胡敦复应聘了江南高等学堂的教职,就不可能作为护送助理赴美。

有文章称,清华学堂前身是清廷于1909年为庚款生设置的游美学务处肄业馆,“择其学行优美、资性纯笃者,随时送往美国肄业”。筹建之际,游美学务处总办周自齐特招留美生胡敦复回国,委以游美学务处肄业馆教务提调之重任。19098月至19116月,胡敦复在游美学务处遴选庚款生直接赴美留学,三批共180人。从史料知,胡敦复只参与了1910年第二批庚款留学生的考选与护送工作。

据赵元任回忆,作为第二批庚款留学生,赵元任等于19108月启程赴美,“三位领队陪我们放洋,他们是唐孟伦、严智钟(严智怡之弟)和胡敦复。胡先生在那些日子遇事指导我,他是康奈尔1909年毕业,比我早五年,他在南京江南高等学堂本部教书的时候,我在预料(江南高等学堂实际是一所专科学校,预科等于高中),只能偷听他讲课,这次我拜访他请他指导留学的事。我报告他我要学物理和哲学,惟当局重视实用科学,于是我要学电机。他解释给我听纯粹科学和实用科学的区别,最后我在大学主修数学,但是后来在研究院转修哲学。”赵元任不只一次谈到偷听胡敦复在本部的教学,应该是可信的。赵元任1907年入江南高等学堂预科,1910年春毕业,19104月赵元任来到北京准备庚款留学考试。胡敦复1909年夏自康奈尔大学毕业,他在江南高等学堂的任期也就只有1909年秋-1910年夏的一个学年。

据《清华大学九十年》,19104月总办周自齐聘任胡敦复为游美学务处教务提调。

由以上资料推知,1909年夏胡敦复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回国后在江南高等学堂本部任教。19104月胡敦复接到游美学务处教务提调的聘请,约在6-7月间到游美学务处履任。胡敦复参与了1910年第二批直读留学生的考选工作,与学务处英文文案唐孟伦等护送70名考生赴美,并对学生的就读学校和专业的选择给予了认真的指导,大约在191012月回到北京。19111月游美肄业馆更名为清华学堂。作为学务处的教务提调,胡敦复参与了学堂开学前的筹备工作。1911330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正式开学,25岁的胡敦复成为清华学堂的首任教务长。

二、清华学堂的开办及办学宗旨和目标

190810月,清政府外务部制定了《派遣美国留学生的章程草案》,草案对外务部所设培训学校作了具体的规划,除在北京设立外,还计划在天津、汉口、广州开分校。“第一年就要派出的学生将培训六个月,以后派出的学生将培训一年。在此期间,将对学生的品行和能力进行仔细考察,只有表现令人满意得到学生将被派往国外。”但这个草案未能落实,因建立培训学校推迟,第一年(1909年)和第二年(1910年)派出的学生都是直接考选的。19097月,外务部和学部会同上奏折《收还庚子赔款遣派学生赴美办法大纲事》,其中说:“拟在京师设立游美学务处,由外务部、学部派员管理,综司考选学生,遣送出洋,调查稽核一切事宜。并附设肄业馆一所,选取学生入馆试验,则其学行优美,资性纯笃者,随时送往美国肄业。”9月,清政府把清华园拨给游美学务处,作为游美肄业馆的馆址。

19103月游美学务处呈文外务部,提出考选留美学生办法及肄业馆的开办计划。呈文称肄业馆学额扩充至400名。“本年考取诸生拟一律先令入馆,视其学力高下编归高等、初等两科,分班教授。入馆三个月后,举行甄别,除择取学行尤为优美者遣派游学外,其有实难造就者,则令退学,考试及格者,仍行留馆,以宏作育。”因肄业馆建设未完,开学计划又推迟了。

191012月 游美学务处呈外务部、学部,提出:将游美肄业馆“定名为清华学堂”;该馆“学额推广至500名”;“该馆高等、初等两科各设四年级,并于高等科分科教授,参照美国大学课程办理,庶将来派遣各生,分入美国大学或直入大学研究科”。 “未经派往各生,在馆毕业,亦得各具专门之学,成材尤属较多。”该呈文中对学堂的办学目标提出了较高的水准,即高等科毕业生应达到大学预科或本科毕业生的水平。19111月学部批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为与普通中学堂相一致,学部要求将初等科改称中等科。

19112月游美学务处制定了《清华学堂章程》。章程规定:学堂“以培植全材,增进国力为宗旨”,“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 学程“设高等中等两科”,“两科八年通修功课以学分计”;高等科“注重专门教育,以美国大学及专门学堂为标准”,“中等科为高等科之预备。”对于欲深造的学生,章程规定:“高等科毕业学生,更志求高深之学者,分设专科以应之。”

对于这个章程,胡敦复应参与了起草工作,特别是关于学堂为高等科毕业生开设专科(即今之大学专业课)的计划,体现了胡敦复的办学思想。《吴宓日记》曾记述:“胡先生原办法,则以此之高等科直当入美之大学,欲为中国办一高深完备之学堂。”叶企孙在1968年的《交代材料》中也提到,“原来在宣统三年(1911),清华教务长胡敦复就有开办大学班的企图,因被美国教员反对而行不通。胡不久即辞职。”

三、胡敦复的教学计划

19112月的《清华学堂章程》中课程规划的制定应是教务提调的胡敦复的分内工作。章程规定:学程“设高等中等两科”,“两科八年通修功课以学分计”;高等科“以美国大学及专门学堂为标准”,“中等科为高等科之预备 ”。“本学堂学科大别为十类:一、哲学教育类;二、本国文学类;三、世界文学类;四、美术音乐类;五、史学政治类;六、数学天文类;七、物理化学类;八、动植生理类;九、地文地质类;、体育手工类。” “每类学科功课分通修、专修二种,通修种期博赅,专修种期精深。”

两科八年通修功课以学分及,列表如下: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八

总分

第一类

4

第二类

16

第三类

26

第四类

4

第五类

16

第六类

22

第七类

8

第八类

12

第九类

8

第十类

8

学分

18

20

18

18

17

17

11

7

由于是清华学堂的首次开学,中等科和高等科各采用一套试卷一次招考四个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年龄差别,文化程度的差别给教学工作的安排出了难题。胡敦复根据这种情况在国内首次采用了选课制。选课制有别于通常采用的年级制,是一种分组教学形式。学生没有固定的年级,课程安排打破中等高等科的界限,按各个学科课程的深浅程度分成级别,同时依据学生所掌握知识的程度安排在相应的级别就读。胡教务长把全学堂的通修课程分成十大类,按课程的难易程度,确定了八个级别,对应中等科至高等科的8个年级,每个级别再分为上下学期。通过对学生测试,给学生安排相应难度的课程,为每位学生制订一张课程表。在课程表上用数字和符号代表各个级别和班次的课程,如数学6b2,表示六级数学下学期第2班课程,英文4a1,表示四级英文上学期第1班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课程表和学堂统一的各科教室安排表,到相应的教室上课。

从《吴宓自编年谱》也可印证当时的课程设置,胡敦复将全校课程,依照难度分类,例如:英语有订立英文一、英文二,数学有数学一(笔算)、数学二(初等代数)、数学三(平面几何)、数学四(立体几何)、数学五(平面三角)、数学六(高等代数)、数学七(解析几何)、数学八(球面三角)等,由浅入深,由易及难,颁布全校课程表。每门课程标明授课老师、上课地点与时间以及参考书目等。学生经过老师口试而不用分班考试,被制定修习不同难度课程。这是一种效率较高、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办法,类似现在通行的大学选课之法。但该计划,给数学安排了过多的课时,且选择教材偏深,遭到了美国教员的反对。

从《吴宓日记》读到,1911331日,吴宓领取了“课业总表及修业时间表。”并称:“此校于学生不定班级,惟将各学科别为若干等级,而视各生于各科已有之程度优劣如何,定其入该学科时班次之高下。故一人往往于国文班次甚高,而英文则反甚低。”吴宓的英文为2b,即中等科二年级下学期程度。他自己觉得是“吃亏亦已甚矣”。但数日后的日记写道,“今入此此校,目睹他省学生有年龄幼稚而英文程度极深者颇不乏人。余班次之分,英文列在2b,极为低微。乃上课数日,终朝温理课本,殊觉费力。”当时吴宓是陕西宏道高等学堂的优秀毕业生,年龄已17周岁,与12-13岁的儿童一起上课,吴宓认为是大失颜面了。但吴宓的物理课为1a3,与第一格学生同上,达到高等科的程度。

191447日《清华周报》“清华阳秋”栏记述:“方范静生(范源濂)先生之长斯校也,百事草创,诸费筹划,然而佐之以胡君敦复规定教务,分析级次,按照全校人数,都为百有余班,而沿用一格二格之名。”如此之多的教学班,面临课程安排、配备教师、安排教室、升级考试等具体问题,实际操作起来绝非易事。

四、美国教师关于教学的意见

在建校之初,游美学务处委托“美国和加拿大大学校际间基督教青年会(YMCA)”选聘合适的教员。负责此事的约翰• 墨特先生担任基督教青年会(YMCA)的秘书多年,与美国有良好资质的教师组织有密切的接触,并且有必要的办公场所。经过缜密细致的选聘,第一批教师17人于19112月抵达北京。这批教师中有Richard Arthur Bolt(校医),Carroll B Malone(授历史),Ernest Ketcham Smith(授英文),Peter Irving Wold(授物理),Julia Pickett(授历史)等,来清华前已在美国大学或中学任教,有一定的教学和学校管理经验。

Peter Irving Wold网站上读到,因Wold在康奈尔大学曾指导过胡敦复,有师生之谊,所以教务长胡敦复任命Wold任物理组长。此说在校史文献中尚未查到。据《清华大学校史稿》,Wold主张多读英文和美国文学、美国史地,少学理科课程,与主张多学理工科课程的教务长胡敦复意见分歧。后来,美国公使出面干预,使教务长胡敦复被迫辞职。为什么美国教师不主张修高深的理科课程,是有理由的。因为当年夏季就有一批学生赴美,在学堂只有2-3个月的时间,提高英语程度,熟悉美国文化,准备选拔考试是当务之急。应该说,派遣留学生赴美留学是中美两国政府的教育合作计划,双方都有责任使之得到落实。美国使馆必然对本国所派教师有交代,其主要任务就是为美国大学选送合格学生。所以在开学后的一段时间,教务长对留学选拔考试没有具体安排,让美国教师大为不解,所以才有投书美国使馆之事。同时美国教师们也向学堂提出建议,

这个建议大约在19114月底5月初提出,具体内容是:

1)课程设置须符合进入美国大学的要求。”(直到此时,所设课程根本没有考虑这一目的);

2)对于上述要求,应近早通知学生,并予以重视。(在此之前,学堂决策一直犹疑不定);

3)立即采取措施,全力准备(选拔考试),以使更多高等科学生于本年秋季升入美国大学。”(教务长的政策似乎要阻止完成此关键目标);

4)教师密切参与对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学校工作的安排。(直到此时,学校没有召开教师团体会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大多由教务长个人制定,并以中文公布。只是在认真交涉后,才将译文交给美国教师。教务长排定的所有教学工作根本不与教师商量,而且所设课程极不协调。)”

应该说这些建议是合理的。由于前两次庚款生考试录取的学生均未能达到中美协议中派送100学生的名额。清华学堂高等科学生有130人,中等科有300余人,若能在2-3个月的培训后有更多学生通过选拔考试,是外务部和美国驻华使馆所期望的。从各自政府遵守协议的角度讲,学堂也应该把准备留美考试作为首要任务,胡敦复的教学计划显然背离了这个首要任务,自然要受到美国教师的质疑。

另外,美国教师还认为,“第一任教务长是个年轻人,刚从美国大学毕业不久,他在学生时代,成绩名列前茅,尤善数学。但他缺乏实际工作能力而且在管理学校方面毫无经验。显然,这位没有经验的教务长既不打算与美国教师合作,也没有办法激励教师的信心完成教务工作。他的第一个课程安排,数学内容过重,使其他课程课时不足。事实上,这个课程安排几乎把英语教学挤到第二的位置上了。他还有一个愚蠢的想法,开世界语,他把这所新的教育机构称为“La Kolegio de Juna Hinujo”(世界语:青少年学校)。美国教师曾委婉而礼貌地探寻教务长对学堂发展的一些想法,结果令人失望。”

胡敦复辞职后,学务处代理总办颜惠庆与学堂监督范源濂主持了在清华学堂举行的1911年夏季的留美考试。参加了这次考试的高等科学生罗邦杰后来回忆说:“最终甄别学生采取何种方式,当时传说纷纭。有的说是学分制,有的说是年级制,莫衷一是。在此关键时刻,外交部派了颜惠庆前来办理解决。他接洽了美国教师、学堂等各方面后,提出本届清华学堂学生仍按第二批考选学生方法在清华学堂考试,及格者派送赴美留学,以后就照此执行。录取留美学生59名,第一名黄国栋最末一名张景芬。”实际上,本年考试采用了平时排名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的方法。

五、关于胡敦复辞职

1911511日 清华学生中传说,教务长已由美国教师担任,胡敦复辞职,已不来视事。据《吴宓日记》记述:“本堂所聘之美国教员,学问浅薄。数学稍高深,即不敢教授。而几何一科,亦嫌艰深,日前请教务长为换课本,言此本我力不能教授。教务长未之允。”吴宓认为,“胡教务长学问高深,品行完善,办事周密而妥协。”由此推知,胡敦复在当年510日之前辞去教务长之职,其在教务长任上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512日,总办周自齐召集各室室长开会,通告胡敦复辞教务长事及新聘张伯苓继任教务长。总办周自齐谈了对胡敦复的意见:“胡先生为人才学极富,且就任以来办事亦极有条理,但诸种举动皆嫌过于专制,自拿主意,不与众商量,所以同那些美国教员狠不和睦,而且性气高傲,连我们总办、监督全莫有放在眼中,众职员亦不喜他。”周氏一席话,暂且不论对胡敦复办事能力的肯定与对其不免专制有所批评。后面“同那些美国教员狠不和睦”一句,却是真正道出了胡敦复去职的原因。由于课程规划不易操作,也就会使“众职员亦不喜他”。

周自齐还说,“因为那些美国教员,时常竭力运动充当职员。非特想当教务长,并且总办、监督之位置,亦谋窃据,居心已久,屡示其意。”“假如将来教务长同我们闹决裂了,他们必出来干涉,说中国办不成事,还是给我们办理。他那时硬来要求,我们却无法抵制他。所以我与胡先生商量:与其决裂冲突于后日,何如和平撒手于当时。胡先生也明白这个意思,愿意告辞。”

胡敦复辞职的表层原因是与美国教师在课程选择及难易程度上的分歧,深层的原因,胡敦复的理想是把清华学堂办成与江南高等学堂相当的高等学堂(即今之专业学院或大学),而清政府外务部和学部以及美国使馆的主旨是清华学堂首先是留美预备学校。总办周自齐与胡敦复谈话,讲美国教师总想找机会取代中国人主管学堂,应该避免与美方教师产生直接矛盾,不让美国人乘机左右学堂管理权。总办周自齐欲以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胡敦复知其办学理想无法实现,也就只有辞职了。5月上旬胡敦复并未等新教务长到任,离开了清华园。515日。因新聘教务长张伯苓不能立即到任,由学堂监督范源濂代理教务长。

据《吴宓自编年谱》中说,19116月初(应该是5月初),美籍教师向中国外务部提出:“胡敦复教务长不能与美国教师合作,应即撤换。”外务部以清华为美国退还之“庚子赔款”所办敢不听从,立饬令胡敦复“自请辞去清华教务长职”,而改聘天津私立南开中学校长张寿春(伯苓)为清华教务长。

19118月,新教务长张伯苓到任,废止了选课制,采用按年级分班教学,重新选择教材,比之此前,降低了难度。同时,修改《清华学堂章程》,改变学制,中等科改为五年制,高等科改为三年制。删去原章程中“高等科毕业学生,更志求高深之学者,分设专科以应之。”等条款。

191299日《民立报》的评论说:“胡君前主持清华学校教务,力主按科分班,以权限不专,未行其志。至今清华学生犹思之。”学生的观点应难免偏颇,在作为留美预备学校,清华的教学重点放在英语和美国文化上是很正常的,学生将要到美国学习5-6年,若想顺利进入美国大学学习,那些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就胡敦复的教学计划而言,因其在实际操作上的困难,在日后胡敦复自办的大同学院及大同大学中也未继续贯彻。 

附录 胡敦复小传

胡敦复(1886-1978)。189710月,胡敦复入上海南洋公学刚设立的外院学习。1898年春,南洋公学成立中院,他即考入中院学习,至1901年中院毕业。时值南洋公学新设特班招生,胡敦复又被选入,其时,蔡元培为南洋公学特班教习。1903年,在南洋公学执教的蔡元培商请在徐汇公学的马相伯开办学校,教授西学。胡敦复从马相伯学拉丁文。随后,胡敦复也转入震旦公学读书,未待毕业,时值两江总督端方在江南学校挑选出国留学生,经过考试胡敦复被选中。1907年由遴委候选道温秉忠护送赴美,胡敦复入美国康乃尔大学主修数学,同时兼习文理多科,仅两年时间就学完了规定课程的学分,在康乃尔大学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09年夏回国,在江南高等学堂本部任教。19104月胡敦复接到游美学务处教务提调的聘请,参与了1910年第二批直读留学生的考选工作,并护送70名考生赴美。19113月清华学堂开学,胡敦复成为清华学堂的首任教务长。5月因与美国教师产生矛盾且办学思想无法实现胡敦复提出辞职。

1911年夏,胡敦复与一批主要来自江南地区的教员朱香晚、顾养吾、、顾珊臣、周润初、等成立“立达”学社胡敦复任社长。19123月在上海肇创办大同学院,自任院长,以后逐步成立文、理、商各科及附属中学。1922年,经北洋政府核准改为大同大学。同年,中国科学社首次成立董事会,胡敦复成为九人董事会成员之一,1927年任大同大学校长,同时兼任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数学系主任。1935年,胡敦复当选为中国数学会首届董事会主席;1941年,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遴选首批部聘教授。1950年代应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之聘,任客座教授,1961年冬退休。1978121日,胡敦复因心肌梗塞逝世,享年92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