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第二炮兵某导弹旅发射一营硕士连长李建华——执着选择实现华丽转身

2015-12-25 | 彭永熬 韩承峰 杨永刚 | 来源 《解放军报》2015年12月23日 |

“出彩清华人”“最美导弹兵”,在第二炮兵某导弹旅,这是官兵对发射一营硕士连长李建华的赞誉。

头顶名校光环的李建华,曾5次夺得旅专业比武擂主,领衔的科研项目获国家专利,他还是旅军体运动会上的“百米王子”。

面对赞誉,李建华显得异常平静。他说,人生要面对许多选择,只要选择了,就要义无反顾、风雨兼程。

李建华(左一)与连队二级军士长杨凡共同研制某型插头维修箱。辛培虎 摄

2006年夏天,李建华成为山东省潍坊市高考状元,清华大学向他伸来橄榄枝。填报志愿时,两个选择摆在面前:一是以普通学生身份攻读学位;二是报考国防生将来到部队发展。

当年,全国省市高考状元报考国防生的还不多,许多家庭都期望孩子能在社会大舞台上干出一番事业。但李建华却意志坚决:进清华圆了大学梦,国防生能圆军旅梦。他的决定得到祖父和父亲的鼎力支持:解放战争时期,祖父那一代人用小推车推出了解放军的胜利之路;与共和国同岁的父亲,更是对军人有一种难言情结。

走进清华园,李建华深知要想在部队有一番作为,没有过硬的本领不行,知识才是立身之本。大学四年,他一心扑在学习上,先后3次获得奖学金,还参与了一个列数据库软件研发。毕业时,他拿到了保送本校研究生的通行证。

保送研究生意味着能够一股脑儿拿到博士学位,这对农村学子来说分量极重,家人也劝他继续留校深造。

然而,当得知第二炮兵工程大学首次来校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消息后,李建华怀着对导弹部队的憧憬,在一片惋惜声中,放弃了保研资格,毅然加入导弹方阵。

身在军校,目光高远。读研期间,李建华如饥似渴汲取导弹知识,很快成为同批学员中的佼佼者,2次被评为优秀学员,参与研究的项目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毕业分配,他完全可以选择留校任教或者进入科研院所工作,但他却在众人的惊诧中,递交了到一线作战部队的申请书。

2013年,李建华跨越青山绿水,穿过繁花密林,从大都市来到了“开门见山”的某导弹旅驻地。

新学员报到分配,李建华被推荐到相对轻松的岗位,他再一次说了“不”。李建华说:“选择来山沟,就是为了亲手把导弹送上蓝天。我要到发射营学最难的专业!”最终,他被分配到专业系统最多、内容最繁杂的发射一营控制连担任排长。

初任排长,专业不对口、生活不适应、工作不熟悉,各种“拦路虎”接踵而至,李建华的建功之路荆棘丛生。

但他深谙“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事事敢为人先,以超前一步的工作标准要求自己。凭借丰富的知识积累,李建华很快掌握了导弹专业学习门路,担任排长没多久,就在全旅专业比武中获得军官组第一名。

那年,正值旅大力开展实战化训练,李建华带领全排官兵夙夜鏖战,经过反复试验和大量数据对比,接连破解多项训练难题,探索的训法战法被全旅推广。因工作成绩突出,任排长仅一年,他就被破格提拔为连长。当年,作为扎根一线部队的优秀学子,李建华获得了清华大学“廖凯原奖学金”,并受邀回母校演讲。

一次实装操作,李建华发现某插头无专用维修工具,手动操作效率低,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和连队二级军士长杨凡研制出某型插头维修箱,弥补了该型插头拆卸维修的空白,被总装备部列为装备维修改革计划重点项目。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从壮志满怀的青年学子到担起强军重任的导弹连长,李建华矢志打赢建功基层,逐梦强军将满腹才华化作啸天剑气,一次又一次的执着选择,让他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