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刘伯民:扎根红色热土 助力乡村振兴

2021-11-23 | 来源 公号“工信群团”2021-11-19 |

刘伯民,2010年进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2014年免试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化工系生态工业研究中心朱兵教授,研究领域为资源效率和循环经济。曾任化工系团委书记、党委学生工作组组长;曾获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2019年博士毕业后,入职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20209月赴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新圩村开展基层锻炼,任新圩村党总支副书记。

刘伯民

经过一年多的驻村工作锻炼,刘伯民黑了,也瘦了。他笑着说这是基层带给自己的改变。谈起在新圩村工作的经历,他的眼神始终坚定而自豪。

主动选择到新圩工作

新圩村位于赣州城区西南角,村庄规模很大,占地8.53平方公里,有20个村民小组,共8784022人,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人力资源基础,是典型的城郊融合村庄。但是这里地处两区交界,交通闭塞、经济薄弱,村民以打零工为主,邻里纠纷较多、信访举报数量居高不下。近年来,村庄发展停滞不前,2019年曾因脱贫攻坚不力被区政府“黄牌警告”,2020年被区委认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为什么来到新圩村?刘伯民坚定地说这是自己的主动选择。基层锻炼之初,他向地方政府申请,希望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他觉得到落后的地方,更能够发现问题,更能够做些事情。

来到新圩村后,他带领村干部们凝心聚力,绘制发展蓝图,并逐项付诸实践:对内服务群众,解决村民实际困难;对外争取资源,引入乡村振兴项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圩村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初步成效。

党建引领,摘掉“落后”帽子

初到新圩村,刘伯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努力摘掉“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乡村振兴事业才能落地生根。过去,村党支部议事决策作用偏弱,党员对村里工作漠不关心,甚至带头抵制;党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基础党务也不够规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了提升党员的积极性,他逐户走访党员,关心党员思想生活,倾听党员意见建议,努力提高党员参与村庄事务的热情。

同时,刘伯民带领村干部一起精心组织开展支部活动,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开展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宣讲,并且邀请镇领导、知名律师、乡村作家现场讲课。建党百年之际,新圩村“颂党史·感党恩”特色活动被区融媒体平台专题报道。在一些重点工作中,党员干部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帮助村两委打开局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圩村党总支顺利摘掉“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逐渐成为乡村振兴事业的主心骨和坚强战斗堡垒。

在主题党日活动中发言

服务民生,“有困难找小刘”

刚到村里不久,一位村民酒后来村委会反映情况,言谈间始终拿着手机录像拍摄,态度也始终保持对立。刘伯民劝说村民放下手机、慢慢商量,不想对方言辞却更加激烈,生气地说“看我打你两巴掌”。刘伯民之前就听说村民对干部缺乏信任,但这件事还是让他深受触动。

第二天,他和干部一起去村民家中了解情况,原来是前些年修路封住了村民家化粪池的排气孔,多次反映未果,只能选择酒后到村里闹事。了解了事情原委后,他们对该村民进行了教育和安抚,并且立即找人帮忙打通了排气孔。村民看到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不满的情绪逐渐化解,对村干部也增添了信任。

后来,一有空闲时间,刘伯民就要在村里转转,询问村民家中是否有困难需要解决。有一次一位老大爷到村委会点名找“刘博士”,原来是房屋确权登记遇到了困难。刘伯民立即带上村干部到大爷家中实地查看,老人家翘着大拇指对他说“大家告诉我,有困难找小刘,果然有用!”,那一刻刘伯民感到了莫大的幸福。

在田间走访村民

乡村振兴,新圩旧貌换新颜

刘伯民认为,要想改变村里的面貌,最根本的还是发展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经过调查研究,他为新圩村制定了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提出了“一条路,两个点,三个产业”的重点任务,获得了村干部的一致认可,并且努力付诸实践。

要想富,先修路

新圩村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交通不便。村庄被京九铁路和绕城高速穿过,还有一条河流环绕,出行非常不便,每天早晚拥堵严重,大型车辆无法进出。要想开发土地资源,激发村庄发展活力,需要新建一条入村主干道。新路线的地理和交通环境很复杂,而且需要和隔壁新区协调对接,工作难度很大,村民盼望了很久,却始终难以实施。

为了修路,一年时间里,刘伯民跑遍了区里所有的相关部门,带着设计团队数易其稿,又到高速公路管理局、隔壁新区反复沟通争取。终于,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新圩村新的主干道获得了立项批复,设计、资金、土地等问题也都逐个解决。目前,距离施工还需要拆迁一栋隔壁新区的房屋,经过协商,已经列入了拆迁计划。工作期间,刘伯民还申请扶贫资金为村里修建了一座钢架桥,方便村民出行。

架设桥梁方便村民出行

环境美,笑开颜

人居环境也是新圩村的一个短板,过去存在垃圾随处堆放、污水随意排放、私搭乱建严重、水塘污染、水渠堵塞等问题。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刘伯民帮助新圩村争取到了农村环境整治示范项目,选择两个村组作为示范点,硬化道路、美化墙面、清理池塘、疏通水渠,大幅改善了人居环境,并建立“门前三包”“定期评比”等机制,改变村民的不良习惯。两个示范点发挥了较好的示范效益,村里人居环境显著提升,新圩村获评2020年区人居环境整治先进村。

宋屋组人居环境整治前后对比

产业兴,万事兴

考虑到新圩村距离城区较近,具备区位优势,刘伯民提出了发展特色农业、休闲文旅、电商物流三大产业的工作计划。这个计划实施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土地流转对村民是新鲜事物,大家都不太情愿,工作进展非常缓慢,如果年底前不能完成,年后雨季来临,农机设备无法作业,错过农时可能就得再等一年。那段时间刘伯民常常急得睡不着觉。他和村干部一有空就去村民家中做思想动员,到田间地头宣讲政策,渐渐地获得了村民的支持和认可,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将自家撂荒田地流转给村集体开发利用。

经过刘伯民和村干部共同努力,新圩村产业振兴的基础得到了巩固发展,在特色农业、休闲文旅、电商物流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流转撂荒耕地90亩,与企业合作建设草莓采摘基地,年均可实现增收10万元。努力解决村里农家乐经营遇到的困难,帮助农家乐持续发展。引进一家物流企业投资建厂,年均可实现村集体增收30万元,第一年额外赞助20万元。通过发展产业、招商引资,新圩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连年提高,由2019年的8.5万元,到2020年的28.2万元,预计2021年将超过50万元,乡村振兴成效初显。

流转撂荒耕地发展特色农业

调查研究,小村庄也能分析大问题

“来到基层能够接触到很多第一手资料,是系统深入了解农业农村工作的好机会。”刘伯民在工作之余,坚持开展一系列调查研究,调研的题目在来之前就有了初步设想:距离国家第一轮土地承包已经过去四十年了,农村土地的分配现状是怎样的,应该如何调节;过去农村为社会发展贡献了大量劳动力,当前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现状是怎样的,未来将如何发展;基层治理的资源又是如何分配的。

在基层,他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阅读了费孝通、温铁军等学者的著作,仔细调研数据,广泛走访村民,对新圩村的土地、经济、人口等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形成了一系列调研报告。这些报告获得了区主要领导的肯定,被印发给区领导和区直部门参阅。

调研村里人口情况

青年说

我很珍惜来到基层锻炼的机会,很享受乡村工作的过程。这里一年四季是那么明晰,春天会见到很多小猫小狗,夏天四处绿意盎然,秋天能看到稻浪滚滚,冬天挂满了板鸭腊肉,会和村民逐渐熟络起来,走到哪里都有笑盈盈的脸和热腾腾的茶,脚踩在泥土里,工作留在大地上。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坚持人民至上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基层锻炼让我锤炼了为民情怀、站稳了人民立场。我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用勤劳和智慧推动着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我深刻见证了,党带领人民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历史进程;我深刻体会到,服务人民群众应当是我们每一个党员终身的使命和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干部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作为一名工信青年,很高兴能够来到赣南原中央苏区这片红色热土,为革命先烈的后代建设家乡;很荣幸能够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让自己的青春焕发出别样光彩。感谢部里的关心,感谢地方政府的关怀,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照,我会继续努力,为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 |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


相关新闻

  • 072022.05

    国家乡村振兴局 民政部关于印发《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乡振发〔202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乡村振兴局、民政厅(局):为深入贯彻落实《民政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国家乡村振兴局、民政部制定了《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国家...

  • 132021.09

    贵州校友会走进清镇 看望驻村校友 赋能乡村助力教育振兴

    9月11日,在贵州校友会副会长鲁斌、谢瑞屏、陈淑兵的组织带领下,贵州校友会30余位校友走进清镇看望王和瑞(王庄乡小坡村)、李海平(流长苗族乡凹河村)两位驻村校友,并与流长苗族乡党政领导就乡村振兴工作展开座谈交流,为凹河村小学捐赠学习体育用品,赋能乡村助力教育振兴。

  • 222023.03

    老有所学:开发碳中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伟业

    六十年前入校,毕业工作后,我感受最深的是清华的学风:坚持继续学习,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浓厚学习兴趣和高效学习方法。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经常举行有关论坛。我在线上参加了第六期碳中和技术路线展望论坛。院士们介绍了很多最新的碳中和技术路线,如工业节能减排技术、零碳建筑技术、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利用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等,听后很受启迪。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中之重是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 282022.10

    港青汤振威: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基层这一年,给我上了一堂宝贵的农村实践课,真正参与到国家乡村振兴中。”扎根西北乡村一年多,香港青年汤振威(2018级硕,社会科学学院)感慨颇多。今年35岁的汤振威本科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前就与人合伙创业成立资讯科技开发与顾问公司。公司发展稳定后,他又选择到清华大学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时,他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以选调生的身份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自然资源局工作。“我所有决定的出发...

  • 282022.10

    格勒巴桑:投身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在海拔4000多米的一片天然牧场上,一群头黑身白的小羊在阳光下惬意吃草。这些羊的耳朵上都挂着一个贴有二维码的小吊牌,用格勒巴桑(2003级机械)的话来说,这是岗巴羊的“身份证”。

  • 312021.12

    村里来了“宝”,村民都说好——清华大学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站”建设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镇初家村,来了一位清华博士,叫李久太(2005级博,建筑学院),初家村的男女老少都亲切地唤他为“久太博士”。这位“久太博士”可不一般。他拿过德国工业设计红点奖,是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的设计者。如今,他最引以为傲的身份是“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文登站地方站长”。“乡村振兴的五大振兴,首要的就是人才振兴。”2017年,“久太博士”把自己的设计梦“种”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跟随他的脚步,...

  • 252023.06

    河南校友会乡村振兴工作站交流座谈会举行

    2023年6月22日,清华大学河南校友会乡村振兴工作站交流座谈会在校友会会议室召开,校友会副会长乔世豪,理事熊慧萍,办公室张培、李少楠,以及驻村校友宋赟、郜酾琪、李文达、王俊钊、崔轩、曾子悦,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郭浩田、赵大琦、张君瑾、高成善、李宜真参加座谈。乔世豪副会长代表校友会对乡村振兴工作站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他首先将校友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历年来的大事记等情况向与会人员做了介绍,让大家对校友会...

  • 292020.10
  • 222020.10

    俞逸晨:在乡村的泥土中深耕

    俞逸晨,清华大学2015级本科生,现任南涧县西山村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本文为俞逸晨所作的当地脱贫攻坚的现状回顾及参加驻村扶贫工作的心得体会。时间就像一支芝诺的箭,离弦后看似时时刻刻没有变化,但实...

  • 132023.07

    乡村振兴 青年先行∣2023“友谊杯”高校驻陕校友会云集山地越野赛成功举办

    仲夏的云集生态园色彩斑斓,万亩槐林,绿荫满园。来自全国和本地27所知名高校驻陕校友会,以及10余个校友企业的六百余位校友、运动爱好者和家属,于7月1—2日齐聚“大美槐乡”永寿云集生态园,参加“乡村振兴 青年先行”——2023“友谊杯”高校驻陕校友会云集山地越野赛,畅享长跑运动带来的欢乐和激情。数百位运动员汇聚永寿云集生态园2日上午,在极具关中特色的永寿大鼓和洋溢青春气息的啦啦操表演中,越野赛拉开了帷幕。永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