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有“三宝”:校训、校园、校友。我们一进清华门就生活在这三宝当中。出了清华门,毕业来到社会上,则更多地在“校友”之宝中生活。我1985年调入江西省科学院从事精密光学仪器研发工作。一到南昌正赶上江西清华校友会名誉会长陈癸尊副省长主持江西全省1985—2000年科技规划及1985—1990年五年江西科技发展计划调研和制订。我代表江西省激光学会负责激光高新技术在江西发展的十五年规划和五年计划制订。我们几乎走遍了激光相...
王曦(左)在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在中国,如果提到高端硅基SOI材料研发和产业化,业内人士都会提到一个名字——王曦。王曦,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半导体材料学专家,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高端集成电路衬底材料的主要开拓者和领军人物。3月23日,52岁的他在上海科技奖励大会上获得了2017年度科技功臣奖。起航:产业化先要有中国的核心SOI技术1996年,博士毕业后的王曦前往欧洲最大的离子束材料研究...
唐宝心(1915—2001),原名“唐宝鑫”,北京通县人。1932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经济系,1936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抗战开始后辍学,与8位清华校友一起,于1938年5月创办贵阳清华中学,先后任教师、校长,前后共十年时间。1947年赴美留学,1950年回国。改革开放后,任天津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
2021年是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作为“文化大革命”期间入学的工农兵大学生,由衷地感谢清华大学,感谢所有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我是1974年9月份入学的,从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六团...
1999年,国家颁授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如今仅有3人在世:92岁的孙家栋,92岁的周光召,年纪最大的,今天满100岁。他就是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王希季。
苟荣隆(1958机械)2004年5月,当年清华同窗聚会母校。欣闻一些学兄工作生活经历和体会,倍受感动;深信在充满激情和风浪的年代,诸君都勤奋坚毅地为国为民做出卓越贡献;并甚望使之成为吾等共同宝贵精神财富。我属凡人,愿以拙诗一首奉献众友,抛砖引玉,共享幸荣,互为激励。苟荣隆学长(左2)1998年和学友相聚荷塘池畔一当年心气一片丹,投笔从戎在尖端(1)。狼山额旗忽不显(2),酒泉东风奏新篇(3)。十周国庆京备战,夜...
在先进核能技术研发的征程中,王大中一干就是几十年。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教育家王大中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大中带领研究团队走出了我国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的成功之路。同时,王大中也是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清华大学原校长,对我国人才培养做出突出贡献。一生为核 一生为国20世纪60年代,北京昌平南口燕山脚下聚集了一批年轻人。在当时起点低、基础薄弱的困难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