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一段难忘的跨国友谊

2008-06-24 |

施能民(1958电机)

1956年,正当我读大学三年级的阶段,课余时间参与学校团委和学生会的工作。领导上分配我担任学生会与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在清华大学的留学生联络员。具体任务是代表学校关心和帮助这两个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留学生在清华大学留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要求和困难,及时地向学校有关领导部门反映和解决问题。

从左至右,越、朝、中(作者)三国清华学生

在学习上,我们给这两国留学生所在的班级派学习优秀的中国同学和他们结成互帮互学的对子。朝、越两国留学生都觉悟到他们所肩负的学习使命,学习上非常刻苦认真。他们不仅要学习新的科学知识,还要克服语言上的难关。最令他们头疼的是给他们授课的老师讲得是带有中国不同地域方言口音的国语,和他们在我国语言学院所学的标准国语语音有很大的差别。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听不懂,一堂课下来的笔记本上只记下老师在课堂黑板上画的几张图而已。他们非常焦急,这时同班的中国同学在课下耐心地帮他们补习,请辅导老师给他们仔细地答疑。

生活上校学生会定时派人到留学生食堂了解他们的膳食情况,下宿舍对每位留学生问寒问暖。节假日组织中、朝、越三国同学一起到北京的风景名胜郊游联欢。记得有一次,我们在颐和园昆明湖上泛舟荡漾。我们一起高唱《东方红》、《金日成将军之歌》和《胡志明之歌》,歌声表达了我们对各国国家领袖的无比热爱和崇敬,歌声表达了我们三国人民曾经遭受的苦难和今天在各自国家共产党或劳动党领导下翻身做了主人的幸福喜悦心情。泛舟上岸后,我们又在佛香阁前的草坪上翩翩起舞,以各自民族风格的舞蹈展现出三国人民勤劳、勇敢、乐观和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风貌。

记得我们还组织过一次三国同学的足球友谊赛。朝鲜同学凭着个子高大、球艺娴熟和配合默契夺得冠军。比赛中有一个有趣的插曲:他们朝鲜队员比赛中有人受伤需要换人,有一位朝鲜同学来不及换上运动服穿着一身崭新的西装革履义不容辞地匆匆上阵,获得大家一片掌声。

相对而言,越南同学生活比较艰苦,他们每人只有一套西装,按规定只能在越南和中国国庆节及苏联十月革命节才能穿着。平时都是穿着简朴的学生装。

每逢有朝鲜留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在毕业典礼后,朝鲜驻华大使馆就会派使馆工作人员开着小汽车亲自到清华大学隆重地迎接他们。此时他们同班的中国同学们都会聚集起来热情地欢送。大家相互热烈拥抱、相互祝福,含泪依依惜别。小汽车载着毕业的留学生在欢送的掌声和鞭炮声中徐徐地离开美丽的清华园。而越南的毕业留学生则是自己背着行囊,亲自至越南驻华大使馆报到。临行前同班的中国同学都会开班会,给越南同学戴上大红花,相互在纪念册签名留念,一起高唱越南和中国歌曲,热烈地欢送他们回国为人民服务。

时间过去已经50周年了,然而中、朝、越三国大学生的真挚情谊仍历历在目。今天作者特地展示一张50年前,中、朝、越三国清华大学学生会的负责人在国庆节于中山公园合影的珍贵照片作为见证。作者渴望照片中朝鲜和越南同学见到本文和照片,能及时和《清华校友通讯》编辑部联系,相约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见,在你们就读的清华大学母校重新相见。衷心地祝愿中、朝、越三国大学生的友谊万古长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