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缪景瑚:萧珊和陈琏

2008-11-13 |

缪景瑚,19391942就读西南联大历史系,解放后任教复旦大学。

“七·七”芦沟桥事变和“八·一三”淞沪战役爆发后,我随父母辗转流亡到西南各省避难。一九三九年,由南京金陵大学转学,考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北大、清华、南开)读书。我是慕名来到这所高校的。第一位认识的女同学就是陈蕴珍(后改名萧珊,成为巴金先生的爱人)。她是浙江宁波人,原在上海爱国女中读书,爱好文学,逐渐认识巴金先生,她称他为“先生”。该年她已先我进入联大读书,那时我们都读历史系。大二年级时,必读皮名举先生的《西洋通史》。上课是在昆明文林街昆华南院的旧教室。先生是湖南籍人,讲课时带有浓厚的长沙口音,声音宏亮,讲课很有条理。由于同学较多,而课桌较少,我们常常事先用笔记本占领课桌,以便听课时好好记笔记。这样我与蕴珍、树藏(萧乾女友)渐渐熟悉。蕴珍小我一岁,她排行第三,我们称她“小三子”,后来她就取名萧珊。她有一副鹅蛋脸庞,乌黑的头发,一双杏眼炯炯有神。说话奶声奶气,带有江浙口音,待人和蔼宽容。当时她与树藏,刘北汜、萧荻共同租赁楼房,在钱局街金鸡巷四号居住(楼面三大间,东西两侧为卧室,中间为一客房),周末假日我也去她们住所探望聊天。一九四○年夏季李先生(巴金)由桂林来昆明探望萧珊,常在金鸡巷四号寓所与沈从文、李广田等几位教授会面团聚,畅谈国事,并同游西山,摄影留念。一九四二年暑假,我从联大毕业后,与蕴珍等告别。直到解放后我由家乡省立常熟中学调入上海复旦大学附中任教,才得知蕴珍与巴金早已结婚,她在上海作协工作。

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文艺界教育界首当其冲,巴金先生受红卫兵冲击,并来复旦被批斗。萧珊也受牵连。为了保护她丈夫,她也受尽折磨。后来不幸得了癌症,于一九七二年八月病逝,可怜她短暂一生,仅活了五十二岁。

第二位女同学陈琏,乳名怜儿(因她母亲生她后而死亡,故取此名)。她是蒋介石高级幕僚陈布雷的小女儿。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她毅然背离自己出身的家庭,一九三九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该年她从四川国立二中毕业,投考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那时女同学多住在昆华南院女生宿舍,是一座破庙改建的。我们朝夕相处,共同加入地下党组织的“群社”,逐渐熟悉。陈琏有端庄的仪态,圆圆的脸庞,微笑时泛起两个深深的酒涡,衣着朴素,不像国民党高级官员家庭出身的小姐。她的性格外柔内刚,已是一位地下党员。每当五四青年节纪念日,“群社”常组织邀请闻一多、李公朴等作报告,同学济济一堂,得益匪浅。一九四一年一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联大地下党员(当时在校的有八十三人,占云南全省党员二百四十七人的三分之一。见《第二条战线的功臣袁永熙》一书)纷纷转入地下,陈琏、袁永熙、萧荻等离开学校,分散到云南边境,隐姓埋名。陈琏由于她父亲的寻找,后转入重庆沙坪坝中大借读。当时我们已失去联系,我像失群的孤雁一样,总是怀念这些同学。

抗战胜利后,琏友去北平贝满女中任教,与地下党学委负责人袁永熙于一九四七年正月结婚。一个月后不幸被捕,不久由其父陈布雷保释。一九四八年她在南京国立编译馆担任助理编审。这年暑假,我往南京省亲,顺便去天目路国立编译馆看望她。因为经受过一些风雨,她已成为一位老练沉着的女性,不像青年时期那样活泼了。

解放后从《中国青年报》上,获悉琏友担任了共青团中央少年部部长。一九六三年又从她姐姐同事那里得知,琏友已调来上海高教局宣传处工作,她已是三个孩子(两男一女)的母亲。她爱人袁君于一九五七年错划为右派,她不得不与他离婚。我对她的不幸深表同情。随即去信慰问,并去她寓所泰兴公寓探望她。与她阔别十五年,却默默相对无言,后来她告诉了我一些近况。

一九六六年“文革”风暴滚滚而来,席卷整个中国,亲友断绝往来,我也再未见到陈琏。由于一九四七年被捕的事,她被诬陷为“叛徒”。一个新秋的傍晚,同事告知我陈琏含冤去世的不幸消息,使我深感悲恸。两位姓陈的女同学,一个是有才华的人,一个是思想极进步的人。她们为革命事业奔走数十年,没有死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竟然都被“文革”夺去了宝贵生命。如果她们活着,到2007年,都应该是九十岁的人了。特写此短文,以资纪念。

200712月书于复旦嘉陵村

转自文汇报 2008年1月11

相关新闻

  • 092018.01

    萧珊百年诞辰:她是巴金最亲爱的朋友,生命的一部分

    1月8日是萧珊女士百年诞辰。这一天,“萧珊百年诞辰纪念展览”在巴金故居举行。此次展览还首次面向公众展出1960年代萧珊创作的未刊稿和未完成稿,如《萧珊....

  • 092018.01

    萧珊百年诞辰纪念展开幕

    “今天是萧珊100岁生日,但在我们心目中,她从来不是老人的形象。”萧珊百年诞辰纪念展在巴金故居一楼开幕,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说。

  • 162011.02

    缪进鸿:我所认识的陈立先生

    缪进鸿,1929年生,浙江宁波人。 195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不久被被派往清华机械系进修两年。曾任浙江省教委副主任。一 我所知道的陈立先生的教育思想片断(一)“高教更重要!”80年代初期,有一次陈立先生和我讨论有关浙江的教育究竟应该怎样抓才好。这次谈话,事隔二十多年,其他的话我已忘得干干净净,唯独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他对我说:“我看,高教更重要!”先生讲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充满了自信。“高教更...

  • 232009.04
  • 102022.01

    穆旦与萧珊

    一九三九年,萧珊考入已经迁至昆明的中山大学外文系,随后转入西南联大,先在外文系就读大约一年时间,后又改入历史系。这个时期的穆旦,已经是显示出卓越才华的联大学生诗人。一九四〇年,穆旦毕业后留在外文系作助教,一九四二年二月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击日军。萧珊也在这一年暑假之后辍学离开昆明,到桂林文化生活出版社办事处协助巴金工作。

  • 142012.08
  • 172019.01

    陈布雷外孙、袁永熙陈琏之子陈必大忆父亲

    他是陈布雷的女婿,又是共产党在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领导成员;他坐过国民党的黑牢,解放后也曾被劳改;他管理过zui高学府,也教过农民的孩子……

  • 262018.12

    萧蘧和萧公权兄弟:清华合璧,异国飘零

    那些年,清华园中有一对兄弟,他们的生命历程有着惊人的相似:都生于1897年,都在出生后离开当地,都就读于教会学校,然后都考入清华、进入密苏里大学,而且....

  • 292023.06

    新中国少年儿童工作的奠基者——记我父母和陈琏在团中央少儿部成立初期的工作

    我父亲于1953年调到清华大学工作。陈琏接任少儿部部长,至1960年离开团中央少儿部,是任职时间最长的部长。我母亲于1964年离开中国少年报社。他们都是新中国少年儿童工作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们在西南联大时期,就都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在团中央少儿部所进行的多姿多彩的工作,就是他们的理想和初心的具体实践。七十多年过去,回顾他们年轻时所开创的事业,就像鲜艳的星星火炬少年先锋队队旗,永远高高飘扬!

  • 312013.03

    念 萧 荻——汪仁霖

    2007年10 月15日凌晨2时,离母校西南联大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只有12天,萧荻大哥带着未了的心愿在广州与世长辞。噩耗传来,令人黯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