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梅祖彦的“八十自述”

2009-06-17 |

张寄谦(1949历史)

20054月,梅祖彦的夫人刘自强女士专程给我送来一本梅祖彦同志的《晚年随笔》。此书封面上有头发略显稀疏的梅祖彦在灯下执笔疾书的照片。我开始的确想不清楚,为什么一个平日朝气蓬勃的人竟一下子颓然到开始写《晚年随笔》。

1976年梅祖彦先生随“开门办学小分队”去西藏,摄于雅鲁藏布江边。

我的这个疑惑终被事实打破。在书的扉页上有一幅字,恭楷写着“八十自述”。祖彦同志在此书《前言》中写道:“‘八十自述’是很多老知识分子喜欢用的标题,我虽还有两年才到,但到整80岁时也就可以拿出来。”可见作者在开始写“八十自述”时心情是非常平和自然的。然而,事与愿违,祖彦同志不幸被肿瘤这只恶魔缠住了。

据说,梅祖彦在确诊后受到清华领导的多方关怀。他住进曾经先后治愈了两位清华大学校领导癌症的肿瘤医院,开始接受化疗。后通过友情约请一位协和的大夫来会诊,他一口便说出病人已患上坏血病。这无疑是在宣告患者的死亡。至此,祖彦同志才以这幅“灯下奋笔”的照片,向世界告别!

我与梅祖彦夫妇曾是多年的邻居。大概是1955年,即梅祖彦毅然选择回国参加建设新中国后,梅家搬到北大中关园一公寓(这所当年由清华建工系师生自己设计,为院系调整后青年双职教工提供的宿舍楼),自此我们成了楼上楼下的近邻直至“文革”中期。

从那时起,在我的记忆中,梅祖彦一直是以充满活力,精明强干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他当时上下班骑一辆28男车,车速相当快。从言谈中知道,学机械出身的他相当喜爱开汽车,只不过由于当时条件不允许,无法享受驾车的乐趣。不过,他自己有一套很好的修车工具,他的自行车从来都是自己精心维修保养。

他的“随笔”涉及了几大部分。除了家庭的影响与个人成长这部分,抗战时期的从军经历、由美回国的近似传奇的经历、长期从事的水利科研工作,及改革开放后作为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工作,构成了全书的主要内容。

梅祖彦在家中是独生子,但他坚强自立,从不仰仗父母、家族可能给他的庇荫。抗战爆发,高中的学习无法正常进行,他在家自学一年,由梅贻琦先生教他一些数学、物理知识,后于1942年凭自己的实力考入西南联大。1943年,西南联大校方动员四年级学生响应征集担当美军翻译员。梅祖彦当时还只是大二的学生,但出于爱国心切,毅然放弃学业,投笔从戎。我记得他曾对我说过,当时他没有征求梅贻琦先生同意,当场就报名参加了部队。可见当时青年爱国热情之高。

从军任军事翻译员的经历,对梅祖彦一生影响是很大的。当年在中关园一公寓时我们就开始谈起这个话题。我所以对联大学生参军的历史有兴趣,除了本身当时也在联大外,还因为我姐姐张敬(张清徽)当时作为北大文科研究所研究生也在联大,并于19415月与清华从军的林文奎(清华地质系毕业生,“九一八”后随孙立人参军)结婚,婚礼即在梅贻琦校长府邸举行。从此以后,我们间谈话的内容就增加了好多。

梅祖彦曾谈到,由于战场形势需要,他曾到怒江去参加歼灭日军的行动。日军残余部队拼死抵抗的情景,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对于西南联大学生从军任翻译员这段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参与者比较忌讳的话题,包括梅祖彦在内的不少人,在“文革”中都因做过美军翻译员受到审查,这一点在《晚年随笔》中作者也有记述。如讲到美军对译员的编号在“文革”时竟被认为是特务活动的代号。而在我的记忆中,梅祖彦一直对做过美军译员这段经历是十分坦荡的,他相信在这场正义战争中自己出于爱国热情所做的一切没有错。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也曾鼓励他把这段历史记述下来。到目前为止,他所写的《军事翻译员经历追忆》,是我所见到的亲历者所写的最详实的记述。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美国政府曾以授铜质自由勋章的形式表彰了一批与美军共同作战的中国军事人员,其中西南联大包括左永泗、梅祖彦在内的16人获此殊荣,成为所有参加战争的各校大学生中获奖最多的。而战后,由于种种原因,获此荣誉的联大学生没有人拿到这个勋章。梅祖彦自90年代初开始与同学写信向美国防部询问此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得到美国防部答复,证实了颁发勋章一事。但回复称以前的勋章已无库存,仅给每位获勋者发一纸影印了该勋章实物的证明。他也曾把该影印件拿给我看,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梅祖彦同志2002年夏当选为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会长,得到海内外联大校友的热烈支持。他热心支持校友们提出的建议,并把它当作校友会常务委员会的提案,经校友会常务理事会认真通过。他还鼓励大家多写回忆录。

由于年龄和身体状况的原因,校友会中的理事和部门负责人,不少已为联大附中,甚至附小成长起来的新人所接替。祖彦同志对他们积极扶持,放手信任。他曾邀请当年一起从军参加翻译官工作的同事如左永泗、冯钟辽等回国参观访问。由于大家均已经年老体衰,因此到达昆明后已十分疲倦,不得不终止北上访问的计划。正当这时,从校友通讯的照片中,我看到他似乎有一只手臂不甚灵便,我问他,他说不要紧,是肩周炎。谁知这成为他患病的先兆。

最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当年参加中美空军混合大队(飞虎队),现仍健在并居于美国的不少队员都已来到中国,参加各种纪念中美两国人民并肩战胜法西斯的活动。可惜,梅祖彦已经看不到他们了!但我想,他所曾引以为自豪的清华学子强烈的爱国精神将会继续传承下去。

相关新闻

  • 252009.05
  • 022016.09

    师友信札日记中所见的周一良先生

    纵观周一良先生在解放后的经历,他的选择、他的遭遇、他的自处,都与他的家庭不无关系。他既有出身资本家的负罪感,也多少有一些红色民族资本家的光环。他在新政权下,总的来说是积极上进的。最近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印行的《周一良全集》收入了《中国文化书院访谈录》。这是第一次发表。这个访谈是在1989年夏《毕竟是书生》完稿两年后的1991年秋天开始进行的,比《毕竟是书生》有更多的细节,也更为生动。出版座谈会上,一良先生...

  • 062021.12

    记忆之光——《金国藩九十自述》

    金国藩先生是我国工程科技界的杰出科学家,尤其对精密光学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最近出版的这本由金国藩口述、复旦大学教授张力奋撰写的《追光者:金国藩九十自述》,记录了金国藩先生的七十年科学实践和九十年人生体验。本文系该作序言,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授权转载,有删节。《追光者:金国藩九十自述》为金国藩先生撰写“自述”,采访断断续续,原计划两年完成,最后花了三年多时间。从他八十七岁,做到...

  • 182008.07
  • 132009.04
  • 302022.06

    九十自述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062008.03
  • 092021.03

    “学人本色、士人情怀”,钱端升的自述

    1990年1月21日,钱端升先生去世。提起钱端升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并不是很熟悉,但无论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还是中国政法大学,都把他视为这些高校中政治学、法学这两门学科的奠基性人物。尤其当提起中国政法大学时,这座法律界的最高学府,就是由钱端升先生受命筹建的。他十七岁考入清华,二十四岁就从哈佛毕业,在法律界是泰斗级的宗师,共和国建国以后的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工作,也有他的参与。“大家小书”最新的《政治的学...

  • 012008.08
  • 022021.11

    我的自述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