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佑(53土木)
惊悉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华宝同学不幸逝世,不胜痛惜。作为中国顶极学者的工程院院士,如果天假其年,当会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再作出更多的贡献。然而他却丢下他的事业而去,怎不让人为他而沉痛,为国家而惋惜!
从我们考入清华,到他赴前苏联学习,相处时间并不长。那时他和曾庆华、曾昭阳两位四川人同住一室,我一直以为华宝同学也是四川人。因为我爱听曾庆华那独具见解的宏论,喜欢曾昭阳那种朴实无华、憨厚诚恳的性格,便时常到他们屋中串门,这样便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和华宝同学的友谊。我曾和他开玩笑说:“你的名字好,物华天宝,将来必然人杰地灵,要不就是地杰人灵。”此言竟有幸被我言中。
不久,华宝和陈厚群等三位同学去前苏联学习。行前华宝将写有“林华宝”三字的计算尺相赠。计算尺虽早已淘汰多年,但因系同学临别所赠,故一直保留至今不忍丢弃,不想这竟成了他留给我的足值珍惜留念的遗物。睹物思人,不觉潸然。
大一时,我们的物理课,由物理学家、物理系主任霍秉权教授担任。物理试验两人一组。试验报告,人家得“A+”,我得“A”;人家得“A”,我得“B”。总比人家低一级。原因何在?一时不得其解。
自从华宝送给我计算尺之后,上述“不平等分数”现象没有了。而后的试验报告也好,其它作业也好,成绩均有所提高。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计算尺帮我舍去了我不忍舍去的小数点儿后面的一串多余数字。由于我缺乏有效数字的概念,入大学以来,我的“徒手操”,我的辛勤努力不仅费力不讨好,且有失水准而贻笑大方。后来我又回过头详读了萨本栋物理学后面的有关有效数字的附录。至此才把本应在中学就解决的有效数字概念弄明白。
1993年,土木系53届校友毕业40周年聚会清华。老同学见面,关心健康者少,问询事业者多。在华宝的名片上赫然写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我不禁惊叹。一个学土木的,竟跨越到空间技术领域并做出如此巨大成就,真个了得。这种由所学专业跨越到另一专业而成大器者,在人才辈出的清华不胜枚举。以土木系来说,就有音乐家张肖虎和茅沅等。但在53土木校友中,越出专业,事业成就叹为观止者,只此一人。
那次聚会时,同学相约10年后,即毕业50周年再聚首清华。不料横空出世的非典,无情地破坏了我们的计划,从而失去与华宝会面的机会,今后也再无法见到华宝。真天伤我也!
如今人去尺犹在,黄泉有路再璧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