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吕人和:清华学堂 牵动我心

2010-11-24 |

清华学堂 牵动我心

吕人和(1949-1951外文)

清华园里第一楼——清华学堂不幸失火的消息牵动了所有清华人的心。古朴典雅的建筑见证了百年沧桑、世纪风云。作为学子,我清楚地记得,新生报到注册,首先要登此楼。我是1949年由外校转学考入清华二年级的。那个时候,教务长办公室等行政机构都在那里,甚至邮局也设在那里。当时教务长是周培源教授,副教务长是钱伟长教授,其后又增加了一位副教务长,即李广田教授。

在那座楼里,我曾在不同年度同两位副教务长谈过转系和休学的事。读完大二想转系念工科,觉得学工将来凭技术吃饭,牢靠少风险,但自己数理化基础不行,想休学一年进行复习。钱伟长先生接待了我,他鼓励我还是把外文系念下去,他说,你看钱钟书先生,那是多好的榜样啊,他对钱钟书先生充满了敬佩之情,我无言以对,因为我对钱钟书先生同样无比敬佩。我读大二时听了一年他的课,他讲授的西洋文学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读大三时我选修过李广田先生开的现代中国诗词选读课,按照他的课业布置,我曾作过几首诗词,他都仔细批改并当面给予指点。他对我很有点印象。当我结束大三学程时转系已经不允许了。但我不想继续学文,找了个理由申请休学一年,他批准了。也就从那个时候起,没有再登过那个大雅之堂。然而,我却没有忘记它。

这座式样别致、具有德国古典风格的两层楼房,内部为木质结构,走在楼板上咚咚作响。这种设计结构在一些国家并不少见,早年因参与技术项目引进工作两去西德,工作之余曾应邀到歌德故居参观;那是一座18世纪的古建筑,踏上楼板竟也吱吱作响,亲身感受,至今不忘。

从科学发展和现实应用的角度看,这座标志性老建筑是否也应采取先进而适用的材料进行维修、改建和保护,值得人们研究与思考。既然部分木结构被烧毁了,可不可以就此改用钢结构,楼道楼梯只需铺装实木地板。因为我觉得,它同歌德故居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仅是供人参观的文物性建筑,更重要的它是一座实用性建筑,它是人们在那里工作的处所。当然,材料的变更和选择,清华的土木工程和建筑专家更有发言权。总之,希望响了百年的脚步声,能让早已脱去长袍的现代人感到它曾经存在过,而不必强求那种声音的重现。建筑外观当须保持原貌,不变的是主体结构,变的只是部分构件材质。通过学校主管多方面的努力,相信可以使其更加美轮美奂,牢固延年,永远是人们拍照留念的最好背景选择。

如果说构件材质不能变,那么老图书馆的地板就应还原为软木材质,行走无声。媒体只用一句话报道说,老馆木地板被翻新了,如何翻新不悉详情。果真采用软木,那这座建筑真的可谓得到比较全面的保护了。为了百年校庆,希望百年学堂和其他正在进行维修的建筑都能如期修复。

喜见母校百年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心潮澎湃,激情难抑,吟成诗词,现择一首,随文献上,热烈祝贺。

五律 水木清华颂

水清惠泽深,木华秀冠群。

书香百年聚,寻梦一园春。

坐咏推今韵,行吟报国心。

征程仍漫远,长忆念师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