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怀念四弟唐友一

2010-12-14 |

〔加拿大〕唐世一(43机械)

唐友学长

四弟友一离开我们三年多。他是我家的老么,出生以来,从没让双亲操过心。他顺利自北京育英学校(现北京25) 完成由小学起到高中毕业的学历,并于195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他曾是黄万里教授的得意门生。

友一在求学期间,体格虽然不算高大,但却是运动健将,短跑与足球是他的强项,曾踢北京市育英中学足球红队和清华大学足球校队右前锋的位置。他的球艺精妙,记忆中有一趣味轶事值得记述。某次比赛,友一负责罚角球,只见球在空中划了道弧线,他竟一脚将球送进了对方的球门,因而颇受观众的赞赏。由于他嘴小而胡须较重,故得了一个“小胡嘴儿” 的亲昵绰号,并以此闻名于京津。

“文革”期间他曾被下放到四川都江堰多年,每年只有短期的假期让他回北京与家人团聚。“四人帮”倒台后他回到北京水电部工作并任高工程师的职位。那时我在加拿大温莎大学工作,己替他办妥前来该大学土木系水利组深造攻读硕士学位的一切手续,由于他的高级领导不了解加拿大研究院的学制,认为高级工程师应直接念博士而不予批准,致使未能成行。非常遗憾!

为了解决如何预测水库泥沙沉积量,以防止溃坝的大难题,他发明了一个计算水库泥沙沉积量的公式——溃坝计算法,解决了这一大难题,为提高水库的安全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计算法,被当时国内的水文泥沙界称为高水平的,最实用的计算方法。此计算法在水文泥沙专业领域中,沿用了若干年,直至被有关溃坝的电脑计算软件所替代。由于其专业水平和突出贡献,他被国务院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而享有“特殊津贴”。

因多年辛劳奔波,他患了“免疫干燥综合症”,虽经专家多方医治亦无显效,但他仍抱病工作,“出差”成了他的“日常工作”。他不辞劳苦,为了评估水利工程的可行性,全国各地的水利工程的预建项目,大多都有他的足迹。为了拓展中国的水电事业,他曾先后远赴美国和前苏联进行与水利相关专业的考察,致使病情加重,终于无法挽回他的生命。

从举行的追悼会中所印发的《唐友一同志生平》,可以看出他对国家的贡献。我认为他的确是清华的一位杰出校友,不负师长的教导,不顾自身的健康而为国家服务,来尽他一个国民应尽的义务,真可谓鞠躬尽粹,死而后己。

幼弟友一除精通专业知识外,其他方面的知识也涉及的非常广泛。有一次我回北京,请他陪我去承德避暑山庄一游。当导游讲解清朝历代皇帝时,他对历代皇帝先后次序及事纪记得非常清楚。我虽也知道皇帝们的年号,但迄今我还弄不清他们的先后次序。晚辈有疑问也愿向他请教,因他常是引经据典,详尽的给予讲解。他因而被晚辈视为“活字典”

他为人宽厚,严于律己,吃亏让人,助人为乐,对人富有极大的同情心。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竟节衣缩食,每月将省下的粮票,给那些更需要的人。自己则忍饥挨饿,形销骨立。他的爱心是不可想象的,也是常人难以做到的。由于他对人的友善,关爱,包容和帮助,他和许多小学和中学的同学,建立的深厚的友情,保持了一生。他的为人与品质,得到了同事、朋友和家族成员的尊重与肯定。

弟媳仍健在,已在她医师岗位退休,现在家中享受诒孙之乐。女儿及女婿,儿子及儿媳皆有高等学历,并有固定的理想工作。可告慰友一幼弟在天之灵。

2007年秋我曾自加拿大回北京参与将他存于福田公墓的骨灰移到万安公墓安葬在我们唐家的墓地。

友一幼弟,安息吧!

我们为你骄傲,我们会永远怀念你!

相关新闻

  • 282016.11

    也相倚靠也相难:陈寅恪与傅斯年(下)

    傅斯年是学术领域最杰出的行政管理者,陈得遇傅,是其幸事。不过,由于性格原因,陈不能完全扑入傅与史语所之怀抱,与它相始终。但陈、傅这段友谊,催生了巨大的....

  • 242009.11
  • 172016.08

    史通南北 学贯中西

    ——略谈周一良先生对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贡献

  • 172018.09

    一个文人家庭的源流

    “我体会,‘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

  • 062022.01

    复兴之路有梅香——纪念中国桥梁泰斗梅旸春逝世55周年

    2017年5月12日,是梅旸春先生逝世55周年纪念日,值此特别之际,《桥梁》杂志特刊登朱海涛先生的纪念文章,同时,本刊记者还与梅旸春先生的子女取得联系,有幸得到了其儿女们饱含深情、感人至深的怀念父亲的文章。双文并刊,以期为读者还原一个更加真实、更加丰满的桥梁泰斗梅旸春。此外,因年代久远,梅总旧照难寻、许多历史考证困难,文章得到了梅旸春之女梅汝瑶女士、摄影师任发德先生、唐寰澄之子唐浩先生的大力帮助...

  • 152014.12
  • 082022.11

    刘跃进:记忆中的水木清华

    从姜老的书房出来,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落日的余晖映红了西边的天空。时惟早春,寒意未尽,而我内心却温暖如春。西溪旧地,道古桥边,谈话间,一个甲子的风云,好像在指缝间倏忽滑去,留下来的是对水木清华不舍的记忆。

  • 132015.03
  • 112019.09

    赵捷民:回忆西南联大

    1938年至1940年,我曾在西南联大历史系读书。1940年我从联大毕业后,又在昆明教书,一直与西南联大师生有着联系和接触,西南联大的往事深深地印在我....

  • 212022.03

    木秀于林——纪念我的舅父古念良逝世31周年

    古念良用他的一生,致力研究古今中外经济发展的规律,寻找经济强盛的路向和方法,为富民强国献策。本文通过他从童年、求学、投身抗日、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贡献与遭遇及人生最后辉煌的整个历程,通过他本人及亲友的忆述、他对笔者的启蒙、他生活的点滴、他文章的精华等等,尽可能让他的后人及世人全面了解他的品格、学识和贡献。通过古念良的文章,展示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一贯主张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力量;他的文章用经济数据说明毛泽东、周恩来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就已实行经济开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