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记清华十级的凝聚剂、老黄牛——陈宝仁

2011-02-17 |

○黄明信(1938历史)

首先也许有必要说一下“十级”这个名称。1925年清华学校设立大学部,这一年入学、1929年毕业的这一级校友称为“第一级”或“1929级”,(本刊在人名后面的括号里注以“1929”,不用加 “级”字)。依次排下来,1934年入学,应该1938年毕业的这一级是“第十级”,但是由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许多同学没有在1938年毕业,所以这一级的校友自己大多不称为“1938级”,只称为“第十级”。

清华校友里名人很多,陈宝仁在其中算不上知名的,但是在十级同学里他却是大大有名的。其原因是:学生时期,各年级都有自己的级会,每年改选一次,前后成员变动很大,但是总有陈宝仁。级会的重要活动例如:每个学期的联欢晚会的筹备、全校运动会本级代表队的组成,话剧《南归》、《苏州夜话》的演出等他都是重要的组织者。尤其是1938年的石印年刊的出版更值得大书特书。这时清华与北大、南开三校在云南合组为西南联合大学,一时找不到能容纳这么多人的地方,就暂时分在昆明和蒙自两处。毕业时照例要出一本年刊,而当时当地的印刷条件很差,无法铅印,只能石印。所谓“石印”现在的年轻人恐怕都没见过,就是用毛笔蘸一种药水写在一种药纸上,将字压粘到一个光滑的石版上,再将之返回来压印到纸上。这是一种落后的办法,但是也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留下每个人自己的笔迹做纪念。这就是需要昆明和蒙自两地各设一处,预备笔墨药纸,由本人或其至交亲自来临书写,然后把两地的稿子汇合在一起,印刷装订成册。这是一个非常繁琐、细致的工作,昆明方面组织安排、以及昆明、蒙自两地的联系、汇合,直到最后的完成,主要都是陈宝仁操持的。这是他给十级立的一件大功。离开学校后,他给十级立的另一件大功是《十级校友通讯》。1938年之后的四十多年间,级友们相互间,只有个人之间的联系没有集体的联系。直到1982年由于陈宝仁的热心,才有了集体的联系。这一年,他把他所掌握的十级级友的通讯地址汇编成册,自己掏腰包油印出来,分寄给级友们,受到级友们的热烈欢迎。大家纷纷写出自己的经历和近况,加上捐款,寄给陈宝仁以便交流。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又多采的《清华十级校友通讯》,从1982年开始,每年一期,到今年2010年已经出了27期。从油印的简单几页级友通讯地址开始,发展到现在每一期一百多页,包括:时论选粹、级友动态、来鸿拾羽、清芬挺秀、哲人其萎、缅怀故事、家属音讯等许多栏目,收集保存资料、选择编排、誊写发稿、反复校对、印出之后包装起来,用自行车驮着,到邮局寄发,不但在世级友、还有已故级友的遗属共二百多处。一次驮不了这么多,要分几次。加上账务收支、外币兑换,许许多多既费脑力又费体力的事全都是由他一个七八十岁直到九十多岁的老头子一个人在干,直到最近一期才由他的老伴和儿子帮助完成。多不容易呀!1988、1998毕业50年和60年的两册图文并茂的纪念年刊,虽然有联络组其他的人协作,主力仍然是他。国内外、海峡两岸级友的联系,每年校庆日聚会与校友总会的联系和场地安排聚餐也都是他经心操持。总之,他不一定出现在台上、场上,而场下后台少不了他。他是十级集体的凝聚剂、老黄牛,这是全体级友异口同声称赞、感谢的。对十级集体的贡献就是对清华集体的贡献。值此校庆一百周年之际,我记下这些,也算是校史的一页吧。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友工作研究分会曾经对于这项工作作出杰出贡献者授奖,我想陈宝仁是有资格得这项奖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