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郭季雄:从青潭溪水源污染事件,探讨解决饮用水水源问题

2013-08-12 |

郭季雄(1961水利)

青潭溪位于福建省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青圃村人口约两万人,长期以来村民均在流淌在村旁的青潭溪中取水饮用。1994年福清市自闽江调水,输水隧洞从青潭溪河床以下穿过,造成青潭溪水量大量流失,影响青圃村村民生活用水。为此,部分村民在上告无果之余采取过激行动。经政府部门出动武警部队武力镇压后平息了闹事事件,但留下的隐患至今没有消除。本人力主在武力镇压闹事之后应当辅以安抚措施,支持当地水利建设以弥补青潭溪水量损失并改善当地水利条件,为此,曾于2004年无偿编制了一份建设青圃水库的“项目建议书”,以青口镇青圃经济管理区的名义上报有关部门。随后,闽侯县青口镇的人民代表、政协委员、闽侯县老年科协及青圃管理区领导多次在不同会议上以提案、专题文章及通过新闻媒体采访、报导的多种形式呼吁和表达建设青圃水库的愿望,但至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2003年大旱,向青口汽车城供水的三溪口水库面临断水,市政府采取紧急措施,自城门自来水厂,从闽江江底穿过,向青口方向铺设输水管道,这条耗资两千余万元的输水管道未输送过一滴水就废弃在地下,却让建设单位背上沉重的债务。当时若以这笔资金,就可以建成青圃水库。

青潭溪流域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于青口镇附近汇入淘江,淘江为闽江南港右岸的一级支流,于乌龙江大桥上游汇入闽江。1995年本人在青圃经济管理区有关人员的陪同下,第一次进入青潭溪中上游,那时没有道路,攀陡坡、披荆斩棘行进,到达腹地,眼前是一幅森林茂密、青山绿水的宁静画面。十几年后的2013年,本人获知青潭溪上游有人建养鸡场、养猪场,将水源污染,引起青圃村村民强烈不满,要求上级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村民饮用水安全。据传,青口镇政府承诺:年底前解决水污染事件,并从三溪口水库供水系统引水解决青圃村村民饮水问题。

回顾数十年的生活经历,水体污染的现象伴随着我们不断地发生、发展。建国初期我居住在闽江边,每天都是从闽江岸边挑水装入水缸,在水缸边用明矾磨几下,沉淀后饮用。生活在淘江及其支流岸边的尚干,青口一带的村民,是趁闽江涨潮高潮位时段,在河中取水饮用。福州市(鼓楼区)城里的居民主要是取井水(大部分是取浅层地下水,由地面渗水补给)饮用。1955年福州市于洪山桥附近兴建西区自来水厂时,作为中学生的我,参观自来水厂建设工地时,听到技术人员介绍:每年在某几个月份内闽江水不需处理就已达到饮用水的质量标准。处于福州市(闽江)下游的长乐、马尾、琅岐、琯头等地区的居民历来也是以闽江江水为饮用水水源。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项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步发达国家两百年前的后尘,以环境为代价不断向自然界索取乳汁,排泄废弃物,造成气候变化及大气、水源的污染。面对这一现实,我们责怪发达国家两百多年来对地球生态造成的不利影响,谴责被推翻统治者的无能,很少去检讨新中国建国后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的自身因素。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是从分析问题的根源所在去治根,而是采用迂回的方法,避重就轻、应急处理。空谈长期规划,立足当前的“政绩”。

青潭溪的水源被污染了,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去反省自己对污染事件管理不力的责任,提出了接三溪口水库自来水厂供水管的解决方案。而三溪口水库集雨面积仅为14平方公里,水资源有限,已不能胜任青口地区工业(汽车城)、村镇的供水需求。

闽江水被污染了,福州市自来水只能在洪山桥河段取水,城门自来水厂已不放心在闽江南港取水,把取水口向上游移至淮安,原水从淮安通过管道输送至水厂。马尾水厂也开辟了第二水源,在闽安溪上游建造水库,通过隧洞输水至水厂。福州市还舍近求远,在敖江开辟第二水源,通过长隧洞(约26公里)输水至东区水厂。据新闻报道,由于敖江上游养猪业、石材加工业的发展,现在的敖江,已不是1991年兴建山仔水库之前,雨一停、水即清的景象。

对于在过我国一流大学中学习水利水电专业的我,在江河中兴建水库、水电站是一生的追求,开发利用水资源从来都认为是利国利民的事。水库可以调蓄水量,具有缓解下游防洪压力,供水,改善库周气候条件等好处,水电站可提供优质能源。实践证明,若过度开发必将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水口水电站建成后,对其下游(福州市河段)的防洪方面不但不承担责任,反而有害;水口水库内的水葫芦使水库水面变成“绿色的草原”;水库高水位蓄水时,南平市区周边闽江广阔的水面(建溪与富屯溪交汇处)呈浑浊状的颜色,每看到上述景象,让我触目惊心、忧心。

福州市在开发供水第二水源(即从敖江引水至东区水厂)之后,去年又提出开辟第三水源,即在大樟溪中上游建库蓄水,通过泵站提水,沿河道、隧洞、渠道长距离输水至福州、闽侯、长乐、琅岐、福清及平潭等地。这样的宏伟工程可以让人精神振奋。但仔细分析,除福清、平潭两地属区域性缺水,当地水资源有限需从外地调水外,为何不敢提出治理环境等非工程措施,恢复闽江水质,惠泽位于闽江沿岸地区的人民?是因为没有想到?还是没有解决的方案、魄力、胆量和能力?要知道大樟溪是由泉州市、德化县流入永泰县,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如今其上游已有几百个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的河水已被拦截引向龙门滩,德化县境内大樟溪已被层层拦截,进入永泰县的河水(尤其是枯水期)水量已大不如前,今后难免也有被污染之虞。地处大樟溪下游的福州市,当发生这一情况时有能力制止吗?若发生了这一情况,第四水源的水源点在哪里?福州市区尚可以在洪山桥附近取水,能否有信心解决自身对闽江的污染,使位于其下游的长乐、马尾、连江(琯头)、福清(闽江调水工程)能恢复就近取水的条件?当然,这是难以办到的。要求所有向闽江排放污水的部门、企业都要对污水进行处理,达标排放,否则就要停产的决定,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局没有这个能力,以三个英文字母代表的各项标誌社会发展的指标都要降低,当局不能接受、也不允许。大的问题一时无法解决,小的、局部地区的问题是否可以试一试?回到青潭溪水源污染的现状,可否采取最扎实的处理方法、最严厉的处罚措施?“突发奇想”出一套决定试之:

1. 对造成此次污染事件管理不力的基层行政管理负责人予以撤职。

2. 越级由上一级行政机构组织人员限期整改,即,由青口镇行政领导为第一责任人,限期半年内对污染事件处理完毕:消除污染源,彻底清理污染场地,恢复原生态环境,逾期未完成者将予以撤职,永不再录用。

3. 由闽侯县行政负责人接力继续进行处理,限期4个月,逾期未完成也照上述处理办法。

4. 由福建省行政负责人再接力继续进行处理,限期两个月,逾期未完成时,也照上述办法。

5.上述三个层次已花了一年时间。接下来只好由国家主席出面了。如若也无法解决,不用召开全国人大大会,自动辞职就行了。

长此以往,地面水不能喝了,还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各自积蓄雨水作为饮用水。

在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下,这种结果是不会出现的,它确是一个“空想”。因为共产党最讲究“认真”二字,只要认真起来,在国内就没有办不好的事,奇迹都有可能发生。

我国中线南水北调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输水至华北地区(含北京、天津),工程即将建成通水。但媒体报道丹江口水库上游库周旅游项目的开发污染了水体。中央有关部门没有对当地行政部门的管理不力给予处罚,但还是下令要求整改。也就是说“下不为例”就行了。

福建省有关部门对闽江的管理也应付一定的责任。就以水口水库为例,水库电站建成后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造成不小的环境问题。库区水面水葫芦疯长,有关部门也下大力气进行人力清除,连续清除几年,仍未见效。究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水资源的过度开发。水库、电站的设计均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水力资源为原则,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从教科书上学到的内容。所谓保持下游航运、生态等用水量,主要是利用发电尾水,对于水库来说属于底孔放水。若能改造水口水库大坝,形成表面溢流,排除水面漂浮物(含水葫芦)并加大泄流量(如表面溢流100200m3/s),部分恢复闽江原水流流态,预计可较大程度扭转闽江水质,消除由于库面生长水葫芦造成的危害。当然,自坝顶表面溢流必将减少发电水量,降低水头,减少电站的发电量。也就是说,把过度开发的那一部分归还给自然。从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已见到在国外这样的成功案例,即:拆除早年建在河流中的水库、电站,恢复河流原状,使沿河两岸村庄生态环境得以还原,改善了居住条件。

欧洲著名的莱茵河流经九个国家,历来孕育和灌溉西欧大陆。由于人类的活动,上个世纪中期,莱茵河变成了欧洲的“下水道”、“公共厕所”。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莱茵河里鱼类几乎绝迹、河水散发恶臭。为此,沿岸九个国家联合成立了保护莱茵河的国际组织,有关各国不仅加大治理资金的投入,还制定了治理和保护的政策和措施。如统一确定沿岸污水排放标准,加大监测、监督力度,立法保护水资源。通过长期不间断的治理,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如今莱茵河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河中鱼类物种、数量丰富。沿岸植被茂盛,天空飞鸟成群。这说明只要下决心治理,被破坏的生态是可以恢复的。据朋友介绍,现在在法国的各级政府机构中,环保人员在他的辖区范围内,对各项建设工程有一票否决权。

闽江独流入海,只涉及福建一个省,闽江下游(水口水库以下至入海口)两岸只涉及福州一个市,要治理闽江不需要成立省际、市际的组织机构。当人们还处于动荡的年代、贫困的状态时,首先是解决生存问题,无力顾及环境问题。到了社会稳定时期,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在世界上也不怕强国欺负时,不需要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再发展两百年后才回头去治理环境,那样就太晚了。现在已经到了加大力度,制止环境进一步恶化、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时候了。适当放缓发展速度是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

福州市区内河水体被污染了,从文山里提水,引闽江水进行冲污,将污水排向闽江,短期内就可改善市区内水体的水质,为福州市达到“全国卫生城市标准”创造条件。这一工程措施受到了好评。但必须认识到这只是权宜之计,污水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才是正确、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本地区已具备水资源条件,再由外流域长距离调水,也是一段时期内解决供水供需矛盾的权宜之计,而不是长久的办法。

从根本上修复被破坏的自然条件,恢复并改善生态环境,从而就近、就地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是从青潭溪水源被污染的事件中引发的关于解决饮用水水源的思考。

20138

本文作者郭季雄为福州市水利局退休总工程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