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蕴琦(1963水利)
又逢清明节,年纪越大想得越多,感悟也越多……
我的父母离开我的时候,我都不在他(她)身边。他们生前,我总是因为工作忙,只是出差或者路过到家里看看,最多住上一宿。没有机会陪他们外出走走,或者逛逛商场,或者逛逛公园,或者看看电影,也没有陪他们去过医院,一次都没有。
妈妈是1967年“文化大革命”时期走的,病危时我得到消息马上赶到火车站,车行半路,因前方正在“武斗”,道路被封,只好返回。待我第三天出发赶到时,为时已晚,没有见到妈妈最后一面,看到的已是一座坟丘。
听姐妹们说,妈妈走时一再念叨我的名字(她有三个女儿,只有我这一个儿子)……,此后我每每想起,惋惜、遗憾、愧疚的心情总是挥之不去。由此我特别羡慕那些身边老朋友讲到他们是如何尽孝,如何在医院或在家里陪自己的父母、岳父母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经历,我早已没有了这样的机会!
2009年在妈妈百岁的时候,我坚持自己出资修葺了埋葬在姐姐当年下放的那个小村庄旁边山坡上的妈妈的坟,并树立了一座大理石的墓碑,以寄托我的哀思,回报老人家的养育之恩。但这一举动并没有完全释去我的愧疚,孝心只有在人活着的时候,才能体现,才有价值;人走了,即使修个金坟、立个玉石碑,也难以补偿没有在父母最需要时尽孝和付出关爱的亏欠。
如今我们的儿女,他们的忙碌远胜于我的当年,住在同城的两个儿子,除了天天打电话请安之外,时常请我们外出吃饭,去郊区游玩,或逢周末带我们去电影院看大片;经常给我们送来各式各样的保健食品。远在国外的女儿几乎每天都是“早请示、晚汇报”,电话微信不断,已经八次邀请我们出国探亲了。……
越是这样,我在感到无比幸福的同时,心里越不安。因为我的父母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那是我永久的遗憾、永久的痛。为此,我和老伴常常寻找籍口推掉他们要陪伴我们的各种安排。我想,也许有人自己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就像我当年一样,没有机会陪伴父母,请不要怪罪他们,我相信,我的父母也不会记怨我,他们生前不止一次地表达过,希望我好好工作,好好照顾自己的小家。他们的期望和要求我都做到了。如有在天之灵,他们是不会希望看到我的愧疚和懊悔的。
阴阳相隔难隔亲情。老爸老妈原谅我吧!我会把那份早应付出给您们的关爱献给我的后人,献给我周围需要关爱的人,献给社会,献给国家!……
但愿对您们的无限思念,化作我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晚年的力量。
但愿您们能够永远笑慰九泉,佑我后人一生平安!
正是:
清明时节百花开,悼念故人情满怀。
陈年往事历在目,追思不尽滚滚来。
后人平安日日好,先辈钟爱时时在。
祭奠絮语道不尽,亲情阴阳永不衰!
董蕴琦写于2014年清明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