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王国伟:一个清华人的日记人生

2014-09-05 |

——毕业60 周年向母校汇报

王国伟(1954水利)

从上初中起,我开始写日记。上到高中二年级时,已经记了四五本了。随后参军,将所有衣物和这些日记交给一位在校友人。后来同他失去联系了,这些日记也就不知所终了。

参军后,我仍坚持写日记,不管是在千里行军途中,还是是硝烟弥漫的战场,都从未停止过。

由部队复员后,考入清华母校,但记日记的习惯仍丝毫未变。只是由于学习任务繁重,所记内容较为简略而已。

从母校毕业参加工作后,仍坚持写日记。不论是坐在办公楼里搞设计,还是去荒山野岭搞勘测,写日记的笔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再后来,“文革”祸起,社会动荡,人心不安,生活无序,这才不得不把写了二十年日记的笔放了下来。而且一停就是十多年。岁月如水东流去,这个损失是永远也没法弥补了。

直到“文革”结束,拨乱反正,秩序恢复,生活安定之后,才又拿起了写日记的笔,而且直到现在仍在继续写着。

1988 年退休后,成了时间的富翁,也成了生活的真正主人。于是到处旅游观光,饱览山河美景,或参加校友聚会,回忆青春岁月。所以这时的日记记的特别详细,差不多每天都在1000 2000 字之间。

2008 年,80 岁后,精力体力都不如从前。于是,改变方式,用写诗来代替写日记,也可以说是用诗来写日记,把每天的见闻,感受与思想用诗来表达。这样,日记就变成了诗集。

到目前为止,手中弓经写满本的日记己有91 本。每本按18 万字计算,已有1638 万字了。

2013年农历829日,85岁生日的王国伟学长与夫人李坤芳合影

我选择日记本,非常严格,一定挑那纸张最好而且是32 开的精装本,这都是为了方便保存。每写满一本,我都要用报纸包上3 层。日久报纸变黄变脆,撕去报纸,每本日记都完好如新。这些日记叠加起来,有两米来高,集中起来,约有百斤重。一个箱子装不下,得分装两箱。

最近一个时期,我把日记中的部分材料挑出来加以整理,出版了11本书。计有:

诗集7 本:《 新诗经》 15 辑,《金诗经》 及《 幸福经》 ;

格言集两本:《日思录》 和《 夜思录》 ;

沉思录一本:《寒夜孤灯》 ;

诗文选集一本:《走进清华园》 。

春节期间,有老友来访,当时我正在整理和重新包装几本日记,他看见后,一拍我的肩膀:“老兄,赶快去申请吉尼斯记录吧!”

我说:别开玩笑了,还早着呢。你知道不,人生七十古来稀,这话已经过时,现在说法是“人生八十不稀奇,九十岁的小弟弟”。

我今年才86 岁,正处在小弟弟的年龄段,所以来日方长,我还要把日记继续写下去的。怎能过早地给自己的日记画上句号呢。

老友看到我在“文革”后又开始写的日记,从1979 10 19 日起,一直写到现在,从未停止过。在这长达35 年的岁月中,我的日记竟无一日间断,这更让他惊叹不已。

他说:“老兄,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创造出这样的奇迹来?”我说:“这本来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实不足道。我能够把这件平常的事坚持做下去,是因为我体内有一台永不停止转动的发动机,这发动机就叫——自强不息!”老友笑了,并补充道:“你这发动机是清华牌的,对吧?”我说:“猜对了,你真是当代诸葛亮!”

说完,两人都笑了起来。

相关新闻

  • 232009.02
  • 312022.03

    胡宏扬:清华人应该扎根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胡宏扬,安徽庐江人,计算机系2010级硕士校友。2013年毕业后通过人才引进项目前往安徽省马鞍山市工作。历任马鞍山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马鞍山市科技局办公室副主任,博望区博望镇党委副书记,博望区新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等职,现任共青团马鞍山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原来在中国还有这么贫困的一群人胡宏扬与基层的故事,要从一次社会实践说起。学生时代的胡宏扬,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理工男。从本科到硕士...

  • 072011.09

    一个家族的五代清华人

    唐氏家族是一个显赫而低调的大家族,唐家五代人中都有清华学子,且与辛亥百年史有着极深的关系。最早的留美幼童唐绍仪、唐国安——前者为民国首任总理,后者是清华第一任校长;作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的唐悦良是唐家祖父辈,而执教清华五十载的清华图书馆副馆长、我国机电学专家唐统一和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的唐虔则是父子俩,还有今天的第五代“海归”唐宛枫,他们历经了一百三十多年的风云跌宕、时代更替...

  • 102021.03

    王国维为何放弃北大选择清华(外一篇)

    王国维答允去清华国学研究院执教,是一个曲折的故事。他本来已经同意担任北大国学门的导师,还写过堪称典要的“研究发题”。最后决定去清华而不去北大,他内心一定有特殊的权衡。

  • 012008.02
  • 072007.11
  • 302004.09
  • 182018.05

    王国维就聘清华细节

    正是由于当时时局的内困与外患,以及胡适的诚意和曹校长的善待感动了王国维。他决定亲自到清华研究院去看一看,并最终就聘于清华国学院。

  • 232018.04

    古丽蓉:我们是清华人

    从踏进清华园学习的第一天/ 我们开始拥有一个特殊的名称: 清华人/ 从手持毕业证书的第一个早晨/ 我们肩负起一个庄重的职责:清华人/ 在人生的....

  • 12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