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坤法(1974电子工程)
我是1970年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计算机专业学习的首届工农兵大学生。首届工农兵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各单位的优秀人才,有知识青年,有单位的积极分子,有些人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甚至具备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我在入学前,是空军某部电气员,曾在飞机交换检查中两次发现重大故障而获得全军通令嘉奖。入学后,同学们都觉得自己负有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因此大家都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的教材都是老师们现编的。记得《晶体管脉冲数字电路》讲义刚发下来,我就用一周时间看完了该讲义,由此可见大家的学习劲头。教改组的老师们还特意来征询我们对该讲义的看法和建议。
回忆起我们当时在清华的学习情况,有以下几点切身感受:一、老师们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清华的老师们学术水平很高,责任心很强,最难忘的是林定基老师,在教学工作上精益求精,累的眼珠子掉出了眼眶,真是感人至深。二、同学们学习都十分刻苦。大家都肩负着使命,克服重重困难,每天都学习到深夜。三、同学间互相帮助的风气很浓。由于入学时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差很大,所以学得好学得快的同学都主动而热情地帮助那些后进的同学,以免他们掉队。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们以为学生首先应该自学看懂讲义,能够看懂社会上出版的各种书籍,直至能够看懂论文。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考试,都有一至两题很难或从未接触过的题目作为附加题,以提高同学们的分析能力。能分析才能提高,才能解决问题,如果没有这个能力,踏上社会后将寸步难行。
在清华的生活忙碌而精彩。后来我在学校组织的一次野营拉练中得了肝炎,而且久治不愈。1974年毕业回部队后,因身体问题不宜留在部队,失去了继续为部队效力的机会,深感遗憾。
回原籍无锡后,我进入无锡县造纸厂工作。当时厂里电子车间有拉单晶硅,具备生产整流管和可控硅的能力,并且正在搞可控硅应用,具体的项目是可控硅直流调速系统。当时我们搞的是SCR-D系统在龙门刨上的应用,正在起步阶段,原理图来自同济大学。这个系统成为摆在我厂面前的一道难题,根据龙门刨工作的特点,必须四象限运行,频繁的起制动,即整流与逆变反复快速切换,很容易造成逆变失败烧坏快熔或可控硅,这令同厂的技术工人望而却步。对于我一个学习计算机硬件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从未接触过的新课题。但由于我们在清华时,对于脉冲数字电路和运算放大器等知识学得比较扎实,我又自学过清华的《自动控制系统》这本教材,所以控制部分(即弱电部分)很快就能上手。此外,主回路部分是新接触的,我在清华培养了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所以在样机安装完毕后,我能够上机测试,并且在龙门刨实地运行时成功的解决了在换向过程中涡轮涡杆产生较大撞击声的问题,实现了软换向。
就当我准备施展身手实现抱负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1979年7月,29岁的我被上海瑞金医院确诊为食道癌,已经是第三期,肿瘤长度为7厘米。确诊结果对我不啻为晴天霹雳。我和我的妻子都是第一时间知道病情的,悲伤情绪自不必说。怎样面对绝症,是消沉还是坚强抗争?我们选择了后者。1979年8月2日,我开始在上海肿瘤医院进行放疗,放疗进行得很顺利。但是祸不单行,就在我放疗尚未结束时,我妻子大出血住院,经检查是葡萄胎,当时十分凶险。又过了没几天,我妻子在福建青州造纸厂的宿舍起火,把我们仅有的一点财物付之一炬。巨大的灾难压在我们夫妻的头上。我和妻子都是共产党员,我们共同的选择,就是坚强。我坚持做完了放疗。1980年8月我得了食道气管瘘,高烧持续不退,引发肺炎和肺脓疡,39.5度以上高烧持续了几个月,体重从140斤下降至80斤,当时的我一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几乎所有人都对我失去了信心,只有我自己不甘心就这样结束了一生。我66岁的父亲亲自上惠山去采草药,同时蔡礼珍医生坚持不懈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对我进行治疗,终于,我的食道气管瘘奇迹般愈合,我退烧了。
这是一次生死的转折,一次生命的奇迹,我十分珍惜这一次转折。我从能让人扶起来坐在病床上,到能下地站一会儿,再到摸着床走几步开始,锲而不舍地进行锻炼,打太极,自学气功,每天早晨3点起床,一练就是十年。我的身体逐渐恢复起来。我又可以重新站上人生的舞台施展才华。
1982年初,我所在的造纸厂决定新上一台纸机,这台纸机要求十个分部必须同步运行,一旦有速差,必须立即自动修正,否则会出现断纸。根据当时厂里的情况,最合适最有把握完成该台纸机电气传动设计的人是我,厂长跟我说明了情况,希望我能够帮助厂里完成这项任务,这在整个江苏省也是首开先河。虽然我身体还十分虚弱,并且有些咯血的后遗症,可为了报答造纸厂全力给我治病,为了将我在清华所学贡献于社会,我挺身而出,急厂里之所急,主动领受了该项工程的设计任务。我分析了纸机的运行情况,决定采用以速度控制为主控,以张力控制为辅助控制的方案,所有的设计工作都由我一人完成。在宿舍里,我妻子每天给我放好图板,协助我画图,到该台纸机即将投产时,我又因大咯血入院抢救。功夫不负有心人,1982年9月该纸机顺利投产,运行十分平稳,从未出现因各个分部不同步而断纸现象,评价很高,成为我们厂产量最高的当家纸机。
生活总会馈赠那些努力付出的人们。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了摆脱贫病交迫的境遇,我协助乡村创办整流器厂,后改为充电器厂,我作为技术顾问主持全厂技术工作,厂子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逐渐将我从贫困线上拉了回来。从此以后我和乡镇企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也由此而认识了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的电力工程师们,在此基础上我又创办了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做过铁路上几十个配电所的控制保护工程,取得很好的效益和良好的声誉,我的工作和生活渐入佳境。
虽然只有短短四载,清华的经历成为刻在我身上的烙印,对我的一生有着深远影响。在那个青春和激情绽放的年代,我们从五湖四海聚集到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尽管咫尺天涯,尽管年华渐逝,我对清华大学、清华的老师和同学们始终怀着很深的感情。若不是清华的老师为我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教会我直面生活的勇气和面对困境的淡然,我很难摆脱贫病交迫的困境。我也感谢改革开放,使我过上了小康生活。对照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做得还很不够。我这一辈子命运多舛,教训深刻: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是万万不行的,即使你才华横溢,即使你有天赋之才。衷心希望清华的广大师生、校友们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自己赢得人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