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平于家中近照
我1956年夏季从福建师大附属高中毕业考入清华大学。1962年秋季大学毕业,至今整整55年过去了。入学的第二年,蒋南翔校长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号召,我算是实现了蒋校长的号召。今年是蒋校长提出号召的60周年。借此机会,回顾总结毕业后55年走过的路,应该说是成功的,每做成一件成功事,我都有一种成就感。年轻时考入清华大学,算是我第一次成就感,考入清华我有三大收获,这就是“清华三宝”。
第一,当时清华体育锻炼气氛非常浓厚。每天下午4点以后,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到大操场或体育馆锻炼身体1小时左右。可以看到,人人满身大汗,然后再到体育馆,洗个冷热水澡,洗完后,真是精神焕发。当时马约翰教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体育课就是教我们怎样健康洗澡。他教导到,最好是冷水热水交替冲洗,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血管热胀冷缩,长期坚持可以软化血管。马老讲课时,那种形象和动作,至今回忆起来还记忆犹新。
在当时清华如此浓厚的强身健体氛围中,我养成了天天锻炼身体和洗冷热水澡的好习惯。6年大学生涯中,一直都这样做。这种好习惯,毕业后几十年一直坚持到今天,从来没有间断过,成为我每天生活的必需。坚持很重要,现在我虽然年纪大了,每天照样坚持快步走10公里路,分两次,早晚各5公里,风雨无阻,下大雨撑伞穿雨靴走,从不间断,每次锻炼完都出汗,脉搏从每分钟70次升至每分钟100次左右,达到有氧运动之目的,走完路照样洗个冷热水澡,不管冬天还是夏天,都会坚持这样洗澡。另外我还喜欢游泳、打羽毛球、打篮球等。现在我的身体很健康,每年体检都正常,干事业就有本钱了,我认为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归零!
第二,清华教育始终坚持“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教学方面特别严谨,非常强调基础理论教育。我在工程物理系6年学业中,数理力学基础理论课就念了5年多,每天课程排的满满的,学习非常紧张。清华的师资非常雄厚,当时许多一流名教授,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都亲自给我们上基础理论课。在课堂上他们讲的有声有色,不仅教会我们科学知识,而且还教会我们正确的思维方法,真是受益匪浅。在清华6年紧张的学习中,我们都学会并掌握了很雄厚的数理力学理论基础知识,为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清华是全国优秀学子汇聚的地方,学校对我们学业各方面要求非常严格,近似达到苛刻程度,所以大家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同学们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生怕自己落后跟不上。好铁练出好钢,在6年的历练中,各个都培养成好学上进,刻苦努力不怕困难,有知识、有才华,对工作学习都有一种,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精神的优秀人才。
第三,大学毕业后走出校门,清华的声誉会给清华学子们增添很多难得的机遇。这点我体会特别深刻:1962年秋季,我大学毕业后分配武汉锅炉厂工作。1964年7月,回到家乡福州,到了福建省上游造船厂技术科当技术员。我到该厂工作后,在交通系统中引起不小的反响,从交通厅长到厅属各单位,都在传有个清华毕业的学生,在上游厂画螺钉螺母,有点大材小用。可我并不这么认为,既然回来了,就要安心工作,决心改行学造船。
由于清华给了我雄厚的数理力学理论基础知识,造船专业技术书籍我都看的懂、学的进。为了能够尽快改行成功,我白天上班工作,晚上自学造船专业书籍。通过不懈努力,短短两三年时间,就成了工厂的技术骨干,并能独当一面,我的工作得到厂领导和同事们一致好评。
1966年底,省里要我们厂研制一艘浅水船,经厂党委研究决定,这个任务就交我来完成。要求抓紧时间,争取一年完成,我满怀信心接受了任务。通过精心设计和大量数据计算,这艘载货15吨、载客150客位,取名“东风号”喷水船,250多张图纸终于在1967年10月1日前作为向国庆献礼全部完成。经过半年多时间建造终于在1968年“五一”节前夕竣工。“东风号”喷水船顺利沿闽江上游开往南平转建溪试航成功并正式投入运营。至此,南平至建瓯这条65公里长的建溪航线宣告正式通航。1978年我参加福建省科学大会,“东风号”喷水船,荣获福建省科学大会科技成果二等奖,我被评上福建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等同省劳动模范)。之后又获评全国交通系统先进科技工作者。
2012年4月底召开福建清华校友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清华大学派时任党委书记的贺美英老师参加。会议接近尾声时,我登台即兴演讲“健康工作五十年,感谢母校清华”。讲到高潮时,贺美英书记从主席台座位上站起来补充讲了蒋南翔校长提出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原话和蒋南翔校长的教育思想发展过程。
清华三宝,伴我人生成长的过程,应该说我的人生是成功的,是丰富多彩的。真的要感谢母校的传统带我的健康身体,感谢清华的名声给我带来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