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廿年念——写在毕业20周年

2020-12-15 | 徐晓新(1996级机械) | 来源 公号“THU2000届”2020-12-09 |

毕业20年了!班长微信说,你写篇文字吧,回忆一下机62班的青葱岁月。

是的。应该写些文字。尽管40岁还不应该是一个活在回忆里的年龄,但不得不说,迈进40岁的门槛,清华园里曾经的场景不时就会冲进脑海、走进梦境。也许,当年龄增长带来的记忆衰退到来之时,曾经的往事会用这种方式来对抗衰减。

于百年清华园,机62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番号;但对于我们这30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机62确是一个无论何时提起都会怦然心动的名字,因为那是曾经的和永恒的精神家园。

初入清华园的记忆,其实早已慢慢模糊。对于我这样除了偶尔参加一两次学科竞赛以外几乎从未走出过所生活的那个县城的少年,第一次迈入清华园的感觉,有新鲜,但更多的还是忐忑,甚至有一点儿不安。我的新生宿舍在12-312。我就从这里说起吧。

印象中第一个见到的同学是大蒙。对于大蒙,还有他的父亲,我有一种东北人油然而生的亲近感;后面,我们有幸成了四年的室友,也是唯一的一个。对于大蒙,如今回忆起来,最深刻的印象是,他总能很频繁地收到他的祖父来自遥远的牙克石的家信,而且似乎每一封家书都很长,他也读得很认真。

然后,应该是江波,来自山西AAAAA级名校的小伙儿。和大蒙一样,我们都是由家长陪着来;而且江波作为名高中的毕业生,考入清华的也多,不时总有同学来找。接下来,就是小陆同学。小陆是我第一个崇拜的对象。因为他是独自一人从佛山飞北京来的,操着一口当时我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听懂的南国普通话。而后,我慢慢了解到,这是一位真正的“文化人儿”,话不多,但懂得多,书读得更多,是一个深藏不露的理想主义者。后来,小陆同学成了我们中间极为稀有的一直从事机械本行的同学。对此,其实我一点儿都不感到意外——因为二十多年前,他就有着对机械的理想主义。

二蒙是我的上铺。现在想来,他真的是一个脾气好得不能再好的红色子弟。我不时会对他发起“地对空袭击”,似乎却没有招致他的原本极具优势的“空中打击”,想想真是幸运。第一年,二蒙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那只可怜的“鸭子”。那是一个巨大而精致的闹钟,每天早晨一响都会被二蒙迎头痛击。最后,它终于不堪其辱,从此不再作声。

对于杜同学,曾经的首任团支书。现在我还能回忆起来的最初场景是,他是与父母同来的,而且父母留下来陪了很长的时间,这曾经是我们非常羡慕的。另一个印象是,最初经常会有一位“小姐姐”来宿舍找他,走廊里不时会响起“磊磊”的呼叫声。

班级中10%的稀有物种,是必须的回忆。小霞同学是我见到的第一个妹纸(用我们那个年代的标准称呼应该是PPMM),一个第一眼看上去就让人觉得极为善良和纯真的女生。后来四年的同学生活一次又一次证实了这最初的判断。小熊同学是我们班最“有型”、也最有个性的妹纸,应该也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妹纸。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小熊同学,我的脑海中很快涌起的是:学霸、运动、纯粹。杨同学的身上,似乎夹杂着看似非常矛盾的领导气质和点点忧郁,喜词牌少年游和林清玄;她主编的《少年游》班刊,是傻大黑粗的机械系班刊中最文艺的绝唱。

说到这里,请允许我夹带私货,冒着跪一个月搓衣板的风险回忆两个清华园里的文青。一个是文字极为清新脱俗的师妹,我们曾邀她在《紫荆》开设“小舒专栏”。这个专栏留下了几篇优美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初入清华的女孩对清华园风物的细腻观察和别样体验。我早已记不起她的名字,更无论容颜了。当时还有一个膜拜很久但从未亲见过的文青“姐姐”,10年后我无意间发现她居然以枯燥的政策过程为主题的论文拿了博士!

12-313宿舍是当年我们公认的学霸云集的宿舍,典型代表是我们的学习委员过同学。每每熄灯之后,他们宿舍还有读书的点点星光——那是那个时代常见的充电式应急灯的光芒。军训中,“林总”常拿着他标志性的《新概念英语》,学俄语的来自边陲小镇的“小宝”后来证明程序写得比很多学英语的还要好。就更不要说入校就成绩优异的老牌学霸“岁博士”、“帅哥陈博士”以及后来居上的学霸新贵“蒲博士”了。第一次期中考试后,我们宿舍相约去荷园聚餐小酌,而 313的孩子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去抢座位、上自习。结果是我们宿舍有的人高等数学期中考试不及格,这不亚于是当头棒喝;而成绩明显高出一截的 313 喜悦则写在了脸上。这是对 313 最深刻的整体印象。

12-314是诞生了首任班长、军训优秀学员的传奇宿舍。马班头极具山东风味的“上个月(rou)”曾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似乎也掩盖了“小冰”“小薇”式学霸和“老吴”“老费”式段子手和后来投奔了我们宿舍的键盘手“老梁”的光芒。

12-315是一个混成宿舍。这个宿舍来自我们班的三大帅哥后来转会到28-251 室,成为我的室友和二十多年来的铁杆儿酒友。他们的加盟,使得251宿舍从此成为机62各种花色的同学聚会中出镜率最高的宿舍,几乎每次都够打一桌麻将;当然了一群酒鬼怎么舍得把煮酒论英雄的时间打麻将呢?

12-316是一个大神云集的宿舍。20 年之后,这个宿舍以极高的比例成长出中国独角兽企业的缔造者和产业大佬(阿肯、龙哥、薛公子、杨公子,你们准备什么时候捐一栋楼出来让我们做点儿无用之大用的研究呢?)。当时就隐隐觉得这个宿舍具有特殊的气质。当年我最崇拜的机62的“文豪”们,除了前面提及的“小陆”,就是316的“风先生”和对大侠作品熟读成诵的“小雨”同学了。前些天马班头发到机62群的那段旧文,就是“风先生”奠定在机62班文豪地位的力作。

其实,在那个美丽的园子,在那一起走过的白衣飘飘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有太多值得回忆的事,值得感恩的人,值得重游的地。比如图书馆老馆昏黄的灯光和蜂拥而入的占座的壮观场景,比如清华学堂、建筑馆和新水利馆的超大图桌,比如没有空调夏天热得如蒸笼般的焊接馆,甚至还有那在西操场上的一个学期都没有沾水的游泳课(相信大蒙也还记得)。另一个必须值得写段文字的地点,是校团委办公室后面的小阁楼,那是当年团报《紫荆》编辑部,和一群年轻人一起激昂文字……这中间有太多值得回忆的故事。

不得不承认的是另一点是,我在机62班四年的生活,很多回忆似乎都和酒有关。和妹纸一样,酒是工科男生宿舍永恒的主题。前面提及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后的荷园小酌,班委会和辅导员在清华园宾馆旁餐厅的情感勾兑,十四和十五食堂的午饭小饮,风味食堂摆满一桌子啤酒瓶的饕餮,甚至还有一两好友在图书馆后草坪上迎着风举着瓶子直接往肚子里灌……太多太多和酒相关场景一下子涌上心头。

不想回忆却无法忘却的是2003年那场酒。故事的起源,似乎是小霞同学毕业了要驾一辆没有轮子的车去云游四方了,请大家喝酒。喝的东北王,从下午一直喝到晚上,餐馆老板似乎都怕这群不要命的家伙喝出事儿来。晚上九点多,时任女友下了课去餐馆找我,刚到楼下服务员小妹就跟她说,“快让他们散了吧,都喝了一箱多白酒了!”那是真正喝醉的一次,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也正是从那一次之后才体会到,美酒虽好,生命更可珍惜。曾经一起沽酒买醉的兄弟们,无论身处何方,每每举起杯子,我就会想起你们……年轻,真好!

回过头来看,不得不说,以马班头为首的第一界班委们带领机6230位同学开创了非常好的学习氛围和班级文化。我一直无比坚定地认为,机62班最引以为自豪的,不是当时拿了多少红旗团支部、优秀班集体这样的荣誉,甚至也不是她N年以后将会诞生多少个政界、商界和学界精英,而是在于我们入学时是 30个同学,顺利毕业的还是30个同学!50年以后,乃至一甲子以后,我们依然还是30个同学、30 个幸福的家庭。没有一个人掉队,也不让一个人掉队!


作者简介

徐晓新,1996年从辽宁兴城考入清华机械工程系,编入机 62班。2000年自废武功,投奔至年轻的清华21世纪发展研究院,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2003年毕业后在大中小型企业混迹多年。至2009年,转投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公共管理专业博士,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