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悉程乃士老学长离世的消息后,大家都沉浸在极大的悲痛之中,与程乃士老学长(1961级农机)相知相识与清华大学沈阳校友会艺术团队,一些过往点点滴滴浮现眼前……

那是2018年6月9日,清华大学沈阳校友会艺术团诞生,一群热爱音乐的莘莘学子们,聚集在清华大学沈阳校友会的旗帜下,用歌声陶冶情操,追求快乐有品位的生活。
当时,程乃士老学长兴致勃勃的来到团队,担任团队指挥。在建团五年多时光里,于宝海团长全方位领导,程乃士老学长负责指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风雨无阻,老学长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团队,默默无闻的工作,汗水总是洒落讲台……


而后,团队先后参加了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建团6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清华大学108年华诞以及后来几年的清华大学沈阳校友会年会演出活动、参加辽宁省老教授协会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文艺汇演,获得了老教授协会颁发的最佳表演奖。成功举办了全国高校三好校友之家春节联欢会,成功的策划组织参加了全国高校三好校友之家音乐社团迎新联欢活动。参加唱响辽宁大型文艺汇演活动,所有这些均得到清华母校,清华校友和来自社会各界众多朋友的好评。当然,这一切都与程乃士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学长的辛勤付出分不开的。

记得程老师带领大家,进行声乐方面的学习的曲目代表作有:
1.我们的中国梦
2.每当走过老师窗前
3.闪光的记忆
4.摇篮曲
5.教我如何不想他
6.祖国颂
7.家在中国
8.往日时光
9.时光你慢些走
10.真诚的美丽
11.中国茶
12.我们都是清华人
13.清华颂
14.清华园相聚
15.复兴的力量
16,唱响辽宁的赞歌
17.水木清华
18,领航
19,家在中国
……
每一首歌曲都包含着老学长的心血与汗水,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 力求完美。

我们也曾就团队建设与发展进行过多次商谈。他曾说过:吕莉,你提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想从两个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一,一个办这个团的目的或宗旨,我觉得应该是给校友提供一个娱乐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家,同时为校友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比如每年校庆演出……),每位来这个家里的校友能得到这个家的温暖和关爱、健康快乐,同时展示出清华人的教养和品格。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思想观念会不同,喜好修养也不尽相同,互相之间会有分歧,矛盾甚至争执,都是在所难免的,正常的。凡是有人群(不管什么团体)都会有这些现象。但原则就是一个健康快乐,团结向上,维持清华人的情操和形象。
二,每年一次校庆我们会亮相,一定要抓住这个场合,我们代表清华, 主旋律正确,这也是议委会要深思熟虑,把握方向的任务。其他自娱自乐的小节目就小自由了,由节目召集人负责组织,众口难调,我们只能引导建议,不能强行让他们唱他们不喜欢的唱的歌,我在群里发那么多的歌目的目的也在于此。
平时我也会在排练的时候加以引导,我是希望尽我的所学,让大家在一个较高的艺术水平上欣赏和实践我们团的合唱水平。这种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时间的融合磨合,才能形成一个团体的共识。我们只能尽力而为,引导为主,不能强求。
也正是在不断的探索磨合中,团队艺术水平不断提升;队伍从建团初期的20左右人发展壮大,至今,团队已60于人。

老师对艺术团的工作真是熬心沥血的,有一次我们参加清华母校学生艺术团建团60周年演出,母校传递的演唱曲目有一首是《叫我如何不想他》,母校发来的歌单是五线谱,然后程老师用一夜的时间翻译成简谱,带领大家,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演唱,最终拿下了这首歌曲。
斯人已逝,老学长的音容笑貌一切过往,浮现在眼前,令人难忘!
我们怀念程乃士老学长,发扬光大行健不息,厚德载物的品德,祝愿我们的团队水木常青!


惊闻学长驾鹤去,情不自禁热泪涌。
艺术团队五周年,一腔热血做奉献。
春夏秋冬年四季,指挥教学不知倦。
行健不息清华人,歌声响起有诗篇。
歌唱祖国家乡美,和谐健康促发展。
多少心血多少汗,点点滴滴记心田。
琴声响起琴声落,乐章回荡天地间。
老学长一路走好,望家人节哀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