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施一公:青年人才应让科学精神成为一种本能

2020-11-11 | 张盖伦 | 来源 《科技日报》2020/11/10 |

“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学精神?因为科学精神是产生重大科学发现的土壤,关乎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11月9日下午,在第二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闭幕式上,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在主旨报告中反复强调了一个词——科学精神。

当今时代,人类命运休戚与共。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成为人类社会近百年遭遇的最大一次公共健康危机。“但我们更要看到,这绝不是人类面临的唯一难题或最后难题。”施一公说,人类社会还同时面临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能源短缺、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威胁,人类未来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后疫情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科学作为一种革命性力量,既是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也是通往未来的必由之路。毕竟,科学发现的每一次突破,都让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往前迈进了一步,也让产业形态的变革,加速跨越了一步。

发展科学,就需要传承和弘扬科学精神。这种传承,尤其依赖青年人才。施一公直言,青年人才应该将科学精神作为自己的一种本能。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施一公认为,求真、质疑、合作、开放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大胆质疑、实验求证;同时具有开放的心态,依托团队内部、团队之间,甚至跨时代、跨学科的科研合作,通过多元文化、不同思维的碰撞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我国科技发展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各项主要科技指标均居于世界前列。但我国对世界科技的原创性贡献仍然屈指可数,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科技成果依然凤毛麟角。施一公说,科学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

怎样培养有科学精神的青年人?其实,培养人的重担,很大程度上落在高校肩头。

顶尖的研究型大学,是人类科学创新的先行者和主体。过去几年,施一公参与了我国的一次科教改革试点,也就是西湖大学的创办。

这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校,建校理念就是高起点、小而精和研究型。

施一公介绍,目前学校有138位博士生导师,已招收608位博士生,他们正在这些导师的实验室内进行工作。

“我们希望探索新的科技评价体系,不是看重论文或者是其他数字性的指标。它既能适应中国国情,又能够激励创新。”西湖大学实行“独立实验室”制度,PI作为独立实验室负责人可自主招聘、组建科研团队,自主决定研究方向。学校给予学者相对充裕的科研启动经费,并以信任为前提,赋予他们相对充分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在评价上,西湖大学建立创新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采取国际小同行评议,注重标志性成果、实际贡献和科学价值。

施一公强调,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培养富有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青年科学家。“我们需要尊重科学,发扬科学精神,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相关新闻

  • 102016.03

    幸福是一种能力

    “教育应使受教育者现在的生活就是幸福而有意义的,并以此为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周国平《碎句与短章》

  • 142015.07

    施一公:大学的意义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5年毕业典礼上的即席演讲

  • 222016.03

    施一公:科学带给我的愉悦难以言喻

    施一公院士与青少年谈学业抉择

  • 112017.09

    施一公获“未来科学大奖”

    9月9日,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其中的“生命科学奖”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施一公获得,以表彰他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

  • 092017.05

    颜宁:换一种环境,希望能够在科学上取得新突破

    在清华大学完成本科学习,在普林斯顿大学完成博士及博士后研究的颜宁,为何在任教清华后又受聘普林斯顿?对于“双一流”建设中的清华大学,这又意味着什么?记者....

  • 142020.07

    施一公:办大学、做科研、育人才,只求创新突破

    中科院院士施一公的手机跑步软件显示,2020年以来,他已经跑了1100多公里。53岁的他隔日一跑,每个月训练量保持在150~200公里之间。

  • 282019.10

    施一公: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

    10月26日,在浙江温州举办的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发表了题为《青年与科学精神》的主旨报告。

  • 152020.10

    “接地气”的施一公院士:科学家需要挑战过去

    说到施一公,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九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在即将举办的2020浦江创新论坛年会活动上将会出现这位重磅大...

  • 242023.02

    施一公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

    2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揭晓了2023年(第七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获奖名单。此次获奖者共有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因在剪接体相关遗传病方面的贡献获得该奖。评审团认为,施一公在解析酵母剪接体和人源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以及阐明RNA剪接的工作机理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研究,该研究为合理设计相关遗传疾病的疗法开辟了道路。施一公还是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的首任校长。...

  • 102021.05

    顾立基的蛇口记忆:特区精神,就是一种坚持改革、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到2021年7月1日,顾立基入党50年了。这位“生在上海,长在上海,1978年离开上海到清华大学读书,本科毕业又被袁庚亲自面试到深圳蛇口工作”的改革开放亲历者,是众人眼中袁庚身边的人,也是邓小平1984年第一次南巡时离小平同志最近的人——当时袁庚交给他的工作就是紧紧跟着小平同志,把他的话一字不漏地记下来。亲历“改革开放”,在顾立基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73岁的他,会关心记者从哪里出发,以确定适合采访的时间、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