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校友代表刘友江在工程物理系2021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2021-06-28 | 刘友江(2004级工物) | 来源 公号“工物系校友会” |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亲友们:

大家好!我叫刘友江,来自四川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首先,我要向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们,致以最衷心的祝贺,向培育了你们以及我们的老师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接到此次回母校的任务,我的内心十分激动,急切地想回到母校和系里,因为这能让我回想起曾经还在清华园的自己,就像今天在座的学弟学妹们一样,朝气蓬勃、意气风发、青春洋溢!然而我的内心又十分忐忑,忐忑我到底应该说些什么。因为我的人生阅历还很浅,人生的道路还很漫长,我还有很多需要加紧学习和补充的人生知识。今天的发言谈不上经验,更多的是一路走来的一些经历、思考和顿悟!

我是2004年考入工程物理系的中物院的定向生,经过本科和博士阶段的学习,2013年我从清华博士毕业。“又红又专”是我在清华受到的最受益匪浅的培养,在校期间,我做过系刊《核心》的主编、担任过校团报《紫荆报》的总编辑以及校团委的辅导员,“红”色印记在大学四年和博士五年不断浸染着自己的内心,《马兰花开》话剧在我毕业那些年风靡盛行。博士毕业时我获得了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等荣誉,尽管在外人看来我似乎已学有所成,但我自己总觉得清华的“专”还需要学习更多的国外先进科技知识,想要走出国门去学一学、看一看,让自己的“专”能够更好地满足“红”的要求。

于是,通过前期申请,20139月,我赴美开启了我的博士后研究生涯。出国前,身边的朋友、同学、师长大都认为:这是我赴美开启“美好生活”的第一步,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都还普遍认为“留美”似乎就是“美好”的代名词。“估计是不会回来了!”,这句话是出国前茶余饭后我常常会听到的周围的猜测,我常常笑而不语,心中思索: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同,回来与否还是用“行胜于言”来回答吧。

在国外的两年,我陆续参与了一些前沿创新研究项目。20157月,我的博士后合约即将到期,我的博士后导师专门找到我谈论接下来的打算。我说,我“可——能——”会回到中国,“可能”二字在当时其实是第一次谈论去留问题时的象征性礼貌用语。接下来,我的博士后导师给了我很多留下来的建议,譬如继续在学校给我更高的Senior Research Scientist的职位,或者推荐到美国知名公司去任职。我所在城市拥有美妙的阳光、海滩、美食,甚至丰厚的收入,这些着实无不让人遐想无数,回到家我会偶尔和夫人谈论教授的这些颇具“诱惑力”的提议,然而,几乎每次我们都理性地商定,“两年结束后回国”。20159月,我坐上了从洛杉矶回北京的航班,心中是另一种离别已久的兴奋和期待。母校清华教育我们:“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细细算了一下,从201510月起,工作五十年得到2065年,那时,我已79岁!不觉倒吸了一口凉气,压力还是挺大啊!

201510月起,我回到中物院正式开始工作,这里没有美妙的海滩、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丰富多彩的娱乐。然而,这里有“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协同攻关、求实创新、永攀高峰”的两弹精神,有“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的中物院文化,有我们可以体验到的常人无法体验到的人生。我始终认为:“精神的食粮远比物质的食粮更能让人享受内心深处的愉悦!”

在中物院,我们的工作是建立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奋斗中的,褪去了曾经顶尖名校标签下的光环,作为清华人,我们更多地是需要坚守一份大家常说的“坚持下去”和“耐得住寂寞”罢了。我先后经历和担任了研究小组长、团队负责人、研究室领导岗、国家重大项目主要负责人等岗位,组织给了我极大展示和锻炼能力的舞台,让我每一年、甚至每一个月都能获得十足的进步。回国后,各种人才荣誉纷至沓来,“邓稼先青年科技奖”、“中物院十大青年锐杰”、“绵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的获得,让我在短暂的小兴奋后,冷静下来倍感责任重大。我其实只是千千万万国防科研工作者中最普通的一员,我们身边、我们这支队伍里,还有许许多多真实、生动、鲜活的新时代青年。这里有40多岁的博士生,从工程走来,朝科学走去,最后融合工程与科学之美;这里有20多岁的小组长,从象牙塔里走出来,朝戈壁大漠走进去,最后协同技术与应用之路。无论任何年龄,无论任何资历,在科技创新面前,我们都是勇往直前的少年,也希望五十年后我们都是归来少年。

最后,我想特别与学弟学妹们分享的一个人生感悟是:要有大格局、大思想。说实话,工作中不是每一件事都能顺利、顺心、顺意地推进的,这也是学弟学妹们今后进入新的人生阶段后必然会面临的现象,甚至你会发现人生道路上会不断需要你抉择得与失、选择利与弊,然而,每当此时,你们需要做的,应该是先抬头看天、再低头看路,要看大的方向和大的趋势,少去忧心小的损失甚至一时的不公。从人生长河的时间尺度去看问题和作抉择,在每一天、每一月甚至每一年的时间尺度上微小的不顺利的扰动,只是你在人生长河“波形”上的一些毛刺和噪声罢了,相信你们完全可以用你们聪明的才智去把他们滤除,构建你们人生积极向上的大道与坦途!

最后,我衷心地祝福各位即将开启人生新征程的学弟学妹们,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用大智慧,启大思想,塑大格局,成大事业!

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 272022.06

    校友代表吴放在工程物理系2022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清华工物系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标志。自1995年毕业至今,我带着母校的荣光和师长们的嘱托,投入到祖国核能事业的发展大潮。近三十来年,一直在核能领域工作,主持了中俄合作核电项目——田湾一期工程调试工作,该项目为当时国内最大核电机组;作为业主单位领导,主持了国家重大专项CAP1400 技术路线评审和前期准备工作;全面主持了中美合作核电示范项目——海阳核电一期工程调试及运行。

  • 212020.06

    安军靖校友在工程物理系2020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无论是深造还是工作,你们身上的清华招牌都将为你增色不少,同时,各方对你们的期望也会格外的高,这不意味特别的偏爱和自然的成功。钱钟书老先生曾说过,“越是....

  • 282021.06

    校友代表王广辉在电机系 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中国电力行业正处在转型的艰巨挑战中。身为电机系人,担负着迎接这样挑战并为之作出自己贡献的责任。我和我的同学在这个行业工作了30年,以我们的经验来看,这个行业并非一切都是理想和顺畅的,它像其他传统行业一样,同样积累了很多问题与矛盾,是需要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

  • 022021.07

    校友代表肖振宇在电子工程系-原微纳电子系2021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都需要重新接受教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接受别人的优势,正视自己的不足。

  • 282021.06

    担当时代使命,投身强国伟业|校友代表张冲在土木水利学院2021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来宾,亲爱的师弟师妹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水利系2001届本科毕业生,班号水工62/71,由于特殊情况,我跨了两个年级。后来跟着金峰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于2006年12月获得博士学位,加入了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从事水电站的设计工作,并一直工作至今。今天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参加咱们土木水利学院本科生的毕业典礼,分享一些工作多年心得体会,当然,我知道你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将继续深造,直接...

  • 282021.06

    生命的真实|校友代表左为在生命科学学院2021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生命科学的知识告诉我们,疼痛往往会使我们的肌肉更加强大,神经更加敏锐,让我们更有自信地去面对明天的挑战。

  • 282022.06

    校友代表徐冰在2022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校友代表、8字班校友导师、1998级徐冰在2022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毕业典礼上发言(2022.06.24)

  • 282021.06

    校友代表宋柏、张馨元航天航空学院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志在云天迎难上,脚踏实地砥砺行 宋柏,清华航院2003级校友,现就职北京大学工学院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首先,祝贺学弟学妹们圆满完成清华学业,也感谢学院给我宝贵的机会回家看看。我于03年到10年在清华念书,之后留学多年,19年1月回到北大任教。十一年后,作为校友代表重回母校,我万分荣幸,也诚惶诚恐。作为清华学子,我害怕在老师面前丢脸;作为北大教师,我也担心在清华出丑。玩笑,其实真...

  • 272022.06

    校友代表王良友在电机系2022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各位同学毕业之时正是我国能源技术和产业体系发生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希望各位同学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工业界都要坚持创新的本色,主动挑战“卡脖子”难题,为我国成为能源强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 022021.07

    廿年回首征程路 EE情深在我心|校友代表王磊在电子工程系-原微纳电子系2021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我想送给大家八个字——笃行致远,惟实励新!我们毕业于祖国最优秀的学府、最优秀的院系,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多做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有益的事,回报社会,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