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不被标签限制 拥抱多样人生|何苗校友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024-07-09 | 何苗(2001级生物) |

校友代表、复旦大学研究员何苗发言

尊敬的各位嘉宾,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首先请允许我对圆满完成学业、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各位学弟学妹,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祝福!

能够有机会作为校友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我深感荣幸,又不胜惶恐。从意外接到邀请的那一刻直到现在,我的心情就像是文章投稿后等待编辑送审、毕业论文提交后等待盲审意见一样,期待而又忐忑。此时此刻站在这里,我可能比即将上台发言的毕业生代表们还更紧张。因为作为优秀的清华毕业生,你们的成绩,将在今天收获再一次的肯定;而毕业多年、自知还不够优秀的我,加入到你们人生中这个重要的高光时刻,不免要扪心自问,我是否有资格,又能够分享一些什么?

我的人生轨迹十分简单。本科毕业后出国读博、做博后,13年回国加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从博士到现在,一直从事神经生物学研究——可以说是平平无奇,但或许也可以说,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在座可能有不少同学,毕业后还会选择继续走在科研的道路上。而神经生物学这个专业,据不完全统计,是目前在学术界清华生物校友的主流选择。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谈一点感受和思考,希望能对大家有些许助益。

我目前的研究方向是神经细胞多样性和神经环路的遗传解析。在我们的大脑中,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通过数以千亿计的突触相互连接,构成精密的神经环路传递、加工和存储信息。此外,还有数量相当的胶质细胞参与到神经环路的构筑之中。无论是神经元还是胶质细胞,都可以根据分子、细胞、解剖、电生理等特征进一步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使得我们的大脑能够灵活执行各项复杂功能。不同细胞类型的产生和维持受到遗传程序的精密调控。因此,我们可以采用遗传学手段,借助内源“标签”对神经细胞进行分类和标记,进而解析它们所参与的环路功能。

如果把大脑看成是人类社会,我们每一个人就是里面的神经细胞。大脑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细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但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常会给自己和他人打上“标签”进行分类。许多“标签”将会伴随我们一生,譬如人种、性别、教育经历。很多时候,“标签”会让我们感受到认同感,提供正面的驱动力。例如“清华人”这个标签,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作为在校生时,或许感受到的荣耀更多。当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则会越来越感受到这三个字在肩头的分量。这个差异,我想请大家对比一下几年前拿到录取通知书和今日拿到学位证书的心情,或许已经开始有清晰的感受。还有一些时候,“标签”却可能会束缚思想,遮挡视线,甚至招致误会与偏见。譬如“女性”这个本应是中性的标签,有时却被赋予弱者或者负面的内涵,被当做“我不能”的借口,或是“你不该”的理由。祝愿在座的各位同学,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能持有开放的态度和开阔的心胸,借助标签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更好的相互理解与交往,而不让它们成为限制思想的枷锁和遮挡视线的迷雾。

在神经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每一步都面临着选择。今天,在座的同学们已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业,即将开启下一阶段的人生,也会面临着不同的选择。恭喜那些已经拥有坚定信念和明确目标的同学,祝愿你们可以在理想的道路上一路飞驰。但我想,可能也有一些同学,就像我自己本科毕业时那样,并没有完全想清楚未来想要走上怎样的道路,成为怎样的人。回首来时路,我也曾有过迷茫、有过动摇、有想过假如在某些时候做出不同的选择,我的人生会是怎样。生物系友中,转行的不在少数,而且许多人都非常成功。很难评判离开与留下,哪种选择需要更多的勇气。就像人脑中大部分的神经元不可再生,人生也极少能有重来的机会。作为一个平凡人类,很难保证每一次选择都坚定而正确,也无法预期未来的道路上会有怎样的际遇或是坎坷。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随机扰动,就会改变最终分化的命运。但不管在哪条道路上走下去,面对无数的弯路、岔路、甚至下坡路,都会需要坚持的韧性。如果将对科研或任何其他职业选择的感情与对人的感情相比拟,并不是每一场从结果而论幸福的婚姻都是源于令人神魂颠倒至死不渝的热情,但一定都需要耐心、细心、精心的经营,需要面对困难时不逃避不放弃的责任心。犹豫、后悔、甚至从头再来都无可厚非,但在心中彷徨踟蹰的时刻,愿你在行动上仍然坚持向前,才能保有选择的自由和自由选择的底气。

当然,无论听别人说过多少经验与教训,路还要自己走,坑还要自己趟。当走出象牙塔,未来的每一步,生活会变得更复杂,但也会更丰富;道路会变得更坎坷,但也会更广阔。愿你在更大的世界里,与更多也更多样的“神经细胞”建立“突触连接”, 始终保持好奇心、可塑性、自由的精神与健康的体魄,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不断向前,不断向上!

最后,再次祝大家毕业快乐!谢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苗,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学士毕业于清华大学,2011年博士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致力于神经细胞多样性和神经环路的遗传解析,发展多种标记神经细胞谱系和类型的遗传工具与策略,用于解析神经环路的发育构筑、连接模式与功能机制,成果发表于NeuronMolecular PsychiatryCell Reports等期刊。共发表研究论文六十余篇,他引四千余次。

主持科技创新2030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青年科学家项目、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等基金。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担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神经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分会秘书长,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女科学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