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五校友获2007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2007-11-01 |

出席颁奖典礼的四位获奖者合影。左起:孟安明、郑厚植、吴佑寿、陈难先

20071031,第14届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2位杰出科学家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42位优秀科技工作者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1位优秀科技创新人才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我校3位教师、2位校友均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他们是: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物理系教授陈难先(教,物理);生命科学奖获得者,我校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孟安明(教,生物);电子、信息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电子系教授吴佑寿(1948,电机);以及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郑厚植校友(1965,无线电),电子、信息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方滨兴校友(1984硕,计算机)。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共同捐资,于一九九四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慈善基金,旨在奖励祖国内地取得突出科技成就的科学家。该基金每年评奖一次,成就奖每人奖金一百万港元、进步奖和创新奖每人均奖励二十万港元。

五位获奖校友简介

陈难先:长期从事应用物理中逆问题研究。用数论方法得出比热逆问题普遍解,改进并统一了爱因斯坦和德拜解;得出对遥感十分重要的黑体辐射逆问题普遍解,此工作被《Nature》杂志整版评论祝贺。发现了任意晶格中隐藏着的半群结构,解决了从第一原理结合能曲线提取原子相互作用对势的问题。发现费米体系、表面吸附体系和界面体系内在的加法半群结构,解决了有关的重要逆问题。针对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建立了国际上未曾有的近三百种稀土金属间化合物的原子相互作用对势库,对二百多种稀土金属间化合物的原子相互作用势的结构稳定性、择优占位、声子振动谱及热力学性质作用了系统研究。

孟安明:主要从事发育生物系领域的研究工作。利用斑马鱼为模式动物,重点研究胚胎早期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建立了标记斑马鱼特定组织器官的转基因技术,发现了调控中胚层诱导作用和背腹分化的一些新因子如Dapper2Tob1Spr2Fgf17bAmot12等,阐明了它们与Noda1/TGF-betaWntFfg等重要信号通路的关系,加深了对脊椎动物胚胎发育机理的了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Cell》、《Developmental Cell》、《EMBO Journal》、《Development》等国际学术期刊上;研究成果“调控动物胚胎中胚层形成的一种新机理”入选“2004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吴佑寿:长期从事声视图文数字化处理、传输识别研究。先后制成8路脉码调制(PCM)电话终端机、SCA型数据传输设备系列、全固态无人值守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系统和运算1000万次/秒的TJ82图象计算机。领导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研究,坚持自主创新,制成基于TDS-OFDM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MB-T系统,在31个省市成功试播,主要成果已为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国标)所采用。制成TH-OCR系列汉字识别系统和基于识别的原文重现自动电子出版物制作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郑厚植: 长期从事低维半导体结构量子物理和量子器件的研究工作。他最早提出了制备低维介观结构的分裂栅技术,报导了量子霍耳效应的尺寸效应,量子化霍耳电势的分布,局域化效应由二维至一维的维度变换行为等。在深入研究双势垒并振隧穿、掺杂GaAs/A1As超晶格的隧穿垂直输运、光子存储器件、可调谐谐振腔增强型控测器和光电传感器等量子器件物理的基础上,研制出的若干新原理器件均为国际最高水平。

方滨兴: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建设了包括“国家网络安全监控平台”在内的多个国家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并有多项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这些系统在国家公共互联网上的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置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方滨兴院士将涉及了物理安全、运行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狭义的信息安全)及内容安全的信息安全概念给出了统一的形式化定义,并首次提出了信息安全属性可计算的思想,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科研院 校友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