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林家翘老学长寄语母校:真正的人才培养要靠百年的积累

2010-04-26 |

林家翘老学长和史宗恺副书记合影 (黄文辉 摄)

425日一大早,工字厅东厅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94岁高龄的林家翘先生前来参加在此举办的1937届校友聚会。

一到东厅的门口,林先生就迫不及待地要从轮椅上下来,在陪同人员的帮助下,他慢慢地走进了会议室。见到久未谋面的两位老同学彭德一、王世真,林先生特别激动,还没落座就寒暄起来了,言语间满是对老同学的关切。彭德一兴奋地对林家翘说:“你今年终于来了,好几年没见到你了!”聊起以前老同学的一些近况时,大家都很是感慨,王世真说,“我今年瘦了”,林家翘幽默地答道:“瘦也有好处嘛,咱们瘦人就不会生‘胖’的病。”

这位当年的“高考状元”在老同学的眼中“非常厉害”,“他当年同时考取了三所学校——北洋大学、交通大学、清华大学,都是第一名!”说起林家翘,王世真不禁竖起了大拇指。林先生则非常谦逊地回答说,“考试是个技巧性的东西,我会考试不算什么,可能也就比较会猜题。”说到猜题,林先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当年林家翘陪表弟去考学,在路上给表弟讲了道挺难的题,结果还真考了。

想到母校明年就将迎来百年华诞,林家翘十分动情:“一百年,一个世纪。清华的百年发展象征着中国的百年发展。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国家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要发展优势学科,要在某一方面突出地比别人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真正的人才培养要靠百年的长期积累。”

在林先生看来,做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有锲而不舍、金石为开的精神,“要想好问题,选好课题,有些问题可能你从某个角度想没有答案,但你换个不同的角度可能就有思路了,提出问题要切中要害”。林先生对“清华学堂计划”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能给清华学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他强调,“听老师的各种经验对学生很有好处,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老师来给学生授课,开拓他们的视野。”虽然三十年代国内战乱,但那些从国外留学归来的人带回了很多新思想、新知识,这些对当年的林家翘影响很大。

在学问上,林家翘一直孜孜不倦,94岁高龄的他现在依然每天工作好几个小时,前段时间还刚刚完成一个关于蛋白质折叠的课题研究。他说,“做学问千万不要自满自足,一定要创新,要接触新思想、创造新思路。”

林家翘先生对于清华学子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现在的清华学生是非常幸福的一代,国家地位提高了,学校也与世界接轨了,学习环境很优越,所以一定要努力学习。”

林家翘先生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是国际公认的应用数学大师。他于20028月回国定居清华园,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清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勤奋地工作着。

(学生记者 徐雯)

相关新闻

  • 012008.04

    校友总会孙哲一行看望林家翘学长

    3月31日上午,《清华校友通讯》主编孙哲,副主编黄文辉、解红岩,编辑姜微微一行登门拜访了92岁高龄的林家翘老学长及其夫人梁守瀛。

  • 262010.04

    “清华新百年人才培养校友论坛”举行

    4月25日下午,清华大学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清华新百年人才培养校友论坛”在主楼接待厅举行。

  • 292010.03

    “清华新百年人才培养校友专题研讨会”召开

    在迎接清华大学百年华诞的关键时刻,学校隆重召开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

  • 062017.11

    清华企业家校友助力母校人才培养 设立TEEC思源基金

    2017年10月30日“TEEC思源基金设立暨捐赠仪式”在清华大学工字厅东厅举行 。会上吕大龙代表TEEC与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家强老师共同完成了捐赠协....

  • 172021.06

    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正式启动

    3月11日下午,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启动仪式在通州区项目现场举行。校党委书记陈旭、常务副校长王希勤、副校长尤政,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等出席仪式。陈旭在致辞中指出,通州基地项目建设是学校发展新篇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积极参与首都发展副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启动仪式上,清华大学、北京市、副中心管委会以及通州区领导共同推动象征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启动的操纵杆,标志着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

  • 272022.04

    张松校友捐资设立“生命学院清松奖学金”,助力学院人才培养

    在清华大学111周年校庆之际,生命学院校友企业——浙江清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清松资本)捐赠设立了“清华之友-生命学院清松奖学金”,旨在助力生命学院人才培养,鼓励在校学生不断进取创新,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4月23日上午,清松奖学金捐赠仪式在生物学馆举行。生物系2004级博士生校友、清松资本创始人张松,生命学院院长时松海、副院长刘栋,张松的博士生导师孙之荣教授和生命学院校友及学生工作相关...

  • 192010.01

    校友总会看望林家翘先生

    林家翘:我一生的事业从清华开始 左起:孙哲、林家翘、魏宏森1月19日上午,校友总会《清华校友通讯》主编孙哲,我校人文学院教授魏宏森等前往一代科学大师林家翘先生在清华园的居所,看望林家翘先生和夫人梁守瀛女士...

  • 102008.12
  • 222025.04

    融人文于数理,解人才培养之困

    《数理人文:第一辑》,[美]丘成桐主编,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11月出版《我的教育观:丘成桐谈求学与做人》,[美]丘成桐著,中信出版集团2025年3月出版学好数学,光靠做题有用吗?“刷题是对年轻人创造能力最大的打击。”清华大学荷塘东侧静斋内,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犀利指出,“拔尖人才培养,要不拘一格。”静斋是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所在地,聚集了众多世界知名数学家。多年来,丘成桐奔走在数...

  • 182022.10

    李志民:工程人才培养要紧跟时代发展

    在我国,对于工科教育的探讨已经持续多年。2016年,国家启动新工科建设,孕育产生交叉专业,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工程人才。这套基础框架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我们要真正理解工科教育的核心逻辑——工科教育离不开工程实践,工程人才培养更要结合时代发展。更强调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新工科不仅指专业设置中的新工科专业。伴随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进入信息文明,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要主动适应该变化对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