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7日上午9:30~12:30,应校友总会君子文化发展项目组邀请,92岁的唐绍明学长,和96岁的姐姐唐绍贞、姐夫余志生携子孙亲友共14位唐国安先生的后人,回母校寻根省亲、游园交流,并参加了纪念清华大学110周年清华校友《家国君子》系列专题短视频的部分素材拍摄,行程包括工字厅、水木清华、图书馆、照澜院十二号、新西院等唐绍明学长亲友及先人在清华曾经工作、居住过的地方。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和韩景阳老师,以及秘书长唐杰分别与唐绍明学长进行了交谈,徐林旗、宋述强、陈淑玲、魏成光、何玉、张盈楹等校友总会、学校图书馆、清华园里读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中心的相关人员参与了接待组织工作。
唐绍明学长,1948年~195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留校后任职政治理论课讲师、《新清华》主编等,离开清华后又参加了多年大西北的开发建设,退休前曾任中宣部教育局局长、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等职;唐绍明学长的父亲唐贯方,1921年开始在清华图书馆工作,是西南联大时期图书南迁和清华图书馆的实际负责人,敬业以求、终老清华;唐贯方先生的伯父唐孟伦是清华学校首任校长唐国安的族侄,1909年开始随唐国安先生一起参与了庚款办学的筹备和清华学堂、清华学校的早期建设,1911~1921年担任清华庶务长,逝于任上;唐绍明学长的姐姐唐绍贞,在清华图书馆工作了一辈子,他们姐弟俩1960年被同时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先进工作者,唐国安、唐孟伦之后数十位亲友曾在清华求学或工作,曾被老学长宋平先生赞为唐氏“清华世家”。
图片
上午9:30,唐绍明学长在女儿唐欣夫妇的陪同下,从几十公里外的门头沟乘车赶到了清华荷塘旁边,与早已等候在此的妹妹唐绍琪、儿子唐进、孙子唐舒扬、族侄唐嘉和唐地等亲友,以及校友总会君子文化发展项目组的徐林旗老师等相见,返校交流活动从《工字厅门口曾经的头像》专题短视频的采访开始,唐绍明学长是《清华校长唐国安》一书的作者,面对工字厅门口洁白的墙壁,他深情讲述了曾叔祖父、逝于任上的清华学校首任校长唐国安先生参与创办清华、恢复和发展清华的感人故事,据他介绍,唐国安校长1913年8月22日去世后,学校曾在工字厅门口东墙壁上立了一块铜像,那一天校内师生近乎全部参加、肃立致敬。直到六十年代初,唐绍明学长在《新清华》工作时,每天上下班还能看到这面铜像,可惜文革期间被毁,采访结束后,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老师与唐绍明学长进行了交谈,握手道别时,他说:“欢迎校友回家,您是我们的榜样,您是清华故事的见证者…祝学长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绕过工字厅西侧,上午10:00许,唐绍明学长一行来到了古月堂后、工字厅外西北角、水木清华西南角的小山旁,不顾女儿的劝阻,92岁的学长在徐林旗老师及家人的搀扶下,唐绍明先生坚持钻过树林、爬过陡坡、登上了小山顶,这里有他的伯祖父、清华早期庶务长唐孟伦先生纪念碑残存的基座。1909年,唐孟伦入游美学务处任英文副文案,曾护送梅贻琦先生等两批学生赴美留学,1911~1922年,清华学堂和清华学校时期的校长(监督)换了六任、教务长和斋务长也几易其人,唐孟伦连续担任庶务长达12年,保卫、建设和管理校园,理大亲细、力求完备,把早期清华园逐步建成一座现代化小城镇,不幸死于职守。唐孟伦先生去世后,全校教职员工深切悼念,自动捐资立碑垂念,他的生前好友梁启超题写碑铭“清白乃心死厥职,如此人格足矜栻”,这座碑也是清华园里的第一座纪念碑,惜在文革中被毁,幸有梁思成上学时的素描画传世纪念。
上午10:30,唐绍明学长一行来到大礼堂前,校友总会秘书长唐杰老师等中断正在举行的工作会专门赶来迎接学长,图书馆古籍保护部主任魏成光、副主任何玉老师也在此迎候;10:45分,住在清华园里的唐绍明学长的姐姐姐夫、同为96岁高龄的唐绍贞、余志生夫妇坐轮椅,在其儿子儿媳四人的陪同下赶来相见。在大礼堂前,唐绍明学长介绍了父亲唐贯方当年烽火中保护清华古籍的壮举,和因为业务精专被陈岱孙等大师们誉为“活字典”的佳话,以及毕其一生在清华图书馆勤勉工作的平凡生活;在图书馆前,唐绍明学长的姐姐唐绍贞自豪地说:我的父亲唐贯方在清华工作了一辈子,我一辈子工作在清华图书馆。听者动容,轮椅上的老人家脸上露出孩子般幸福的笑容。与此同时,清华校友《家国君子》系列短视频创作人员,分别拍摄了一生在清华工作的余志生、唐绍贞夫妇,以及唐绍明学长等几代清华唐家人对母校110周年华诞的祝福短视频。
上午11:30分,走过来同方部、清华学堂、日晷、二校门,唐绍明学长和妹妹唐绍琪一起带大家来到了照澜院12号,现在《水木清华》读者服务部的所在地。据唐绍明学长介绍,照澜院建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是早期清华教授的住宅群,1932年前后,父亲唐贯方带全家搬进了这里,他那时刚一、二岁。七七事变后,唐贯方全家离开了这里,1946年抗战胜利后清华复校,唐贯方一家又迁回了这里,直至1952年院系调整。1937年~1945年,清华园沦陷,变成了野战医院和兵站,照澜院12号成了当时日军寻欢作乐的酒吧俱乐部,与之打通的左邻右舍竟成了慰安所,说到这儿,唐绍明学长语气慷慨、难掩悲愤…将近十二点,听说学长返校,刚开完清华110周年校庆组织协调会的校友总会副会长韩景阳老师,专门拨通了唐绍明学长的电话,感谢学长对母校建设的关心支持,尤其是对珠海唐国安纪念馆建设的帮助支持,并祝学长永远健康幸福!
唐绍明学长返校活动的最后一站是清华大学西门附近的新西院36号,1952年唐贯方一家搬到了这里,直至1996年去世。这里曾经是国学大师陈寅恪的清华住宅,现在唐绍明学长的小妹妹唐绍琪在此居住。在西院,一张陈旧的餐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据唐绍明学长的外甥、曾长期在在唐贯方身边生活过的余小东先生介绍,这是1922年去世的唐孟伦留给侄子唐贯方的遗物,至今已经100多年了。“务本务实一世辛勤为敬业、自强自立毕生忠厚传家风”,这是唐贯方去世后的挽联,唐绍明学长和妹妹唐绍琪至今铭刻在心。
当天的活动在中午12:30分结束,为了不给校友会添麻烦,唐绍明学长返校前就坚决谢绝了组织者校内午餐的安排。整整一上午3个多小时的参访过程中,在唐绍明学长等家人的讲述里,我们仿佛看到了自1909年以来的110多年清华发展历程中,唐国安、唐孟伦、唐贯方、唐绍明和唐绍贞等,来自珠海唐家湾的清华四代人爱国爱校、勤勤恳恳、忠于职守、进取、刚毅、务实的品格,仿佛又亲眼看到了工字厅门口唐国安校长的头像、水木清华西南小山上的唐孟伦纪念碑、烽火中唐贯方在宜昌码头守卫清华图书的身影,以及1960年唐绍明唐绍贞姐弟同时参加北京市劳模表彰会的现场。“清白乃心死厥职,如此人格足衿式”,感谢唐绍明学长,致敬唐氏“清华世家”!
【后记:作为校友总会110周年校庆活动的一部分,2021年3月26日~31日,清华校友名人故里行《家国君子》主题文化寻根活动将走进珠三角,走进促成庚款办学的梁诚先生故里广州黄埔古村、走进清华学校首任校长唐国安的家乡珠海唐家湾鸡山村、走进唤醒清华《君子》自觉的梁启超先生祖籍广东新会,并同时采访拍摄《诚之者》、《清白乃心》、《满庭皆俊秀》等系列专题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