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毕业六十载 醇香清华情

2017-05-07 | 文/张琦 图/陈淑玲 | 来源 校友总会 |

4月30日上午,机械系制71/制72/制73/班毕业六十周年座谈会在李兆基科技楼402室举行。二十多位返校的老学长们,年纪最小的也超过了八十岁,有的拄手杖蹒跚地走,有的由老伴、子女搀扶而来。这是他们年级第一次举办周年纪念会,有些同学近半生都没有见过面,一句“老同学,好久不见”,瞬间穿过一甲子,跨越两大洋,仿佛重新回到了当年。

——老同学,你还记得我吗?

——是的,我还记得你。

同窗清华情:“为离开的同学默哀一分钟”

“同学们,在我们毕业60周年聚会开始之前,为纪念那些已经离开的同学,请大家起立默哀一分钟”

没想到这场纪念会以这样的方式开始。在活动召集人汤弘寿学长提议下,所有人员默默摘掉帽子、放下手机、起立默哀,怀念已经离开的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此生难再见,但大家没有忘记你,我的老同学。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老校长、制72班张孝文学长带来了一张老照片,记录的是制71和制72班同学一起游玩明十三陵时的场景。张老师开玩笑地说,这两个班只有两位女同学,还都在制72班,制71班因此也被同学们戏称为“和尚班”。能留下这张珍贵合影,沾了当时一位林姓同学的光,他是印裔华侨,家里有台双镜头的相机,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而他的自行车,自然地也成为了同学们的公车,就像现在的公共租车“小黄车”一样。为了认出照片中29位同学,张孝文学长专门到照相馆将这张照片翻拍,即使这样他也只认出了一部分,其余的请大家一起来认认。

由于大家多年未见,纪念会筹备组人员专门征集了同学们的近照,在座的同学翻看着这些老同学的照片,想起了当年的好多趣事:一起组队打桥牌拿了第一名,庆祝运动会获全校第一自发去游行,去东北实习看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

有位学长动情地说“最高兴的还是‘机械系’又变回了‘机械系’”。机械工程系党委书记吕志刚老师介绍了机械工程系的历史变迁,说无论专业如何调整,“机械系”永远都是老学长们的家。老师代表金国藩院士谈起了“机械系”本科生大类招生,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理念获得在座老学长一致认同,他们激动地说“就像我们当年一样”。

夫妻清华情:“我们一直一直在一起”

作为两位“千金”之一的杨颂明学长是在女儿的陪同下参加座谈会的,她的爱人张明祖也是她的清华同学,于2014年去世。“我们一直一直在一起,没有分开过”,坐在母亲背后的女儿听着父母的爱情故事,眼角泛起了泪花。

“毕业分配填志愿,我自己填了齐齐哈尔,没有什么‘挨整’一说,我自己填的,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很单纯,周恩来总理说让我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我听总理的话就到艰苦的地方去。当时张明祖分配到了北京中国科学院,张明祖说,你调不到北京来,那我就调到齐齐哈尔去。1960年我们结婚,就这样我们一起在齐齐哈尔,工作在一起,一直在一起。”

“后来我们一起调到常州,还是在一起工作。张明祖工作非常出色,作为副总工程师,原单位本来是不肯放的,后来托同学关系才调到一起。到新单位之后,张明祖被评为第一批最优秀的五位知识分子之一,成为唯一全厂给他过生日的人,一直到他69岁退休,再也没有第二个人有这份荣誉。我喜欢做设计,不擅长管人,一直在做设计工作。2014年张明祖离开我和女儿,到现在三年多了,在这之前,我们一直一直在一起,没有分开过。”

当初和张明祖学长一起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的老同学回忆说,有一天他在人民日报上读到介绍张明祖的文章,表扬张明祖在齐齐哈尔解放思想、实干肯干,大概有两到三版那么长。得知自己的老同学在离开北京后干得相当不错,对老同学取得的成就,他由衷地感到骄傲。

父女清华情:“华尔街成功的中国女士”的父亲

杨友龙学长谈起他在美国的一件趣事:有次他在美国看报纸,读到一篇题为“华尔街成功的中国女士”文章。文章介绍了一位非常优秀的中国女士,做到了美国最大财务公司的高管阶层,他的父亲是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力学系的一位教授。“我当时想这是不是我的老同学,后来联系上他,果然是他的女儿”。

这位“华尔街成功的中国女士”的父亲叫张安厚,为了参加这次聚会,他专程从美国飞回来。他回忆起在校园的美好时光,清华的五年学习让他一生都收益很大,在北航工作的他没有给母校清华丢脸。而他的女儿,这位“华尔街成功的中国女士”是清华建筑学院毕业生,父女两代同是清华人。张安厚学长现在在美国做女儿的坚强后盾,清华学习留下的“老底子”给外孙补补数学、物理还是小菜一碟的,外孙经常表扬他“姥爷的帮助还挺大”。

美丽的清华园就是有这样气场,让师生情、同窗情、夫妻情、父女情,成为绵延一生的美妙情缘,犹如陈年老酒,愈酿愈醇,愈品愈香。


相关新闻

  • 162019.05

    郭杰:毕业四十载 感念清华情

    2019年,是我们五字班从清华毕业整四十周年。回想在母校的学习生活以及扎根基层在内蒙西部少数民族地区33年的工作经历,感慨万千。但最想说的还是,感谢母....

  • 182017.08

    李仙根:六十载 情不改 聚如初

    今年4月30日是清华大学106年校庆。12位从水利系毕业60年的校友齐聚新水利馆200号开座谈会共庆母校生日。12位校友中年龄最大87岁,最小的也已8....

  • 092019.05

    匆匆六十载 悠悠清华情 建筑学院1959届校友庆祝毕业六十周年

    4月28日上午,建筑学院三十余位1959届校友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欢聚一堂,畅谈毕业60周年的喜悦和人生感悟。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及多位老先生出席。....

  • 162021.06

    分别三十载 难忘空六情

    1986年的秋天,我们入学的时候,属于热能工程系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简称空六,现在该专业已经归入清华建筑学院。这个专业始建于1952年的土木工程系,曾先后经历“采暖通风”“供热、供燃气与通风”“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多个专业名称的不同阶段。我们班只有30人,经过多年的磨砺,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其中有设计院的院长和总工,有享誉建筑节能领域的科学家,有从事管理带团队的中坚力量,有充满创业激情的企业家……但在我的脑海里,记得的还是他们入校时的青涩,还有毕业后30年依然保存着的一份至纯至真的同窗之情。

  • 162021.06

    回首六十载 难忘母校恩

    2021年,清华大学迎来110周年校庆,我们1961届毕业生也正好毕业60周年。1956年1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的专题会议上,周恩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国知识分子在历经多年政治运动后迎来了“早春二月”,当年夏季的高校招生考试大概是那些年中“出身成分审查”最宽松的一次,我也幸运地通过考试被录取到清华大学电机系,从而受益一生。

  • 102014.02

    孟兆祯:丹心妙笔六十载 醉心园林筑华章

      在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界,孟兆祯这个名字可谓如雷贯耳。现年82岁的孟兆祯是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也是风景园林学科惟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造诣颇深,以传统园林精髓为基础,确立了我国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新的理论框架和教学体系,并创立了该学科在全国惟一的博士点。多年来,他为我国风景园林事业培养了大批的生力军,他指导的学生连续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在风景园林界传...

  • 132016.09

    化工七十载,学子献真情——李勇武学长的清华情

    8月26日,化工系的同学们及清华大学校友总会的老师们一同前往中国化工大厦,拜访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党委书记,化工系系友李勇武学长。

  • 102020.08
  • 082006.05

    【校庆】清华园里八十载,土木依稀当年事

    【校庆】清华园里八十载,土木依稀当年事 【校庆】清华园里八十载,土木依稀当年事 ...

  • 10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