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刘冰文集》正式出版发行

2011-04-22 |

○奚和泉

《刘冰文集》正式出版发行恰逢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何东昌同志写了序言,陆浩同志(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并立写了第二篇序言。文集收录了刘冰同志48篇文稿,时间跨度60多年,根据刘冰同志工作岗位的改变,文集内容大致分为青年团工作时期、清华大学工作时期、兰州大学与甘肃工作时期以及离退休之后四个时期;文体形式有讲话、报告、理论文章和谈话四种类型;文稿的叙述语言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除部分文字技术编辑之外,基本保持文稿的原貌。

刘冰同志在清华大学担任党的领导工作22年,对学校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建设团结有力的党委领导班子,形成和完善蒋南翔教育思想,推动朝气蓬勃的共青团和工会组织工作,在团结、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和教师职工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1978年底,刘冰同志被派到甘肃工作,出任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后又在甘肃省担任副省长,省委副书记兼秘书长,省委常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兼党组书记,出色地完成了党交付的各项任务。

1988年,刘冰同志出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1993年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顾问。他离休之后仍然关注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情有独钟。他认为蒋南翔教育思想是蒋南翔同志创造性地把党的教育方针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紧密结合的产物,指出并在实践中解决了办什么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不仅清华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十分关注,全国各地的许多单位和部门,尤其是教育事业单位,特别是高等学校都十分关心,就连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各界人士也密切注视,大家关注着这次清华百年校庆,它重点总结什么、举起什么旗帜,因为这涉及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

面对清华百年校庆这个关键时刻,刘冰同志认为,现在有必要举起蒋南翔教育思想这面旗帜。他说,新中国六十多年来的历史表明,正是有了蒋南翔为代表的新中国的教育路线,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创新之路,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给了我们自己的祖国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第二大经济实体,成为世人尊重的大国。

刘冰同志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为国家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可靠接班人。我们的教育事业,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心全意为中国各族人民服务,要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大小为衡量的标准。

刘冰同志说: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是合乎我国宪法规定的不可动摇的原则。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然要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学校作为一个社会主体,要遵守国家宪法,遵守国家的各项规定和条例,因此就会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这是完全正常的,但是我们坚决反对削弱乃至取消党的领导的“教育独立”的错误倾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育工作中的指导地位。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从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党历来提倡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但是我们坚决反对打着“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旗号,全面否定马克思主义在学校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刘冰同志在自己的文集正式出版之时,面对清华百年校庆的重要时刻,重申并强调了必须坚持的观点,表现了一个老革命、老领导、老同志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念,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忠诚。在即将到来的回顾过去、学习党史、坚定信心、继续前进的思想教育中,刘冰同志和他的文集,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在《刘冰文集》的诞生过程中,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和甘肃省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给与了大力支持,清华党委、顾秉林校长以及广大师生员工给予了热情鼓励,甘肃人民出版社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完成了出版发行的光荣任务。

2011421

注意:

(《刘冰文集》于2011420日晚从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运到清华园,分送到党委宣传部、团委、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办、离退休干部等处。 如有校友需要,刘冰同志和《刘冰文集》编委会主编那儿有部分储备,可以找我联系:xihequan@163.com/ 13701026567)

附:

序 言

○何东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国初期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把不能适应新中国需要的旧的高等教育,彻底改变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等教育。195212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他以清华大学作为教育试验的实践基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办学道路,作出了卓越而富有历史意义的贡献,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56年夏季刘冰同志从团中央调到清华大学,担任清华大学党委第一副书记,成为蒋南翔同志的亲密助手。他的到来,带来了延安抗大和解放区办教育的优秀传统,这给我们这些清华地下党出身的干部队伍带来了解放区的新鲜血液。从此,我们在一起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团结奋斗了几十年。

刘冰同志在清华大学担任党的领导工作22年,对学校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建设团结有力的党委领导班子,形成和完善蒋南翔教育思想,推动朝气蓬勃的共青团和工会组织工作,在团结、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和教师职工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刘冰同志走遍了清华园的每个角落,与清华广大师生员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把他们都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文革”一开始,蒋南翔就被停职审查,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和大帽子被强加在他的头上,很多人都纷纷与他划清界限,清华大学党委的副书记们也都被打倒了。十年“文革”对清华来说,是不堪回首的岁月。

十年“文革”中,刘冰同志和几位一起共事的同志曾向毛主席、党中央三次上书,写过四封信,而每一次都使自己增加了新的罪名,受到更加严重的冲击。第一封信写于196610月“文革”初期,是他直接写给毛主席的。这封信集中写了亲眼见到红卫兵违法乱纪、违反党的政策的大量事实,陈述了清华党委和蒋南翔同志是贯彻执行毛主席、党中央方针路线的,是衷心拥护毛主席、党中央的,清华党委不是“黑帮”。第二次上书,即第二封信写于19672月。刘冰同志找了我,并与胡健、艾知生、高沂同志研究,大家决定,向党中央写信反映我们的意见。信写给谁?鉴于196610月写给毛主席的信一直没有回音,我们议定写给周恩来总理,但又考虑到“文化大革命”的具体工作是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分管的,如果不把"文革"小组的领导人挂上,可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这样我们的信就改成写给周恩来总理和陈伯达、江青、康生。信的内容主要三点:第一,十七年清华大学的工作虽然有缺点错误,但总的是执行了毛主席、党中央的路线,成绩是主要的;第二,蒋南翔同志虽然在工作中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但成绩是主要的,对清华是有贡献的,因此,不能说蒋南翔是"黑帮分子";第三,清华的干部虽然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但绝大多数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因此,不能把清华的多数干部看作是不好的。信由我执笔,我和刘冰、胡健、艾知生、高沂反复讨论、修改、定稿。我们的信最后落到清华造反派手里,造反派把我们几个人定性为清华大学的“二月逆流”。

第三次上书,即第三、第四封信是1975年的下半年他和驻校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三位负责人一起写给毛主席的,信中揭露了“四人帮”黑干将迟群一伙的政治野心和种种丑恶言行,结果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政治风波。毛主席错误地认为信的矛头是对着他的,“是当前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刘冰等四人由此成了胆敢把矛头对着毛主席的“还在走的走资派”或“投降派”,被实行了专政,一年之内,大小批斗会上百余次。直到“四人帮”被粉碎两年多之后,随着两个“凡是”被冲破,在邓小平同志过问下,冤案才得以平反。

历史事实说明,刘冰同志向党中央上书,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本意是好的,体现了他党性比较强,坚持原则,不顾个人安危,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证明了刘冰同志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强战士,是我们基层党委的优秀代表。

1978年底,刘冰同志被派到甘肃工作,出任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后又在甘肃省担任副省长,省委副书记兼秘书长,省委常务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兼党组书记。1988年他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1993年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顾问。在领导岗位上工作多年,出色地完成了党交付的各项任务。

刘冰同志虽然离休了,但他依然挂念着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甘肃省以及祖国各地的脉动,特别关心党领导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他指导了清华大学1965届同学入学50周年的纪念活动,全力支持《半个世纪清华情》的出版发行。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令人高兴的事。

刘冰同志坚持不懈地思索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围绕蒋南翔教育思想这个中心主题撰写理论文章,在《风雨岁月》再版序言、《半个世纪清华情》前言、《蒋南翔与清华“黄金一代”》、《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总结历史经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等文中,刘冰同志坚定地认为要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认真总结蒋南翔教育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在这几篇文章里,浸透了他毕生的意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事业付出了宝贵的心血。

刘冰同志从上个世纪30年代至今,为党的事业奋斗了70多个春秋,尤其是他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终生,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楷模。今天大家看到的这本《刘冰文集》,虽然只记录了他革命风雨岁月中的点点滴滴,但是贴切地反映了刘冰同志的奋斗经历和他对党的事业的无私奉献。读了他的文章,看了他与同志们在一起的照片,似乎他又回到了我们中间。

是为序。

201012

写在《刘冰文集》出版之际

○陆浩

《刘冰文集》内部出版时,何东昌同志写了一篇序言,言简意赅,充满了老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东昌同志对刘冰同志在清华大学22年间的领导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了全面深刻的概括,看了以后深受教育。现在《刘冰文集》正式出版了,文集中增加了刘冰同志在甘肃工作时的一些重要文章,编委会的同志让我也写一篇文章作为东昌同志序言的补充。我自觉有责任写点文字,谈谈亲历和感受。

刘冰同志是粉碎“四人帮”两年多,冲破“两个凡是”之后,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关心下,1978年得到平反的,后经中央决定,调任兰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当时我正在兰州大学读书。我是恢复高考制度之后的第一届学生,1977年底参加高考,19783月进入兰大化学系学习的。听说刘冰同志要来兰大工作,大家都感到欢欣鼓舞。虽然我们并不认识他,但他的名字在当年几乎家喻户晓。刘冰同志在“文革”后期因为与“四人帮”及其爪牙作坚决斗争而受到错误批判,以至于引发了席卷全国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他自己也成了当时所谓的“走资派还在走”的典型人物之一;我们也知道刘冰同志长期担任清华大学的领导职务,为探索社会主义新中国办高水平大学做出了不懈努力,清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也是硕果累累。这样一位领导同志来地处西北的兰州大学担任主要领导,大家都非常振奋。刘冰同志来兰大之后,很快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诚恳朴实的作风和出色的工作赢得了师生们的真诚爱戴。我作为学生,亲身经历了这段历史,毕业后,又有幸在刘冰同志身边工作多年。他的政治品格、思想修养、道德风范、待人处事对我影响很大,他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终身。可以说,刘冰同志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之一。

刘冰同志初来兰州大学时,这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由于受到“文革”的严重破坏,可以说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刘冰同志是受命于危难之际,肩负“拨乱反正”历史重任来到兰州大学的。

刘冰同志来到兰大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时任甘肃省委书记宋平同志的大力支持下,抓冤假错案平反工作。由于长期受到“左”的思想的禁锢,当时对一些领导干部的平反和“右派”问题的改正,认识上并不一致,争议较多,阻力重重。刘冰同志就一个个做思想工作,统一了大家的认识,使一大批教师干部被解放出来,摘掉了扣在他们头上的各种“帽子”,推倒了一切不实之词,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专家、教授、教师、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刘冰同志千方百计恢复教学科研秩序,整治校园环境。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兰大,经历十年内乱,学校缺少基本的教学科研条件,师资缺乏,设备简陋,经费不足,整个校园破败不堪。恢复高考后的大批新生入校,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宿舍、教职工住房严重不足。在刘冰同志的倡导下,校部机关从文科楼搬到了原校办工厂破旧的平房中,腾出文科楼用于教学,缓解了教学用房的紧张。刘冰同志身先士卒,亲自带领干部师生参加清理垃圾、挖人工湖、绿化美化校园的义务劳动,很快使校园、学生宿舍、家属区的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整洁优美的环境又恢复了。

面对兰州大学基础设施欠账多、投入少的实际,刘冰同志多次向时任教育部长蒋南翔同志反映困难和问题,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国家加大了对兰大的投入,使教学、科研条件差和学生住宿、教职工住房严重不足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改善了学校的工作生活条件,保证了教学科研的需要,初步解除了教职工的后顾之忧。

刘冰同志花力气最多的是教师队伍建设。他认为,办高水平的大学没有一大批优秀教师是不可能的,为此想了很多办法。在他和学校各级领导同志共同努力下,一大批在“文革”中流失的教师归队了,一批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刘冰同志经常深入教室课堂与学生一起听课,了解教学情况,提出改进意见。经过多方努力,兰大很快恢复了教学科研水平,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在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活动中屡创佳绩。

刘冰同志尊重科学,注重按教育规律办大学。1979年,他在改革开放后兰大第一届五四科学讨论会上明确提出兰州大学要办成“两个中心”的思想。他说,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使学校真正成为教育中心和科研中心,要多出成果、多出人才。1981年,刘冰同志在兰大第二届五四科学报告讨论会上提出,要重点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科研工作要紧扣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用更多精力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同时要保持基础研究的稳定性和继承性,不能因强调了应用而削弱基础研究;二是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把学校建成两个中心;三是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开展“跨学科”研究和新技术、新兴学科的研究;四是克服重理轻文的倾向,重视社会科学的研究。现在看来,刘冰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办学思想和重要原则,具有很强的超前意识,今天仍不过时,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了,工作措施到位了,学校各项工作很快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组织的赴美物理学、化学研究生的全国性选拔中,兰大学生多次考取第一名,在全国科技大会及全国科技成果获奖表彰、SCI论文发表数排名中兰大也都名次靠前。当时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感叹兰州大学的成就,惊异于为什么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可以产生这样一所大学,为什么兰州大学“状元”多,为此做了大量的报道。

兰州大学所创造的辉煌,我认为最根本的是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使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性得到调动,主观能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得益于兰州大学有一个政治坚定、思想解放、团结协作、作风务实、熟悉教育规律的领导班子。为了配备好“文革”后兰大党政领导班子,刘冰同志以超前的政治胆识,开全国之先河,于1979年就通过民主推荐的办法,顺利解决了其重新组建问题。同年9月,在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上,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宋任穷同志专门请刘冰同志介绍了民主推荐校级干部的做法和经验。

正因为有以刘冰同志为班长的聂大江、崔乃夫、林迪生、辛安亭等一批党内资深教育家、教育战线领导人构成的学校领导班子的卓越领导,有新进班子的一批朝气蓬勃的中青年干部所组成的校系两级领导团队的努力,使兰州大学重新焕发了青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们了解中国国情,懂得我国教育发展规律,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着特别深刻的理解。他们重视教学科研环境条件建设,刘冰同志讲抓教育科研环境的整治就是“反弹琵琶”,领导干部要当好教学科研人员的“后勤部长”。

刘冰同志对师生员工日常生活等具体问题都很关心。他经常到学生食堂与同学一起排队打饭,了解饭菜质量。公共澡堂狭小、锅炉经常出问题,师生洗不上澡,意见很大。他到学校后了解到这个情况,及时过问,很快就修缮和扩建了澡堂。刘冰同志经常说要高度重视这些看起来是“小事”的事,这些问题解决好了,老师和同学才可以专心致志地投入工作和学习。

另外,西部地区的艰苦环境和厚重质朴的地域文化使兰州大学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刻苦求实的学风,特别是“文革”前在我们党的著名教育家江隆基同志的主持下狠抓学科专业基础建设,成长起了一大批学有成就的学科学术带头人。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这所地处欠发达地区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激烈的竞争中仍占有一席之地。

根据工作需要,刘冰同志于198112月年调任甘肃省委副书记,同时继续兼任兰州大学的领导职务(兼任党委书记到1984年),1983年起担任省委常务副书记。刘冰同志到省委后分管过办公厅、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群团等工作,担任常务副书记期间除分管工作外,主要协助省委书记负责省委的日常工作,在全省领导班子建设、贯彻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四化”方针,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那时候,“文革”结束不久,拨乱反正、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推动干部年轻化的任务十分繁重。刘冰同志先后协助冯纪新、李子奇同志继续抓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一大批老同志被解放出来,并安排了工作。同时,他集中力量抓了机构改革、省级四大班子的换届、省直部门和地(州、市)县领导班子的调整配备,顺利实现了全省各级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刘冰同志特别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认真贯彻领导班子 “四化”方针,大力推进领导班子年轻化进程。对经过实践锻炼、知识层次较高、政绩突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年轻干部,大胆选拔使用。

在干部选拔中,刘冰同志非常重视干部德的标准,始终坚持以德为先,使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迅速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那个时期省委选拔任用的领导干部,不仅为后来甘肃省的领导班子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不少人被交流到中央部门和外省市担任重要领导职务。

当时宣传思想战线的工作任务也非常繁重。刘冰同志结合改革开放初期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认真组织党的思想路线学习教育,积极推动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他通过各种方式,为深入推进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造舆论,特别是针对河西等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区干部群众存在的思想疑虑开展宣传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刘冰同志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和舆论导向,非常关心高等学校学生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深入院校为广大师生做形势报告,亲自宣讲党的政策,解疑释惑,很受大家欢迎。

刘冰同志对新形势下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紧密结合甘肃省多民族省份工作实际,与统战部门同志一道探索做好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和民族宗教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带头与民主党派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广交朋友,对他们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遇到重大问题和关键时刻,特别是遇到涉及民族、宗教等复杂矛盾纠纷时,这些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都能旗帜鲜明地站在党和人民一边,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刘冰同志十分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在要求群众团体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支持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好联系各方面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他们创新工作方法,活跃工作方式,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带领各方面群众在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做贡献,使群众团体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很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1986年,已经65岁的刘冰同志担任了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他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在认真履行职能、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地方立法、开展执法监督、发挥代表作用、开展调查研究和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他坚持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力支持政府的工作,寓监督于支持帮助之中,为全省的民主法治建设和人大自身建设做了大量艰辛的探索。

刘冰同志特别重视人大各级组织自身建设和廉政问题,并要求人大各级组织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同时,要提倡艰苦奋斗精神,反对铺张浪费,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遇事要首先想到人民群众的生活现状和负担。

回忆起刘冰同志亲自主持处理过的一个个复杂敏感问题,无不说明了刘冰同志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原则性,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政策水平和高超的领导艺术,他对许多问题的处理办法到今天对我们仍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对于重大原则性问题,刘冰同志绝不让步,不管有什么背景,也不管有什么“来头”,都坚持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同时,刘冰同志特别注意工作方法,一些看起来十分棘手的事情,经他亲自做工作,问题迎刃而解,当事人心服口服。刘冰同志不仅保护了一批干部和知识分子,使他们充满了对党组织的感激之情,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创造了事业的辉煌。

刘冰同志对青年人总是给予满腔热情的关心爱护,就是犯了错误的同志也是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循循善诱、苦口婆心,不感情用事,不一棍子打死。他对包括在上世纪80年代初“学潮”中犯过错误的青年学生,主张一律不给处分,不让他们背政治包袱。他认为青年学生主要是思想认识问题,要加强教育,允许他们犯错误,也要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记得在80年代初有一个犯过错误的同学,毕业后很长时间没有分配工作,后将他分配到新疆,他因家庭有困难要求回到家乡江苏省工作,经刘冰同志做工作,这位同志回到了江苏。这种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例子很多,充分体现了刘冰同志的博大胸怀。

作为一位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考验的老同志,刘冰同志从不居功自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保持淡泊的心态。他历来坚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始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对家属子女严格要求,决不允许利用其影响谋私,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是我们党廉洁从政、廉洁自律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刘冰同志离休之后仍然关注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在不停地思考、写作,已经完成了《求索》和《风雨岁月》两本自传体著作,这两本书记录了他投身革命工作后的经历、经验和深刻的总结。他离休以后的生活并不寂寞,在他不大而简朴的寓所中,经常有老同志、老战友和清华、兰大的校友、同学来访,也有不少年轻同志慕名而来,他总是以一个同事、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交谈,给他们以鼓舞和力量。

刘冰同志对党的教育事业情有独钟。他多次与我谈到蒋南翔教育思想问题。他认为蒋南翔教育思想是蒋南翔同志创造性地把党的教育方针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紧密结合的产物,解决的是办什么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刘冰同志多次与清华大学负责同志谈起这一话题。他与东昌同志署名写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总结历史经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对清华大学1965届现象的回顾与思考》文章,发表在由《求是》杂志主办的《红旗文稿》上。刘冰同志还专门接受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同志的专访,系统阐述了蒋南翔教育思想和实践成就。

刘冰同志十分关心甘肃的发展。离开甘肃二十多年来,每每有人去北京,他都关切地询问甘肃的情况。他为甘肃的每一点发展进步感到高兴,同时每当甘肃人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都给予极大的关注。“5.12大地震、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他都是在第一时间打电话询问灾情,并慷慨解囊捐出自己的养老金。

刘冰同志经常牵挂着兰州大学。兰州大学90周年校庆的时候,刘冰同志来到兰州大学,当校领导介绍到他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掌声代表了兰大师生对刘冰同志的敬重,更使这位老同志动容。2009年兰大100周年校庆的时候,刘冰同志因身体原因不能到会,发来了充满深情的贺信,出席校庆的师生们都为之感动。

去年11月兰州大学的几位校友在北京提前为刘冰同志祝贺九十岁生日,祝福频频,真情融融。刘冰同志为了感谢大家,即席唱了两首歌。一首是抗日战争时期田汉作词的歌曲《日落西山》。70多年以前的歌词他仍记忆犹新,唱得朗朗上口:“日落西山满天霞,对面来了一个俏冤家……哪一个男儿心里没有她?要打鬼子可就顾不了她。”歌声是那样地婉转和动情,把人们带到了逝去的年代。第二首歌就是他十分喜欢唱的《我爱你中国》,三段歌词一字不差,歌声高亢、抒情,充满的是对祖国、人民的爱,这是一位九十岁老人的追求和向往,在座的人无不为之感动落泪。是的,刘冰同志已经步入人生道路上的第九十个春秋,有投身革命的壮怀激烈,有战争年代血与火的考验,有同林彪、“四人帮”斗争的沉浮起落,有改革开放以来的辛劳和奉献。九十年的岁月,锻造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

今年是刘冰同志九十华诞,适逢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的许多校友以及甘肃省的不少同志,都建议出版《刘冰文集》。大家的想法,就是希望更多的同志透过文集,更多地了解这位亲历过长期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的老革命、老领导、老同志是以怎样的作为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事业的,从中可以更多地体悟到他的品德、思想、风范,使我们学到更多难能可贵的东西。

2011年3

陆浩: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