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童之磊 田硕 杜松沛:第三代中关村人

2011-07-28 |

村语

东起清华南路,西至蓝旗营高校教师住宅区,南邻成府路,北至清华大学南校墙。这片占地面积25公顷、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的地方,就是清华科技园主体园区——目前国内唯一的A类大学科技园,也是国内最早一批国家级科技园,至今已有17年历史。

包括搜狐、NEC、网易、雅虎等,清华科技园内现在有400多家企业。驻园企业每年研发投入30多亿元,产值总额接近500亿元。

然而就在这片园区内,和众多知名企业并存的还有很多看上去小得不能再小的企业,这也是清华科技园的一大特色。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这里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器”。

21世纪的第三代中关村人,创业仍是他们的最爱。而作为清华科技园里的年轻创业者,他们又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很多创业梦想是在宿舍里萌生的。17年来,一茬接一茬的清华学子怀揣着创业梦想,从宿舍楼走进清华科技园的办公楼。

下面提到的3个年轻人皆如此……

童之磊:我赎回了自己的梦

坐在公司宽大的办公桌前,童之磊经常会想起12年前的那个夏天。

在清华大学团委门口,清华科技园的老师拉住汗涔涔的童之磊,“游说”他把公司搬到科技园刚成立的创业孵化园里去。时年24岁的童之磊还是在校生,刚刚和同学们创立了一家只有5个人的小公司。那是他创业的起点。

如今,童之磊的“中文在线”是国内中文电子图书最大的正版内容提供商,拥有500多名员工。

一帆风顺

18岁那年从云南考进清华大学,童之磊学的是汽车工程,但这和后来的创业之路大相径庭。“那时心里总是透着一股不安分,总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不想按部就班。”

正是在“不安分”的驱使下,童之磊开始了自主创业。1998年,他和同学鲁军创立了“易得方舟”——一个类似于facebook式的大学生社交门户网站。那是他在入读清华和麻省理工学院合办的国际工商管理硕士班时迸发的念头。

用着中关村攒出来的电脑,易得方舟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的一间学生宿舍里“起航”了。

老师的邀请就是在这之后不久发出的。1999年夏天,易得方舟入住成立不久的清华科技园,童之磊和他的同学兼同事们蹬着三轮车把电脑搬到了学校东门外的学研大厦里。尽管只是一间不足100平方米的屋子,但第一次拥有正规的办公场所,还是着实令童之磊兴奋了一阵子。

但是,“不安分”的童之磊很快又有了新的念头。

“我发现网上能看到很多书,于是就想到可以把图书电子化,在互联网上供网民付费分享。这样既尊重作者的权益,也有获利的空间。”20005月,童之磊果断地把易得方舟交给了鲁军,自己转头成立了“中文在线”。

寄人篱下

成立之初,中文在线颇受欢迎,不少风险投资家都对这个项目表示出兴趣。由于中文在线主张保护原创者利益,打击盗版,因此也受到了包括丛维熙在内的不少作家的欢迎。

然而,好日子仅仅持续了几个月。2000年底,互联网泡沫破灭的风潮从大洋彼岸席卷而来,稚嫩的中文在线自然无法幸免。风险投资纷纷取消,一起创业的人相继离开,中文在线最后只剩下3个人。

面前摆着房租、水电费、工资等一大堆账单,童之磊第一次感受到艰难的滋味。“最大的压力就是发不出工资,发薪日的前夜,我还在不停地四处借钱。”为了养活公司,童之磊只能出去打工,一个咨询项目做下来,每个月也能有1万多块钱的收入。可是这些钱一旦投入中文在线的日常运营,转瞬即逝。

和很多人比起来,童之磊是幸运的。就在这段最艰难的日子里,他结识了香港泰德时代新媒体集团的董事长陈平。出于对人才的欣赏,陈平接收了童之磊和他的中文在线。童之磊开始以泰德执行总裁和首席运营官的身份出现在业界。

很多人眼里,童之磊在泰德的日子过得很舒服,担任集团高层,负责战略谋划,年薪数十万元……

“其实我心里并不快乐”,数字图书并不是泰德的发展重点,被收购的中文在线一直处于“活不好死不了”的状态,这让童之磊很难受。

“不安分”的童之磊于是做出了一个令很多人惊讶的决定——离开泰德,自己花钱“赎回”中文在线。“我一直坚信数字图书具有广阔的市场,中文在线一定可以做大。”2004年,童之磊带着中文在线重回清华科技园,“感觉太熟悉了,就跟回家一样。”

东山再起

对于困难童之磊是有心理准备的,但现实的落差依然超出想象。从与世界500强打交道,到面对一大批中小公司;从豪华舒适的办公区,到几十人挤在一个“一人说话全公司都能听见”的弹丸之地;再加上竞争对手的恶言诋毁……童之磊一度又体会到那种艰难的滋味。

为了省钱,童之磊坚持将自己的月薪定为1200元,但公司的骨干员工,他可以每月发人家近万元的薪水。

还好,这样的苦日子没有太久。2005年,中文在线与联想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期。

现在的中文在线,办公面积已达5000多平方米,拥有与公司业务匹配的大批数字化设备。通过与国内400余家出版机构、2000余位知名作家、10万余名网络作者的正式签约授权,每年可提供7万至10万种电子图书。此外,中文在线还拥有500万手机阅读客户。

12年前从清华科技园里走上创业之路,童之磊笑称自己是“12年磨一剑”。麦当劳的创始人雷·A·克罗克说:“世界上取得成功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坚持。”现在,中文在线每年都会招进大学生,每次培训新员工,童之磊都会用这句话激励他们。

(记者 张航)

田硕:总有想法要折腾

6月的南方,天气说变就变,前一刻还艳阳高照,一眨眼就大雨倾盆。刚下飞机就换火车,下了火车再赶汽车,一周之内,田硕挥汗如雨地奔波在七八个南方城市之间。

和天气一样不定的是田硕正在洽谈的项目。“生产基地还没定,不过很多人有兴趣,我们虽然是小企业,但是技术实力会说明一切。我有信心。”

田硕是中关村清华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里众多的年轻的创业者之一,他的公司主要研发电动汽车电池。两年前,田硕从通用汽车公司辞职,创办了这家一开始只有3个人的小公司。

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只要田硕愿意,他可以在世界知名大公司一直拿高薪当金领。事实上,一开始他也确实这么做了。“创业算是性格使然,我天性中就不喜欢按部就班,总有一些想法要‘折腾’,但在外企我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田硕这样解释自己辞职的原因。

田硕清楚地记得2010118,他的团队搬进了清华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基地,开业仪式上,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来了。虽然只有地下十几平方米的一间小办公室,但大家都很兴奋。“这是属于我们的,无论是开会还是研发实验,都是在这间办公室里,很多时候要干通宵,最冷的时候,我们要开着4个电暖气取暖。”

“条件是艰苦了点儿,但这里不收房租,对我们挺合适。”作为园区认可选择的学生创业企业,目前园区不仅不收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房租,还对他们提供工商注册、财务管理、年检等方面的支持。这在田硕看来很重要,因为新创业者对这些往往一窍不通。

看起来一帆风顺,其实到处都是暗潮汹涌。“困难的事儿?很多!人的事儿、钱的事儿、市场、客户都是困难。当然,最困难的还是人和钱。”田硕直言:“很担心招不到人,汽车动力专业的人才很抢手,人家为什么要到你的小公司来?”还有资金,前期的研发需要大量的投入,资金链绷得很紧,甚至准备着随时发不出工资。

“我们从三四个人起步,现在已经有20个人,还算成功。”在田硕看来,招揽人才的多少是企业发展的标志,因为“有多少钱决定能招多少人”。现在,他准备在南方找一个生产基地,进入市场生产阶段。两年之内,他打算将公司扩大到六七十人。

(记者 傅洋)

杜松沛:这事还没告诉爹妈

和田硕一样,科技园的另一个大学生创业者杜松沛的这个夏天也很忙碌。“我们的网站7月份就要上线了,现在正在找人测试。”同样是清博士的学历背景,一直在学校读书的杜松沛看起来就腼腆得多。

虽然性格不同,但骨子里那种创业的冲动却很相似。读计算机系的杜松沛最初和三四个人准备创办教育网站也是凭着一腔热情。“国外的学生教学内容活泼,课外知识的网站都是寓教于乐的,但国内的教育培训网站多数是以盈利模式为主,课程单一,很难相信中学生会真的喜欢。”

杜松沛的网站叫“blackboard”,是以中学生科普知识和素质教育为主的,内容多是以游戏的形式,免费向孩子提供。“我们以大学生的身份告诉中学生一些重要的,但课本上没涉及的知识。而且形式有趣,相信他们会感兴趣。”

最初想做这个网站和本专业有关,但更多的是和成长经历有关。“我们这一代人上小学时就开始接触互联网了。我亲眼看到身边的一些同学沉溺于网络,最终耽误了前途;但我也看到,利用网络,另一些同学获得了学业上的成就。这对我触动很大。网络这个东西没有好坏,关键是提供什么内容给孩子。”杜松沛说。

创业也不光是热情,对于自己的优势,杜松沛很清楚。“我们和教育界以及网络企业都接触过。教育专家基本不了解互联网,而互联网企业也不了解当前的中学生教育情况。我们企业的优势就是对双方都比较了解,能找到之间的契合点。”

讨论、做内容、做技术,和所有网站创办程序一样。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学校和创业园之间,杜松沛自得其乐。现在,1年多时间的努力已具雏形,个性腼腆的杜松沛也要出来做市场,与陌生人打交道。“我们的团队里有人擅长公关,就多做一些外联。我的长项是技术,不过多做几次外联和公关,我觉得自己也比以前进步多了。”

“网站成功是靠点击率说话的,希望能有很高的点击率,然后被风投看中。”他这样期待。

对于创业可能遭遇的失败,杜松沛并非没有准备。从大学三年级开始,他就开始“折腾”,第一次创业是和寝室的同学做夏令营开始的,小赚了一点儿。后来的几次,有成功也有失败。“我不担心创业失败,但成功的关键还是人,我们这个3人团队配合很长时间了,只要团队在,一切都可以重新来。”

对于创业这件事,杜松沛至今仍对父母保密。“我是独生子,不想让他们担心。作为父母,他们觉得我老老实实地一直在清华读书就挺好的,别折腾其他的事儿。现在不告诉他们,等成功了再说。”

(记者 傅洋)

采访后记

又是新的一周,田硕为了寻找生产基地准备继续穿梭在南方小城之间,而杜松沛则在北京的烈日下一脸微笑地又蹬着自行车,为网站上线测试做最后的努力……

作为中关村新一代创业者,童之磊、田硕和杜松沛有很多相似之处——有梦想、不安分,想到就做,而且全力以赴。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对自己也有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田硕,他已经很久没有进过电影院了,当然更不可能知道时下最热门的电影是哪一部。杜松沛创业后也几乎不娱乐,他觉得每天只要有时间休息就可以了。“事情总也做不完,就一件一件去做,与其在无谓的事情上耗费,不如做点正事。”

像他们这样靠几万元起步的微型创业公司,现在清华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基地里共有十几家,还有很多是被刷掉了。

“多年的实践证明,如果这些小的创业公司不具备相应的技术潜力及创新理念,失败是必然的。”科技园内招商项目负责人刘雪良告诉记者。

可是,即便有技术潜力和创新理念,也不一定就会成功。跟踪过很多大学生创业案例的陈垒是一家投资管理公司的高级投资经理。“总体上,现在大学生创业并不容易,经验缺乏是主要原因,尤其是如何花钱的经验。”陈垒说,他曾经目睹一个创业团队拿到上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但不到3个月就被挥霍一空。“对于这些学生创业者来说,他们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 (傅洋 张航)

转自《北京晚报》2011726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