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必曲,仍须立我志。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是陈芳允写的一首小诗,也是他人格和精神的真实写照。一生埋头研究的陈芳允,成就极其丰富。他先后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测控方案,解决了“远望号”航天远洋测量船多设备电磁兼容问题,提出了发射同步定点通信卫星计划;他在花甲之年从军入党,联名其他三位科学家建议发展中国的高技术,这就是中国后来的“863计划”……这位可“上天入海”的院士对待工作一直保持着一份本真和热爱。
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陈芳允是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作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跟踪测量系统的技术负责人,陈芳允提出并设....
军事医学与药物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冀胜,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0月19日在北京逝世。陈冀胜,1932年7月出生于天津市。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解放军防化研究院技术一级、文职特级研究员,曾任国防科委某研究院副所长,防化研究院四所所长、总工程师以及中国化学会、中国毒理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等。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冀胜主要从事药物化学与药物设计、生物毒素...
7月14日电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徐叙瑢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7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徐叙瑢,1922年4月23日出生于山东济南,1941年至1945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6年至1951年间,任教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51年被中国科学院派往苏联科学院列别杰夫物理研究所深造,在苏联科学院获物理数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中国科学...
4月23日下午,在台州(北京)产业招商推介会上,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与浙江省台州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著名电气工程科学家、教育家,现代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卢强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3日3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卢强教授1936年5月19日出生于安徽芜湖,1954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1964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6年当选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九...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忠诚的爱国民主人士,第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政协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民进中央第五届、六届、七届常委,民进天津市第四届、五届、六届委员会副主委,第七届委员会主委,第八届、九届委员会名誉主委,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6日12时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余国琮同志1922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工...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工业功勋获得者,核材料与核燃料专家、工程物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学会同位素分离分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理事、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科技委主任陈念念同志,于2021年12月21日15时4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81岁。陈念念院士1941年10月4日出生于上海市,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同位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