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施一公委员的一天:跑步与“冷板凳” 动静间见初心

2020-05-27 | 郭超凯 杨程晨 | 来源 中国新闻网2020年5月26日 |

5月25日这一天,全国政协委员施一公从跑步开始。清晨6点出门,此时北京的朝阳很柔和。不大的场地内,他耗时1小时10分钟跑了15公里,平均每公里配速4分32秒。

5月26日,全国政协委员、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所在的科协界别在北京友谊宾馆驻地举行小组会议。每年两会,施一公都是媒体追逐的焦点。今年两会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减少了上会记者数量,让他有了“相对的清静”。但同时,关于他创办的汇集中外顶尖学术人才的西湖大学动向,仍受外界高度关注。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摄

学生时期的施一公便练习长跑,在清华念书时一度创下全校竞走项目纪录。今年两会,入住科协界别所在的北京友谊宾馆驻地,施一公保持隔日一跑。

重新迷上跑步始于2018年,更准确地说是在施一公获任西湖大学校长的第二天。几位教职员工因共同爱好“成立跑团”,之后施校长便一发不可收拾。

据透露,过去半年他因跑步瘦了10多斤。施一公的手机跑步软件显示,2020年以来已经跑了近900公里,俨然“跑步重度爱好者”。

这一天,全国政协委员们行程满档,上午视频会议、下午前往人民大会堂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会。

上午近9时,临近会议时间,换回皮鞋、衬衣的他走进会场,也“回到”外界更为熟悉的样子。政协小组会间隙,会议室往往仅剩独坐“冷板凳”的施委员一人——利用休息,他会在电脑上抽空整理文章,思索着自己关注的科技教育等问题。

每年两会,施一公都是媒体追逐的焦点。今年两会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减少了上会记者数量,让他有了“相对的清静”。但同时,关于他创办的汇集中外顶尖学术人才的西湖大学动向,仍受外界高度关注。

2011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韩启德提议创办一所集中西教育之所长的小型研究型大学,施一公对此深表认同。4年后,施一公联合饶毅、潘建伟、钱颖一等知名学者向中央提交了《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建议》。

他这样描述自己理想的大学:希望若干年后,这里可以聚拢一大批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从事最尖端的科学研究,做出最有意义的科学成果,培养最优秀的青年学生。

施校长来到西湖大学两年,这座承载着各方希望的大学成绩如何?

“西湖大学机制灵活,国际化程度很高,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特别有吸引力。”访谈中,施一公向记者细数在西子湖畔办学的成效:目前西湖大学已签约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20位,九成左右来自海外。

疫情期间,该校周强、郭天南两位研究员带领的实验室在新冠病毒相关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前不久,西湖大学刚成立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将着眼在更长远的未来提升公共卫生应急水平和能力。

今年上会,施一公重点关注科技教育问题。“在这样一个百年不遇之大变局中,如何进一步加速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肯定是我最关心的话题。”施一公说。

他对中新社记者谈到,新冠肺炎疫情过后,世界会发生很大变化。加速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完全靠人才”,人才培养取决于教育。如何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人才是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的目标。

据西湖大学“跑团”其他成员转述,施校长曾说,在杭州开始人生的新一段马拉松。

作为“新杭州人”,两会期间施一公也重点关注浙江和杭州的发展。他提及,杭州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自2016年以来始终稳居全国第一,“我期待并相信,浙江、杭州,一定会有更多的创新之举”。

获批成立2年,西湖大学办学模式还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方式。”在施一公看来,建设一流大学要心无旁骛,要坐得住“冷板凳”。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会期还有两天。施一公维持稳定的工作生活状态:上会与长跑,一静一动,前者是履职工作,后者是个人爱好;正如他回国10余年来,在办学与科研的动静切换中,来去自如,初心不改。


相关新闻

  • 182016.03

    拳拳报国心,悠悠赤子情 ——清华大学[1985级] 施一公 访谈纪实

    2016 拳拳报国心,悠悠赤子情 ——清华大学[1985级] 施一公 访谈纪实 施一公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受家庭熏陶,从小聪颖过人的他对数学和物理有浓厚兴趣。1985年高中毕业时,学习成绩优异的施一公同时收到了来自清华、北大等....

  • 072016.01

    施一公:归来8年

    2015年9月19日,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一场科技奖的颁奖仪式正在举行。在场的有包括杨振宁在内的不少科技界的大腕。当天,施一公作为嘉宾应邀....

  • 222016.03

    施一公:科学带给我的愉悦难以言喻

    施一公院士与青少年谈学业抉择

  • 032022.12

    费俊龙:初心不改再飞天

    17年前,费俊龙与他的战友聂海胜踏雪出征,环绕地球飞行77圈,历时115小时32分,总行程325万公里……,飞天的神奇经历,时常回荡在费俊龙的脑海。17年后,东风航天城又用一场瑞雪迎来了英雄出征。他还是一样地意气风发,精神饱满,只不过一头黑发是在临行前悄悄染过的。从特级飞行员到特级航天员,这位年过半百的将军再次担任指令长,挂帅出征,向天行进。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清华大学2007级硕,航院)薄铁皮做的五角星出...

  • 142015.07

    施一公:大学的意义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5年毕业典礼上的即席演讲

  • 112017.09

    施一公获“未来科学大奖”

    9月9日,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其中的“生命科学奖”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施一公获得,以表彰他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

  • 142020.07

    施一公:办大学、做科研、育人才,只求创新突破

    中科院院士施一公的手机跑步软件显示,2020年以来,他已经跑了1100多公里。53岁的他隔日一跑,每个月训练量保持在150~200公里之间。

  • 072022.10

    百岁教授张义燊:期颐未老 初心不改

    “这里有我的名字。”百岁老先生张义燊教授骄傲地指着一张照片给大家看。那张照片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上面镌刻着八百三十四个名字,他们曾经是西南联合大学学子,他们还有一个身份——抗日将士。“当年我们每个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大家不怕牺牲,时刻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8月13日是我校数学科学学院张义燊教授100岁生日,一群银龄老人和青年教师围坐在旅顺乐椿轩养老中心,他们之中有张义燊教授多年的同事、教过的学...

  • 242021.05

    钱学森:“那一天,我激动得彻夜未眠”

    “我回国近三年来受到党的教育,使我体会到党的伟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目标的伟大,我愿为这一目标奋斗并忠诚于党的事业。”

  • 05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