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任志军做出了一个让同行惊讶的决定——辞去紫光国微副董事长兼总裁职务。前往山东淄博,接手一家濒临破产的电子企业。半百之年,开始了他的创业人生。

任志军校友
任志军博士是新恒汇的创始人与掌舵者,一位从学者转型的半导体产业领军人物。清华1985级本硕,北京邮电大学博士。曾任紫光集团旗下核心半导体上市公司紫光国微副董事长兼总裁。
在他的带领下,新恒汇崛起为全球唯一集引线框架、芯片封装、测试、晶圆测试减划“四位一体”的集成电路企业,IC卡封装测试能力攀升至全球第二、亚洲第一。柔性引线框架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36%。2025年6月,新恒汇成功在创业板上市,市值突破百亿,成就了从破产企业到行业领先者的蜕变传奇。
创业8年,企业就在国内A股上市成功,通常企业家会得到什么——鲜花,掌声,赞美?还是质疑,调侃、嫉妒?成功的表象之下,既埋伏着不为人知的人性图谱,也有商业逻辑之外的勇气与担当。
2025年6月20日,新恒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在喧腾的祝贺声中,有一个异常的音调——有人调侃这是一次“空手套白狼”的胜利,是“奔着套现而上市”的行径。荣誉与争议,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始终在成就的边缘投下阴影。
让我们把时针拨回到2017年去探寻背后的真相。
为人纾困借款去创业
2017年,任志军担任紫光集团旗下核心半导体上市公司紫光国微的副董事长兼总裁,一家上游供应商濒临破产。该厂生产的柔性引线框架(Flexible Lead Frame,也被称为IC封装载带或智能卡封装框架)是制造智能卡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之前,法国Linxens垄断了全球市场。为了不受制于他人,紫光开始扶持一家山东淄博的公司为自己提供同类材料。但这家公司的产品刚上市不久,就遭遇资金链断裂的困难,经营难以为继。淄博政府带着已经进入失信人名单的公司控制人来紫光寻求重组。
任志军负责重组谈判。他给淄博公司估值5亿人民币。事实上公司拥有的资产只有2亿,欠债却高达10亿。于是政府想方设法进行债务谈判,努力把债务压缩到5亿人民币以下。任志军设计的方案是请政府作为过桥,先把债务打折收到国资公司后,再出让给紫光。
重组项目前期进展比较顺利。政府与债权人按照债务重组方案谈定后,开始向债权人收购债权。就在这关键时刻,紫光集团却找到了一个更有吸引力的方案——直接并购法国公司,通过资本运作不仅有可能获得较高的资产溢价,还可以垄断市场,回头再去打击竞争对手。任志军对此方案持反对态度——法国公司市场份额已经高达90%以上,未来增长空间有限。公司收购价高达180亿人民币,财务成本过高。但是集团负责人还是选择了并购方案。
决策结果出来时,淄博政府的债务过桥方案已经启动,此刻突然刹车,桥上的人势必会因桥断而落水,任志军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告诉淄博政府。他甚至想过干脆发条信息告知对方,然后就关机找个地方躲起来。但是于情于理他又没法这么做,他只能硬着头皮去淄博,硬着头皮当面把决策结果告诉对方。闻此消息,高新区书记惊愕的表情至今还清晰地印在任志军的脑海中。从会议室出来,书记神思恍惚地沿着走廊向前走,走了一半才发现任志军已经离开,然后又返回到电梯口跟他道别。
那一刻,任志军觉得他不能就这么放手,他想再努努力,看能不能拯救这个项目,尽管成功的希望渺茫.
他找到被江湖称为“老虞”的虞仁荣。1985年,任志军从新疆考入清华电子工程系——著名的EE85级,同级同学里就有虞仁荣。老虞的韦尔股份在2017年上市,手头应该有富裕的钱。虞仁荣听完任志军的介绍说:“老任,我不搞投资,你介绍的项目我也不熟。如果你自己对项目看好,你要自己下决心创业的话,我可以支持你。”他的意思是要任志军从上市公司辞职,从北京到淄博亲自掌管公司,并且还要自己出资参与重组。
按照任志军的原话,“我自己找的事情,把我自己绕在里面了”。

新恒汇发展历程
决策并不容易做。已经过了50岁的他,正担任上市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还有必要去冒险吗?如果接手这个挑战,就意味着要长期离开家庭、离开北京、离开熟悉的设计领域,到一个陌生的小城市去管理一家陌生的工厂。更要命的是,如果创业失败,怎么给家人与孩子一个交代?
但任志军没有太多时间去把所有的后果想明白。并且,守信用是他最看重且最珍视的品质。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不能退却。
于是他又找了TEEC里知名的集成电路投资基金武岳峰,三位TEEC校友一听说他要出来创业,在来不及做项尽调的情况下,决定出资支持他创业。
于是,他辞去了上市公司总裁与董事长的职位,带着总额5个亿(最终是6亿)的资金来到淄博,开始了他的创业人生。

TEEC活动中,任志军(左1)与T友们在一起

2018年 新恒汇科技开业盛典
完成了对淄博市的承诺后,任志军又背上了对清华校友更沉重的承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公司做上市。他心里明白,虞仁荣和武岳峰投资给他,不是做慈善,是信任他能把事情做成。虞荣仁借给他的1.2亿对普通人而言是天文数字,但其中包含的信任,对任志军而言远比金钱更宝贵,也更沉重,他用一生的信用为这笔借款做担保。


2021年,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与投资人共同到新恒汇考察
他必须再次努力完成自己的承诺。
2022年6月,当新恒汇正式开启IPO时,招股说明书特别明确,等36个月锁定期结束后任志军要减持还钱。这大概是创业板第一个借钱创业成功的故事,也就是媒体所谓的“空手套白狼”的全部真相。在引发热议的背后,公众是不是更应该思考:在商业世界中,到底是资本定义了创业者,还是勇气与信守承诺才是真正的杠杆?

任志军在新恒汇园区
搭自己的舞台唱自己的戏
于知天命之年创业,固然是任志军的品性使然,但和他20多年的职业经历也密切相关。
任志军的专业是通信与电子系统。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加拿大北方电讯的中国研发中心。他为公司拿到了第一份来自于北电之外的合同——为刚刚起步的中国移动运营商开发建设一套大型的通信网络管理系统。
当时中国分别从美国、德国、日本等7个国家引进了8种制式的移动电话设备,加上之后中国自行开发的版本,形成了国内移动通讯“8国9制”的市场格局。各种制式的设备之间,管理数据完全不同,导致一个用户要开通业务,需要在不同系统之中人工“翻译”并下发用户数据,业务开通需要较长时间不说,还极易出现计费错误、漫游不通等等错误。所以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迫在眉睫。
1999年,项目试点完成后赶上北电要撤出中国,他带着八个工程师加盟了一家国内公司。某种意义上,这也算得上是任志军的第一次创业。项目高峰时团队超过2000多名技术人员。他从项目经理成长为公司的总裁、董事长。公司凭借这个技术成果在A股成功上市,并因“科技股”的标签被资本市场看好。更令任志军引以为豪的,这套系统的成功普及为中国运营商移动网络的高效与安全运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中国从电信大国变成电信强国夯实了基础。同时他也积累了自己创办和经营公司的底气。

移动网管系统在G20峰会时提供通信保障
在任志军做着上市公司总裁和董事长期间,作为控股股东的集团公司将兴趣转向了能源行业,收购了黑龙江的风力发电厂、吉林的油田、吉尔吉斯的钨锡矿,最疯狂的时候配合新华人寿在拍卖会上摘牌了深圳航空的控股权。但当能源行业走下坡路时,集团公司撑不下去了,就想方设法地从上市公司抽血。看着集团公司兜里明明只有1块钱,却非要干10块钱的买卖却无力阻止,任志军只能挂印离去。
2014年,他受邀加盟了紫光集团。当时紫光集团刚刚收购了展讯与锐迪科,缺乏有经验且专业对口的上市公司管理人。集团董事长不仅是他EE85同学,更是新疆老乡。到紫光集团后,任志军帮助老同学做了展讯与锐迪科的整合,谋划收购了新华三,参与筹建了长江存储,又像救火队长一样接手刚刚并购过来的芯片上市公司(后改名紫光国微)。轰轰烈烈的四年,他亲眼目睹了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爆发式增长,看到了紫光集团的资产从十几亿膨胀到2000亿。

长江存储启航

任志军(左2)于中国集成电路蓬勃发展时期
但是,任志军一直认为一个企业应该要造福于社会,应该通过产品与服务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创造价值。他坚持要做实业。要把实业做大做强。
然而,在董事长眼里,这是一个只会撅着屁股刨地的“农民式”企业经营理念,而他信奉在资本市场寻求资产快速增值的理念。两个人的分歧越来越大,最后导致了分手。
在离开这两家上市公司不久,两家公司的控股公司都陷入了破产重组的境地。所以有人好奇任志军怎么能两次都及时避坑?说到底,还是坚守自己的企业价值观帮助他避坑了。
前两家公司的老板认为企业的价值是让资产快速增值,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如果手里的土地去盖房子更赚钱,那么他们会把庄稼刨了去盖房的。而任志军坚信的是把产品和服务做好,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创造社会价值。
两次遗憾离开让任志军意识到,企业高管只是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他站在舞台上想要好好演戏,但是老板不安分,戏没演完舞台就要塌了。两次过程都很痛苦无奈,也在他心里埋下了拥有一家自己说了算的公司的种子。而且他对如何做好企业有了更自信的认知。
真正的创业精神,不只是拥有商业的洞察,更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做出清醒选择——要么妥协,要么走出自己的路。2017年,当机会突然来临时。虽然挑战重重,风险很大,虽然也有犹豫顾虑,但是,种子还是破土发芽了。
价值主义者的胜利
2018年上半年,任志军向老虞的借款、虞仁荣和武岳峰的投资全部到帐,原公司偿清债务后退出,公司重组成功。已经几个月没有领到工资的员工干劲十足。地方政府对任志军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非常认可,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后来TEEC的吕大龙师兄、陈大同师兄也加入了股东行列,公司粮草充足。

TEEC到访新恒汇,任志军(前中)与T友们相聚交流

任志军在TEEC北京分会年会
新恒汇在智能卡市场柔性电路材料的全球市场份额从不足1%开始,以每年增加5%的速度增长到现在的30%以上。考虑到智能卡柔性材料的市场空间有限,2019年又进军蚀刻引线框架(Lead Frame),这个产品是集成电路通用封装电路材料,以前全部依赖进口。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做到了国内领先,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并且在持续增长。2021年后,公司继续拓展模块封装、晶圆减薄划片、测试等业务,成为全球少有的集载带生产与模块封装于一体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
2022年6月,新恒汇开启创业板IPO征程。2023年3月在资本市场进入寒冬之前通过了创业板IPO审核,之后就陷入了长达两年的等待期,在新恒汇之前已经过会排队的企业,陆续有70%被劝退了。尽管等待的过程漫长且熬人,但任志军始终对公司上市抱有充足的信心,因为公司业务增长迅速,营收和盈利每年都创新高,账上资金充足。果然,寒冬过后,公司提交注册申请,9天后就获得了批复。

新恒汇上市仪式,任志军(中)
2025年6月20日,上市敲钟的那一刻,任志军并没有太兴奋,只是感觉肩上的担子终于卸下来了——他没有辜负校友们的信任,今后可以更有耐心地去做公司。事实上,2021年他在淄博又投资了一家新公司——淄博芯材集成电路,做多层封装电路材料。这个公司的投资也很大,很多清华校友又参与投资了这家新公司。
他也更有底气坚定自己的企业价值观。今后继续撅着屁股心无旁骛地种好自己的地,种出最好的庄稼,通过产品与服务为社会创造出多一些的价值。
任志军坚信这种做企业的理念能让企业走得更稳,更久、更远!我们也坚信!

新恒汇上市敲钟,任志军(左2)
结语
任志军与新恒汇的故事,与其说是一个商业奇迹,不如说是一场关于信念、信用与勇气的深度实践。它向我们证明,创业的真正终点,不是上市敲钟的那一刻,而是在喧嚣中始终保持价值观的执着和坚定。
荣誉与质疑皆成外在,唯有构建于产品、信用、理念与长期价值主义之上的成功,才能在时间的长流站稳脚跟。而这,或许才是这个时代创业者最需要的长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