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80后登山者严冬冬:我的目标就是完成14座

2009-08-26 |

严冬冬,198411月生,清华大学生物系2001级本科,2005年毕业

  坐在面前的严冬冬略有些腼腆。他身材结实,皮肤黝黑,鼻梁上架着眼镜,运动裤T恤,和出入在校园里的大学生没什么区别。你实在很难把他和“登顶珠峰”、目标是“14座”这样的字眼联系到一起。然而,一说起登山,他脸上的表情立刻生动起来。讲着登山的经历和心情,他的双手会不自觉地交握在一起,粗壮有力的指关节上,一条小伤疤分外显眼。他说,那是一次登山时被山顶掉落的石子砸伤的,是大自然送给他这位登山者的小“礼物”。

  512号,严冬冬刚从雪宝顶下来,这次客串SOHU登山队教练攀登雪宝顶,这是他第一次大型商业登山活动的体验。除此之外,对严冬冬而言还有另一重“朝圣”的意义:1995雪宝顶全队登顶是清华大学登山队早期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一次一路行来,也带有重涉先辈当年足迹的意味。可惜的是传统路线由于骆驼背处的岩壁坍塌而无法通过,只得选择西壁路线。尽管不能沿着前辈的足迹行走,能够仰望和想象,其实也够了,严冬冬说。

  水木年华

  严冬冬是2001年鞍山理科高考状元,同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入学后就参加了清华大学登山队,从一个对登山一窍不通的孩子成长为能够几度攀上6000以上高山的登山健将。

  严冬冬说,他最初加入登山队,其实是“误打误撞”。大学里选择社团时,他凭名字选了“科考协会”,直到进去以后才发现协会常组织登山活动。而这一尝试,对登山的兴趣就一发不可收拾。大学4年,严冬冬随清华登山队攀登了3座雪山。他的技术很好,在队里也一直发挥着骨干作用。毕业时,队友在BBS上留言,对他依依不舍:“协会是严冬冬生活的一部分,每当协会需要,严冬冬总能牺牲自己的时间来为协会承担一些工作。也许严冬冬早已把全身心都投入进了协会,而忽略了生活中其它一些对他来说不重要的东西……”

  一位去过严冬冬大学宿舍的同学说,印象最深的,是他系在床栏杆上一直垂到床下书桌上的路绳。路绳上一个一个的绳结已经编的像蜘蛛网一样。正是通过这样的练习,严冬冬将自己的绳结技术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刚开始登山时,他的高山反应比一般人要强烈许多。但他硬是凭着自己的毅力和坚持克服了下来。

  登顶珠峰

  大学毕业后,严冬冬不考研不出国就要留在国内继续登山生活。2006年,听闻奥运火炬珠峰传递小组要从几所大学里选拔大学生登山运动员,严冬冬主动找到了曾担任登山队指导教师的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陈伟。虽然那时他已经毕业,但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素质以及他对登山的执着追求,清华大学团委仍将严冬冬强力推荐上去。

  入选珠峰登山队后,严冬冬根本没有时间顾工作的事了。他说,工作没了可以再找,但攀登珠峰传递奥运圣火一辈子只有这一次机会,我必须努力争取。

  20085月,经过近两年的集训,奥运火炬珠峰传递进入冲刺阶段。然而,在最初的计划中,严冬冬并不被看好登顶。在火炬登顶前的全体会议上,公布的冲顶组和支援组名单中都没有严冬冬的名字,他只是作为8300突击营地接应组的成员跟随冲顶组一起出发。严冬冬没有气馁,坦然接受接应组的任务。到达8300营地后,由于严冬冬良好的状态和不折不挠的精神,火炬传递小组决定让他参与登顶,最终严冬冬不负众望,顺利登山海拔8844.43的世界最高峰。

  严冬冬说,每一次登山的经历都很精彩。而让他感受最深刻的,却是和队友们一起共同面对未知的挑战,那种共度难关、生死不离的感情。当他成功登顶珠峰后回到北京,却意外地在凌晨四点的机场看到彻夜守候迎接他的清华登山队友,那一刻,严冬冬露出了最开心的笑容。

对严冬冬来说,登顶珠峰是一个新的起点,很多登山的梦想以前可能只是想想,而现在,则会有更多的可能、更多的尝试机会。

严冬冬08年冬季在攀登幺妹峰南壁中央路线途中

  兄弟情谊

  提起严冬冬就不能不提起他的搭档周鹏。

珠峰下来后,严冬冬说,珠峰火炬活动的这两年来我最大的收获不是登顶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而是收获了周鹏这个朋友,一辈子都可以信赖的登山搭档。

火炬上珠峰时,周鹏没能登顶,后来严冬冬登顶下撤的时候,周鹏在7028营地一直等到晚上8点,见到严冬冬,都没怎么说话,只是把严冬冬的氧气瓶、冰抓、羽绒服塞到自己包里,默默的陪严冬冬一起下撤。

  周鹏来自中国农业大学,2006年珠峰火炬集训时,周鹏和严冬冬一同作为大学生登山代表参加,经过一年多的训练,两人都通过考核,入选最后的珠峰火炬登山队。

  2008年珠峰火炬训练冲刺阶段,在登山队两人住同一个房间。那时每天训练完后,我们在房间里聊起登山的话题,关于训练的技术细节、关于珠峰、关于今后怎么攀登……聊得热血沸腾,整晚上觉都睡不着,严冬冬说。

  同是80后,同是从大学里面走出来的,相同的年龄,相同的背景经历使严冬冬和周鹏走到一起,周鹏说,我们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登山的理解、看法是相同的,我们都推崇自由、轻装、快速的阿尔卑斯式攀登。

  众所周知,在阿尔卑斯式攀登中,一个好的搭档是多么的重要,之前的马一桦和曾山就是很好的例子。珠峰活动结束后,严冬冬和周鹏先后去了半脊、幺妹和双桥沟,他们彼此的配合更加默契了。

  周鹏说,严冬冬很喜欢看书,特别是国外的新东西,他观点非常多,意识比我很超前,在登山这一点上比我更执着;不过我技术比他好、攀登能力比他强,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有点互补。

  对于周鹏的说法,严冬冬并不否认。他说,我确实是一个很没有运动天赋的人,我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频繁的锻炼来保持我的状态,大多数人通过同样的训练都会比我做得好。

  在攀登中或是日常生活中严冬冬和周鹏也会有很多“争吵”,就某一技术细节、就某一事情的观点。这是一种常态,严冬冬说,很多时候我们都坚持各自的看法,我们会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不同的人对一个问题的切入点不同,最后我们发现对方的观点中都有可取的地方。这种“争吵”不会激化,只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每次“争吵”之后都会有收获,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每次攀登的收获都是通过这种“争吵”得来的。

  我们就是想自己搞

  我们就是想自己搞,登自己的山,严冬冬说,国外那么多登山者单人、无氧、高海拔,老外能爬的我们也能爬,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试一下怎么知道呢?

  也许是受清华人“行胜于言”思想的影响,严冬冬在登山方面绝对是行动派,不仅敢想、更加敢做。并且做也不是什么都不准备、一味蛮干,他很有想法,在登山方面绝对是有预谋的在做一些事。

  在2009年戈尔“户外梦想实现”专业登山组的计划中,严冬冬的无氧无协作攀登希夏邦马以高票在三月组中胜出。如最终能成行,无论登顶与否,这将是国内首次无氧无协作攀登8000级以上山峰的尝试。

  周鹏说,我和严冬冬都是80后,在登山界算是新人,与以往的登山者的不同在于,我们敢于做一些新的尝试。

  从珠峰下来后,严冬冬和周鹏先后一日登顶半脊峰、双人攀登幺妹峰南壁中央路线到达5950。高海拔为代表的珠峰和技术型为代表的幺妹都经历过了,严冬冬现在的登山视野无限开阔,他踌躇满志,觉得什么都可以去做,什么都可以去尝试。下半年如果条件成熟,我就和周鹏把幺妹给办了,严冬冬说,上次的攀登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经验,幺妹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难,要登顶不是难事。

  登山现在在严冬冬的生活当中处于核心地位,可以说一切都为登山。为了有充足的时间登山,严冬冬选择做自由职业者。他凭着良好的英语做翻译,翻译的书以登山类为主,严冬冬说这样他就能在挣钱的同时学到国外的登山知识。

  为了保证登山的体能,严冬冬一直坚持锻炼。为此,他制定了自己特殊的作息时间。严冬冬说,我每周过6天,每天28小时,晚上翻译书稿,半夜出去跑步或骑车锻炼,睡觉基本上都在白天。对于这种特殊的安排严冬冬的说法是夜里安静、人少,马路上跑步没人打扰。他的锻炼真能坚持下来,有一次严冬冬夜里12点出去骑香山马道,凌晨三点多的时候回来了,完了继续翻译,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

  除了希夏邦马和幺妹以外,今年严冬冬还计划要solo一座山峰,从出发到攀登到回来都只有他一个人,这座上不一定有多难或者多有名,但一定是新线路,是他没去过的,当然还得是有冰川的雪山。

  我问严冬冬,既然那么喜欢登山,为什么不把登山当作你的职业,以你现在的水平做教练或登山向导没问题。严冬冬说,我是把登山当事业,事业和职业要分开。我就是想自己搞,如果把登山当职业,我在登山上就没有了自由,我就不能自己搞了。

  目标148000山峰

  对严冬冬而言,珠峰火炬传递是一次性的活动。这不是常态,严冬冬说,奥运圣火上珠峰百年难得一遇,我上珠峰就像中了一次奖,活动完了就完了。我要有自己的登山活动,我的目标是14座。

  14座的想法历来已久,但在严冬冬心目中,14座经历了从幻想到梦想,再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理想的一个过程。

  2002年,在清华登山队,严冬冬第一次接触雪山。那时很虔诚,怀着朝圣般的心态来登山,每个人都无私为队伍付出,只为完成这一件事。这时14座对严冬冬来说是一个幻想。

  2005年,刚刚毕业的时候,已经有多年雪山经验的严冬冬在登山队中担任攀登队长,在队伍中他需要考虑很多问题,负很多责任,那是一次真正的攀登,严冬冬第一次感受到攀登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他梦想能登上14座。

  2008年以后,登了珠峰、探了幺妹。严冬冬踌躇满志、眼界无比开阔,他觉得有很多事情都可以去做,可以去尝试,这时14座在他眼中已经没有了神秘感,14座已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理想。

  如果说珠峰为严冬冬打开了14座的一扇门,那么2009年的希夏邦马则是朝门内迈出的第一步,对于这第一步,对于今年的希夏邦马,严冬冬很有信心。

  在严冬冬的眼里,登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是努力向上的抗争,让自己学会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更加从容不迫。他举了个好玩的小例子:对登山者来说,半夜要在天寒地冻的雪峰上从帐篷里钻出来上厕所,是一件极考验人毅力的事情。以前,他每次半夜起床都要斗争好久,而现在,“能做到说起就起,根本不会犹豫了。”他笑着说。

  严冬冬曾说,“一个年轻人,一定要登上一座真正的山峰,虽然在登山的过程中有很多艰难困苦,但是登顶后的快乐却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如果没有遇到登山,可能我的生活会很不同。但我遇到了,而且幸运地发现,登山与自己“很契合”——“我骨子里就是一个很执着、做事情可以坚持到底的人”。

  也许在旁人看来,严冬冬的选择显得有些“另类”。但他说,“另类”的事总要有人做,只是碰巧那一个是他而已。“登山,会是我一辈子都要做的事情。”(作者:各拉丹东)

转自 户外资料网 200982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