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联络

云南师大杨林校长讲话—75周年纪念大会

2012-11-14 |

在西南联大建校7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西南联大给云南留下了什么

                云南师范大学校长   杨 林

西南联大给云南留下了一段不可磨灭的珍贵记忆,给近代云南留下了一串特殊的历史足迹,还给云南留下了一所默默无闻,坚守传统的高等学校,更重要的是,她给云南留下了开启民智的火种,向当时封闭、保守、传统的云南传播了现代文明,使民主和科学精神深入人心,奠定了云南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纵观古今中外的所有高校,没有一所能够与西南联大所曾发挥的历史作用相媲美。

清华、北大、南开南迁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使云南的教育事业达到了建国前的历史顶峰。群英荟萃的师资队伍、艰苦创业的办学精神、先进科学的办学理念、严谨灵活的教学方法、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兼容并蓄的学术思想等等,都对当时的云南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深深地影响了云南的教育事业。特别是那些具有忧患意识的联大精英,他们安贫乐道,刻苦钻研,把自己的才智和学识都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这种教育报国的理念,更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教育工作者,使云南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和勇于开拓进取的理性精神。

西南联大身处国难忧患之际,但联大人却以其学者特有的方式关怀着祖国的命运。他们对“客籍异乡”的云南充满了热爱,对云南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神秘奇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充满了浓厚兴趣,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以各自的学科优势,在广泛的学科领域范围内,对云南的自然、人文、经济、社会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和系统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其成果构成了云南现代学术研究的基础。特别是联大很多师生直接参与了云南经济建设,在水利工程、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城市给排水工程,以及材料、机械、植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不仅为战时的云南后方保障能力迅速增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云南的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南联大汇聚了具有卓越学术成就,并对中国现代教育具有深刻影响的一大批杰出大师。这些文化名人不仅埋头钻研学术,而且更关心国家的生存、民族的独立,他们坚持抗日救亡活动与教学科研活动齐头并进,并且通过大量的公益性学术活动来活跃云南的文化氛围,开启了云南近现代文化繁荣的大门,从而使地处偏远的昆明成为了全国的抗战文化中心,成为了西南大后方民主自由气氛最浓厚的城市,成为了对云南近现代发展起到思想启蒙作用的城市,成为了一座蜚声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

西南联大还给云南留下了一所高校—云南师范大学。这所高校秉持着西南联大的光荣传统,70余年来在红土高原上默默耕耘,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我们始终不忘“刚毅”;在简陋落后的条件下,我们始终追求“坚卓”。我们的20余万毕业生遍布于云南的边疆、山区、厂矿、农村,使联大的血液铸入了云南的山山水水,使联大的精神融进了云南的村村寨寨。

西南联大给云南留下了一所高校、丰富了一座历史名城文化内涵,更主要的是创造出一种在困境中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刚毅坚卓”精神。《护国史》主纂白之翰先生在其所作《公送西南联大北归复校序》中曾言这种精神:析之则为个人品格,合之则为一校之风。联大师生“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来到云南,他们怀着深重的国仇家恨,为保存民族文化的命脉,为科技强国,为社会进步而迸发出的“刚毅坚卓”精神,是中华民族高昂不屈精神面貌的真实体现。由此可见,一流的大学精神,才是一流大学的核心价值。没有本民族最高的精神素养和精神境界,没有世界最前沿的精神成果,就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如今,昔日的大师已离我们远去,昨日的辉煌也淡隐在历史的深处。但西南联大留给我们的不只是追思,当我们站在中国高等教育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仍然能够看到西南联大为我们指明方向,仍然能够听到先贤们的谆谆教诲;我们仍然能够坚守西南联大的传统,寻求合作,兼容并包;仍然发扬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精神,使大学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成为充分表达科学与真理,捍卫公正和良知,具有坚定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学术殿堂,能够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源,能够成为引导人类先进文化的先锋。

             

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