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联大建校7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李晓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纪念我们的母校西南联大建校75周年,请允许我代表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和在京的全体校友,向共同举办这次纪念活动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特别是主办单位清华大学,向莅临指导的各位领导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四校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良好的祝愿!
西南联大建立于抗日战争时期,存在的时间不满九年,就读的学生不过八千,而且条件简陋,环境艰苦,但却培养出大量人才。其中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六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四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九十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六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与荣誉学部委员,在其它各个领域也有许多联大校友成为政治或业务骨干。在台湾和海外,有突出成就的联大校友也不乏其人。西南联大不仅在教学和科研上成绩卓著,蔚为学术重镇、人才摇篮,而且是当时“倒孔运动”(孔祥熙)和“一二一运动”的策源地,在爱国民主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民主堡垒”,并有许多同学直接投身抗日战争和革命斗争,有近30位为抗日和革命牺牲的烈士。西南联大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而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都留下光辉的一页。
今天,西南联大虽已不复存在,但她的成就和贡献仍蜚声海内外,受到广泛的称道。人们特别关注的是她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成就,她的哪些精神今天仍值得继承和发扬?尤其是有了引起人们热烈议论的关于人才问题的“钱学森之问”,西南联大更成为人民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西南联大的学子,我们也觉得有责任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谈一点看法。
说起西南联大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从宏观和历史的角度来观察,这与所处的抗日战争时代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知识分子素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抗战时期,国家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更激起大家爱国和报国的热情,联大师生莫不如此。因此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令人叹服的成就。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是联大取得成就的最重要的精神动力,这是首先需要明确的。除此以外,联大还有一些特殊条件成为她取得巨大成就的具体原因。从我们接触和了解的情况来看,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联大有一支当时最强大、最优秀的师资队伍和素质优秀的学生。梅贻琦先生有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西南联大没有大楼,只有陋室,但却集中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名校的师资,确实有许多大师和出类拔萃的专家学者,堪称极一时之选。联大的学生,最初为三校的在读生,原来素质就比较高,后来联大招生,由于三校声名远扬,加以云南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投考者众,优中选优,学生一直保持了极高的素质。师生均有好的素质,这是西南联大能培养出大量人才的重要条件。
第二,联大继承和发扬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和“五四”“一二九”的优良传统。这主要是科学、民主、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在联大,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不论在政治上还是学术上,都容许有不同的甚至对立的观点。学生社团众多,壁报林立,各抒己见。教师以自己的研究所得开课,异彩纷呈。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当时反共的政治阴影之下,讲政治思想史的张奚若教授竟然可以指定《共产党宣言》和《国家与革命》为必读书;讲经济学的赵迺搏教授开了社会主义课程,并有介绍马克思、列宁的内容。正是在这种兼容并包、民主自由的气氛中,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想,养成了独立思考的精神,增长了思辨能力和创造性,因而出现了人才辈出的局面。
第三,三校的团结合作及其组成人员的奉献精神,保证了联大的成功。
联大由三校组成,要把学校办好,团结合作是不可少的条件。这一点联大做得很好。正如联大总务长郑天挺教授所说:“西南联大的八年,最可贵的是友爱和团结,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三校之间均如此。”这首先因为三校的领导合作得好,正像周炳琳教授所说,“三校校长俱为君子”,他们都是爱国的教育家,为学有共同或相近的理念,同时私人关系也非常好。在他们领导下,三校的骨干和老师们也都勇于承担责任,甘于奉献。全力支持办好学校。这是联大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云南为联大提供了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
整个抗战时间,只有初期一两年国共合作比较好,政治氛围比较宽松活跃。此后每况愈下,“皖南事变”以后白色恐怖日益严重。如果联大不在云南,而是在大后方的其它地方,例如政府曾几次督促迁川,如果听命去了四川的话,联大的“兼容并包”“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就很难执行,师生的政治活动就必然受到限制以至镇压,联大就绝不可能有那样大的成就和贡献。幸运的是联大设在昆明,因为有地方实力派和国民党中央当局的尖锐矛盾,使联大获得了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为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为师生的进步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中央当局以军事手段剪除了龙云,云南政局骤变,不久就发生了“一二一惨案”,以后又发生了“李闻惨案”,从反面也说明了这一点。
今年是西南联大建校75周年,西南联大于1946年7月31日正式宣布结束,至今也已66年。六七十年来,我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联大和今天的大学相比,不论在规模和办学条件上都有天壤之别。现在青年学生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和联大同学也迥然不同。西南联大已成为历史,但我们觉得,她的许多精神,特别是胸怀祖国、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敬业和勤学的精神,为共同事业团结奋斗的精神,现在也还是值得珍视、继承和发扬的。这也是我们纪念西南联大的意义所在!
谢谢大家!